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遠兵,朱鳳祥,孫少娟,李云男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遼寧 岫巖114300)
黃菠蘿是藥木兩用植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中醫、中藥科學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對黃菠蘿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導致黃菠蘿價格一直上漲。但野生黃菠蘿資源嚴重缺乏,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因此人工廣泛的培育、種植,為山區的百姓打開一條致富的門路,栽植前景廣闊。栽植黃菠蘿能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發揮森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黃菠蘿種苗繁育種植將成為農村經濟增長點,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黃菠蘿的繁殖與栽培地位于岫巖縣龍潭林場龍潭灣工區,該地區地處東經122°52′~123°41′,北緯40°~40°39′。所處氣候是北溫帶,溫潤地區季風氣候類型,地理位置屬長白山千山山系余脈,屬黃菠蘿原產地之一。
2.1.1 種子采集
采收時間為9月的中、下旬,待果皮由黃變黑,果實成熟后,即可進行采種。將采收后的漿果堆放至腐爛,進行機械式人工碾壓,除去果皮、果枝及殘渣等多余物,然后將得到的凈種子攤放在背陰通風處及時陰干,然后將其置于干燥、通風、涼爽的室內貯藏,盡量避免日光直射、煙熏。
2.1.2 種子處理技術
黃菠蘿的種子具休眠的特性,低溫層積2~3個月能打破其休眠。將洗凈的種子與砂按1∶3的比例進行混拌,埋入坑內露天越冬。第二年春播前20d將其取出,拌細砂放入木箱內,置溫暖處催芽,待種子裂口后方可播種。
2.1.3 黃菠蘿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為3月份的上、中旬。
2.1.4 黃菠蘿的播種方法
播種前用40℃ 溫水浸泡種子1d,然后進行低溫或冷凍層積處理50~60d,待種子裂口后,在畦上按行距30cm、深5cm開溝,播種后覆土2cm。稍加鎮壓,澆足底水,床面蓋稻草保持濕潤。播后覆土,摟平稍加鎮壓、澆水。
在休眠期間,選擇直徑1cm左右的嫩根,窖藏至來年春解凍后扒出,截成約15~20cm長的小段,斜插于土中,上端不能露出地面,插后澆水。也可隨刨隨插。一年后即可成苗移栽。
黃菠蘿為陽性樹種,山區、平原均可種植,本次種植地龍潭灣工區屬山區。選擇山的中下部土層深厚肥沃、潮濕、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地為造林地。
每畝施農家肥3000kg作基肥,過磷酸鈣25~30kg,深翻20~25cm,待充分細碎整平后,做成1~1.2m寬、高20cm的畦。
秋栽或春栽。秋栽在育苗當年上凍前進行;春栽在育苗后第二年春清明至谷雨進行。將幼苗帶土挖出,剪去根部下端過長部分,每穴栽1株,填土一半時,將樹苗輕輕往上提一下,使根部舒展后再填土至平,最后踏實、澆水。
定植后要連續撫育4~5年,及時進行除草以防止草荒,在2~3年內每年夏秋兩季要各除草1次。及時進行修枝,除去多余的萌條,對部分受到機械損傷或由于樹梢枯干而有叢生傾向的幼樹,進行平茬,平茬后要及時進行摘芽和定干。有條件的于每年入冬前施1次農家肥,每株施肥20kg。未成林前可間作豆科作物,以提高經濟效益,遇干旱時要及時澆水。
黃菠蘿為我國傳統性藥材,主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省3個省份。近幾年來由于黃菠蘿系列產品的有效開發,市場上對黃菠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價格是一漲再漲,僅對于藥用價格已攀升到10元/kg左右。
在野生資源匱乏,賣方市場已經形成并且每年需求遞增15%的情勢下,黃菠蘿將是市場上一個新的亮點品種,因此發展黃菠蘿的繁殖與栽培前途一片光明。
黃菠蘿之所以在目前很難推廣大面積進行人工繁殖其根本原因是黃菠蘿種子處理難度較大、發芽率低,制約著人工栽培的發展,近幾年對種子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現已突破難關。黃菠蘿人工繁殖的技術核心是種子繁殖技術和分跟繁殖技術。人工繁殖黃菠蘿為山區百姓增加收入引領了一條新路。
[1]朱有昌.東北要用植物[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2]吳明佳,岳玉萍.黃波羅播種苗的培育[J].林業科技,1996(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