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榮
(昆明學院,云南 昆明650214)
隨著園林建設的深入發展,人們對園林植物造景的意識不斷加強,對園林植物材料的選擇及應用更為關注。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園林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園林規劃設計項目的效果,園林工程的質量,園林工程的效益及施工實施情況。同時,反映出園林規劃設計結果的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
昆明99世博會的開幕,帶動了昆明城市園林綠化的高速發展,接著昆明園林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的創建,讓昆明城市園林綠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也由此出現很多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園林植物配置設計缺乏科學指導,受到行政干預,盲目追風。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草坪熱”,學習沿海城市,開闊的大海,綠色的草坪,大量單位對原有綠化改造,設計以草坪為主,甚至清除部分喬木、灌木,種植大量的草坪。結果由于昆明氣候干燥,缺水,草坪養護技術滯后,草坪出現大量退化,影響景觀效果。2000年后的“大樹進城風”,覆蓋昆明的大大小小綠化項目。采用大樹進行園林植物配置見效快,但是違背了自然生態規律。由于大樹主要來源于鄉村,大量的挖掘造成野生資源破壞,原有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同時加大了園林綠化建設的成本。
目前,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的園林設計師,由于專業方向不同,大量的設計師只注重硬質景觀,園林建筑設計和園林藝術構圖,忽視園林植物的種類、習性及景觀效果,設計出來的園林植物配置圖,只注重圖紙表面的效果,即園林植物配置效果圖的表現效果。如圖紙中設計的植物品種源于教材、資料,使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思路僵化,脫離了實際的結果。
昆明地區大量的園林項目的設計來自北京、廣東、上海以及海外的設計單位。園林規劃設計的前期工作需要對現場的踏勘,掌握現場的基礎條件,周圍環境條件,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當地的植物資源及生產情況,市場需求狀況。由于設計單位忽視前期現場資料的調查,分析及現場情況的掌握,進行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大量采用外省的園林植物,一是不適應昆明地區種植,冬天霜凍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如高山榕、小葉榕、黃花槐。二是省外運輸困難,成活率低。三是市場采購困難,難以滿足施工要求,效果差。按設計施工,是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基本原則。但是,昆明特殊的氣候環境,如空氣干燥,風大,給很多園林植物栽植成活帶來困難,在不了解實地情況下施工,照搬異地的設計方案,從北京、上海、廣東拿到昆明盲目的指導施工,造成大量苗木死亡。
園林植物的品種名稱有學名(拉丁名),別名,商品名,如樟樹學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別名:小葉香樟、大葉香樟、香樟。樸樹學名:CeltissinensisPers,別名:沙樸、滇樸、泡果樹。設計時,園林植物品種名稱不規范,導致地區園林植物施工時錯位選擇,影響設計效果。另外,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對園林植物規格的選擇及表述不規范,導致園林施工方及監理方產生較大爭議,出現設計缺失。如:香樟,規格表述為:胸徑10cm或高H4~5m,冠幅P1.5~2m。香樟是喬木,只表述胸徑,胸徑測量的高度不同,測量結果不同,如從地面1.2m處測量值為20cm,從1m處測量值為17cm,市場價格差異較大很難界定。因此,應表述為米徑10cm.其次,喬木只用高和冠幅表述是不完整的,體現不出所設計的植物大小要求。昆明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施工圖中常出現品種,規格的缺失,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據調查,昆明地區應用的園林植物大量從外地采購,受到栽培季節的限制及運輸的影響,造成設計要求與實際施工的脫節,滿足不了預期的設計效果。如園林植物設計時要求的植物全樹冠栽植,才能保證設計效果,但昆明春季溫暖,干燥少雨,風高,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夏無酷暑,雨量集中,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干、濕季分明。很多喬木,如香樟、杜英、欒樹、球花石楠、天竺桂等采用全樹冠栽植,風大,干燥,植株蒸發量大,易失水死亡。必須采用重剪,才能提高成活率。重剪后又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景觀效果,影響施工驗收。
