林孝春
(福建省福鼎市林業局,福建 福鼎355200)
林業對于整個社會經濟進步的意義巨大,因林業為社會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提供資源(木材、藥材、能源、生物),并且任何資源都不可能取而代之[1]。而馬尾松作為重要林業資源在我國南部分布十分廣泛,是我國南部林業的主要樹種,馬尾松的主要病蟲害是馬尾松毛蟲,并且對馬尾松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林業工作者都對此進行了高度關注。
馬尾松毛蟲分布于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又名毛辣蟲以及毛毛蟲[2],主要為害馬尾松,與其他(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等樹木。馬尾松毛蟲在幼蟲時靠食取松針生存,大規模發生時成片的松林在幾日之內就可以被食光,遠觀被害松林顏色枯黃、焦黑,就像被火燒過一樣,輕度發生時也會影響松樹的生長,重度可造成松樹枯死。經常被人們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不僅僅如此,蟲害的發生還會引起連鎖反應引發其他森林病蟲害的相繼發生,經過馬尾松毛蟲啃食的松樹會引來其他害蟲繼續破壞松林(松墨天牛、松縱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破壞啃食,造成松樹大面積死亡。
由于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的交替影響,近年來國內南方大范圍地區都出現不利于松樹生長的天氣(干旱、少雨、冬季高溫度等),這樣的天氣造成松樹生長趨勢變弱,為馬尾松毛蟲創造了繁殖、越冬以及滋生有利條件[2],這些環境條件的積累從而導致馬尾松毛蟲對松林的危害頻率以及強度都有所加強。
當前工廠排放的大量含硫氣體導致酸雨的形成,對松樹生長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但卻是馬尾松毛蟲生長的條件因素。人類對于化學藥劑的頻繁使用,使馬尾松毛蟲產生了對藥物的抗性,導致對馬尾松毛蟲蟲害治理產生了極大的困難[3]。當前人類對森林的開發更加深入,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與破壞,客觀上為馬尾松毛蟲的傳播提供了增長的可能。
因為在林業工程施工中,人工造林的基礎就是采取大部分的單一樹種進行的,所以就產生了人工松林樹木品種十分單一,無法有效形成生態環境循環,導致馬尾松毛蟲的天敵無法有效的在松林中存活,從而引起了馬尾松毛蟲危害的全面爆發。
馬尾松毛蟲危害發生的重要因素是林木管理不到位。林木管理者只注重造林以及造林帶來的利益而忽視管理維護林木工作。不僅如此,管理者在防害檢害的工作中沒有做到位,馬尾松毛蟲蟲卵、幼蟲和蛹在林木上以及林木生產出的產品上都均有攜帶,不經處理就攜帶出林場并種植在其他沒有蟲害的樹林中,又對其他無害林木制造出威脅[4]。忽視了森林生物多樣性建設工作,致使松林內不能形成生態環境循環,使得馬尾松毛蟲的天敵,包括鳥類以及昆蟲類和微生物類沒有對馬尾松毛蟲造成控制作用。
4.1.1 人工防治法
基本采用3種方法:白僵菌、殺蟲煙劑、人工撲捉,因地區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目前在湖南省的郴州地區政府動員了中小學生上山捕捉馬尾松毛蟲,并且迅速的控制了1500畝林木的松毛蟲災害情況[5]。
4.1.2 塑料圍環防治法
在松毛蟲上樹之前,把一根寬為4cm的塑料條對著樹干纏繞互相重疊1~2cm(松樹一般在5m高以上的對其在樹干的胸徑處進行圍環,而2m以下的松樹,從樹干基部以上10cm到樹冠下第一層輪枝便于操作的所有地方均可進行塑料圍環),因樹干以外的塑料是比較光滑,使其幼蟲蟲體不能攀爬到樹干上對其樹造成危害。若每人每天圍環4~6畝樹林,預期防治效果可達98%左右。為防止松毛蟲爬到其他松樹上去加重危害,不能在大面積的成片林內進行部分圍環,此時要進行全松林的塑料圍環[6]。因此這種方式進行防護的弊端就十分突出,不可能對其樹林完全的圍環,只能作用于面積較小點的孤立面積樹林進行。
4.1.3 扒樹盤防治法