園林植物造景應遵循三大原則:科學性原則、藝術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本文結合昆明地區園林植物配置設計與施工的現狀,進行論述。
3.1.1 遵循自然科學規律,滿足植物生態條件
植物造景的科學性是指植物的選擇和配置要遵循自然科學規律。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首先要認識園林植物,掌握各種園林植物的生態習性,如雪松,松科,常綠喬木,耐寒,喜陽光充足、濕潤涼爽氣候,適宜干旱,土壤深厚的條件生長。白蘭花(緬桂),木蘭科,常綠喬木,喜光,耐高溫、濕潤氣候,不耐寒,忌積水風寒,喜肥沃的酸性土壤生長。其次,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應對當地的立地條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包括當地的溫度、濕度、水文、地質、植被和土壤等。如昆明地處低緯高原,地貌復雜多樣,地形高差較大,在氣候上存在著明顯的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城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山區有“山下花開山上雪”、“踴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因此,需要對昆明不同區域的條件進行調查了解。然后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選擇適宜此地種植的園林植物配置,即適地適樹。只有滿足植物生態條件,所種植的園林植物才能正常生長,確保景觀效果。昆明2013年12月的霜凍,造成昆明地區大量的亞熱帶樹種如榕樹、黃連翹、白蘭花、藍花楹、黃花槐等凍死,特別是城市郊區,損失較為嚴重。嚴重的教訓提醒我們園林植物配置設計要遵循自然科學規律,把好實地適樹配置的原則關,指導施工。
3.1.2 遵循植物生長發育規律,科學合理配置園林植物
園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機體,有其自身的生長發育規律[5]。園林植物有不同的發育時期,即從種子萌芽、幼苗生長、小樹、大樹、衰老死亡。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其體量大小,形態特征不一樣。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必須掌握各種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才能做到科學合理配置。
(1)正確選擇慢生樹和速生樹配置。速生樹種短期內就可以成形,見綠,甚至開花結果,速生樹市場價格偏低,投資成本低,見效快[2]。適宜選擇作行道樹,城市新區新建綠化的工廠、學校、行政單位辦公區等要求見效快,投資少的綠化景觀配置。如四季楊、速生楊,配置于郊區高速公路外側、工廠、學校外圍作背景樹;選擇欒樹,滇樸等速生樹配置于小區,庭院,作骨架樹。慢生樹種壽命長,多為珍貴,市場供求少的樹種,價格偏高,短期內不能形成綠化效果,適宜配置在公園,居住區,庭院綠化中,如紅楓、銀杏、紫薇等慢生樹種,配置于公園、庭院、小區等點綴景觀。為提高園林造景效果,可以合理的選擇速生樹與慢生樹搭配,滿足植物生長發育條件,以更好的達到園林植物配置的生態效果。
(2)落葉樹與常綠樹合理配置。園林植物按植物習性分為落葉樹和常綠樹。落葉喬木壽命長,高大,在一年中有明顯的季相變化,四季可表現不同的景色。常綠植物四季常綠,可彌補落葉植物冬季景觀的不足。為創造多彩的園林植物景觀,根據植物生長發育規律,一是選擇高大的落葉喬木與常綠灌木合理配置,如滇樸、黃連木與杜鵑,大葉黃楊配置,表現不同空間的不同植物景觀效果;二是選擇高大的常綠喬木與落葉灌木配置,如香樟樹、滇潤楠、天竺桂與紅楓、紅葉李、垂絲海棠配置,豐富不同的園林空間;三是選擇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落葉灌木與常綠灌木合理配置,如欒樹、黃連木與桂花、杜英配置、木槿、西府海棠與紅花檵木、小葉女貞配置,彌補冬季景觀的不足。
(3)合理的種植密度,滿足園林植物生長發育空間。目前,城市園林綠化多追求高效景觀,對園林植物的選擇要求成形的大樹,要求高密度種植來提升園林景觀效果。園林植物需要一定的生長空間,滿足其對營養、水分、光照、空氣的吸收。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應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確定園林植物合理的種植密度,滿足園林植物基本的生長發育條件,才能形成較為穩定的植物群體結構,達到預期的園林景觀效果。具體要求應根據園林植物成年樹的高度、冠幅來確定種植密度。如高大的喬木株行距5~6m,大灌木3~4m,灌木球2~3m。同時按景觀用途合理設計種植密度。
3.1.3 遵循生態學規律,科學配置園林植物
遵循生態學規律就是堅持生態位原則。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3]。在園林植物配置設計與施工建設中,應根據植物群落生態學原理合理配置植物,避免物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最好的配置是師法自然,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結構,將喬木、灌木和地被、草坪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多層次、復合結構的穩定植物群落。以利于物種間相互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有名的景觀。