此方法適合于偏遠山區,在每年12月或者是次年的1月,使用鐵耙在松樹根部30cm半徑的地面范圍內的所有覆蓋到土層的物體全部翻出,松毛蟲這時也就都將裸漏出來,再利用在冬天里的寒冷低溫來將松毛蟲凍死的方式[7]。預計若是每人每天扒樹盤6~8畝,重度災區以及輕度災情分別可控制1~2年與2~3年,能達到79%的防治效果。
4.1.4 燈誘防治
誘蟲燈是一種用來在夜晚引誘和捕殺昆蟲的燈。黑光燈是一開始用的,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在當前應用較多。將燈放制在開闊地帶距離110~543m樹林邊,樹林邊控制樹林里55畝左右的面積是一個有效范圍。在佳多頻振式殺蟲燈以及黑光燈誘殺松毛蟲的效果相比之下發現,佳多頻振式殺蟲燈的效果與和蟲口密度較低時的誘蟲數量均都是黑光燈的2~2.5倍的效果,連續使用多牌頻振式殺蟲燈比黑光燈殺蟲效果提升很多效果。
很多的化學藥劑都可對松毛蟲起到防治作用,但這些農藥都存在很明顯的缺點,在滅蟲的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比如曾經使用過的氧化樂果、殺蟲凈、D-M合劑以及甲胺磷等都有觸殺和熏蒸作用較強的藥劑。在科技不斷的發展之下,林木藥劑防護措施也不斷提高,在之后人們又研發出了消滅病蟲害的藥劑[2]。于此同時,還有研發出一種環保低污染型藥劑,是一種在安全情況下對昆蟲進行高效率滅殺藥劑,當藥劑進入到土壤中迅速被微生物分解,并且不會滲透到地下水中去的一種環保藥劑(除蟲菊酯)[8]。對馬尾松使用環保殺蟲藥劑在短期的時間無法看出對生態環境有怎么樣影響,但從根本上來說都對生態環境的平衡循環造成了一定干涉以及破壞。
在有疏殘林時應該及時的對疏殘林進行補救種植速生的本土樹種,加強幼林培育工作,切記不能進行過度打枝,對亞喬木與伴生樹種進行保留,對生物群落(復雜、郁閉度)多層林分進行良好的培育,適當的進行密集種植樹木。在種植樹木是也應當對其他植被進行保護,同時增加蜜源植物的種植,對增加對松毛蟲天敵的豐富資源,這樣可以有效的抑制了松毛蟲蟲害,所以說建造混交林進行營林措施是防治馬尾松毛蟲蟲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研究松毛蟲暴發的蟲害的原因為存在大面積的馬尾松松林,使其馬尾松毛蟲數量增加太快,讓其具備了暴發種的遺傳特性。由上得知建造混交林對于防馬尾松毛蟲意義有多重要。
馬尾松毛蟲現在已經是林木企業的最為頭痛的問題,一旦在林木中發生,將是一場“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所以應當去全方位的掌控馬尾松毛蟲蟲災的發生規律,并且對馬尾松毛蟲進行全面的有效的防治,在治療過程中必須以:生態環境平衡為輔,以預防、依法、健康為主去治理馬尾松毛蟲蟲害。
[1]王明旭,周 剛,黃向東,等.飛機噴藥防治馬尾松毛蟲對林內昆蟲多樣性的影響研究[J].環境昆蟲學報,2008,30(4):296~300.
[2]張國慶.馬尾松毛蟲防治關鍵期與防治歷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4):142~144.
[3]朱如云.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效果與環境溫濕度關系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07,27(3):51~53.
[4]查玉平,陳京元,洪承昊,等.四種仿生農藥防治馬尾松毛蟲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13,32(6):27~29.
[5]徐耀昌.白僵菌不同菌株防治馬尾松毛蟲效果[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23(4):360~363.
[6]彭龍慧,許永青,曾文文,等.馬尾松毛蟲微生物殺蟲劑林間防治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27(6):839~842.
[7]丁 強,高 嵩,陸新華,等.噴霧、噴粉防治馬尾松毛蟲的效果比較[J].中國森林病蟲,2010,29(z1):38~40.
[8]嚴可秋.馬尾松毛蟲防治關鍵期與防治歷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3,21(6):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