“完美的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這是園林植物配置設計的一條基本原則。如何巧妙地運用藝術原理,進行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是當前探討的關鍵問題。
3.2.1 借鑒繪畫藝術及文學藝術原理,巧妙構圖
“植物景觀設計不是植物簡單的組合,而是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創作。”植物景觀設計其實質就是遵循繪畫藝術及文學藝術原理,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質地進行構圖。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結合園林植物造景的功能要求,園林植物的特點,遵循多樣統一,對比與調和,均衡與動勢,節奏和韻律,比例與尺度,主體與從屬等構圖原理,巧妙構圖,體現園林植物的造景藝術效果。
3.2.2 突出特色,體現植物景觀藝術性
目前,很多園林植物造景設計方案照搬,照抄別人的設計成果,沒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作意境,更談不上園林藝術創作。這樣形成一種模式,單調的植物景觀。植物造景設計要根據當地人文環境,民族特色,氣候環境條件,進行藝術創作,突出當地特色,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藝術景觀效果。如昆明擁有出名的八大名花,其中云南山茶,高山杜鵑是云南獨一無二的珍稀園林植物。選擇鄉土樹種,合理配置,突出云南特色,展現云南高原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藝術效果。
3.2.3 藝術配置,達到最佳景觀效果
“四季有花,四季有景”是園林植物配置設計的最高境界[4]。利用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植物的季相變化原則,進行藝術配置設計。即四季有花,在同一個園林空間,選擇春季開花的園林植物,云南櫻花、日本櫻花、垂絲海棠、碧桃;夏季開花的園林植物紫薇、扶桑、木槿、荷花、睡蓮;秋季開花的園林植物黃花槐、八月桂花、三角梅、皇冠菊;冬天開花的園林植物梅花、玉蘭、茶梅、茶花、冬櫻花等進行配置設計,這樣就能在同一景觀區域四季觀賞到開花的植物。“春城無時不飛花”其實就是利用不同季節開花的園林植物藝術配置設計,讓春天櫻花開完夏天紫薇開,秋天炮仗花謝了,冬天梅花綻放。“四季有景”,利用不同的園林植物在不同的季節表現突出的景觀特征,即季相變化,進行藝術配置。春天觀花,配置以觀花為主的園林植物,云南櫻花;夏天賞綠,配置常綠植物,以觀葉,觀株型為主的植物;秋天聞香觀色,配置桂花,銀杏、楓樹,以金色的桂花,黃色的銀杏葉,美麗的楓葉,掛滿枝頭的火把果,展現秋天豐收季節的景觀效果;冬天觀干,配置龍爪槐,紫藤,突出冬天奇形怪狀的枝干。四季有不同的景可以觀賞。
經濟、實用、美觀是園林規劃設計的總原則。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內容。如何掌握經濟性原則是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方案可行性操作的關鍵。
3.3.1 抓住園林植物的觀賞性合理配置,效益最大化
園林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有不同的觀賞效果,產生的景觀效益不同。不同的園林植物觀賞的部位不同,有觀花、觀葉、觀果、觀莖、觀根、觀芽及觀樹形。同一種植物有多個觀賞時期及高峰,表現出不同的觀賞性。在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掌握各種園林植物的觀賞性,合理進行配置,讓園林植物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產生最大的景觀效益。如采用嫁接的紅葉碧桃、紫葉李,又觀花,又觀葉;采用小灌木合栽,修剪形成灌木球,降低植物陳本,產生良好的景觀效益。
3.3.2 控制成本,提高景觀效益
植物的經濟性主要表現在綠化投資成本和后期養護成本的控制[5]。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首先應選擇當地生產的鄉土樹種,減少運輸環節,降低成本,提高種植成活率。其次是選擇生產上常見的、易移栽、易成活、便于養護管理的植物,節約成本。然后是選擇速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合理配置,見效快,成本低,產生的景觀效果好。
設計是基礎,施工是結果。什么樣的設計,就表現出什么樣的結果。設計指導施工應掌握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方法、原則,科學進行藝術設計,按設計圖紙施工,才能取得良好的植物景觀效果。
[1]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2]關文靈.園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3]孫毅林.淺議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及注意問題[J].南方農業,2010(12).
[4]何蓓蕾.淺談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發展及原則[J].園林園藝,2009(5).
[5]張曉光.園林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