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靜,陳 靜
(中國美術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浙江 杭州310024)
“禪”是“禪那”(梵語為 Dhyāna,巴利語為jhàna)的簡稱,漢譯為“思維修”或“靜慮”,起源于印度,于我國南朝梁國時期傳入中國[1]。古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的禪宗文化滲透到了我國的哲學、文學、藝術、建筑、設計、生活習俗等各個領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而禪意元素運用于藝術設計中,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空間。本文主要從禪宗思想的基本內涵,禪宗思想在藝術設計中的滲透,以及禪宗思想在藝術設計中的實現手法等幾個方面來探究禪宗思想在藝術設計領域中的運用。
禪宗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禪宗文化中的這種“自然觀”與莊子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并無二致。禪宗所指的自然不僅是物質世界中一花一草等外化的自然,更是指人性心靈的自然。在禪宗的精神世界里,人既在自然中,自然亦在人心中,人與自然不分彼此,二者完全融合為一。禪宗思想中這種樸實的自然觀可以解決人類與大自然相處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沖突,使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相處。
傳說佛祖釋加牟尼欲將衣缽傳給弟子,于是在靈山聚眾說法,佛祖手捻一枝鮮花面向眾弟子默默無語,弟子們不解佛祖的心意,皆默默相對,只有弟子大迦葉看著佛祖手中的鮮花微微笑了起來,于是佛祖便將衣缽傳給了摩柯迦葉。“拈花微笑”即是禪的起源故事,也表明參禪講究的是頓悟。禪宗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宗旨,概因“禪”的精妙意境早已超越語言的描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相傳五祖弘忍為了選嗣法弟子,命大家各作一偈,時弟子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弘忍認為“未見本性”,弟子慧能也作一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贊可,于是秘授以心法,傳慧能為第六代祖師。禪宗思想傳入中國后,到六祖慧能達到最鼎盛時期,此時“空觀”成為禪宗的主流思想。
禪宗強調個體的自省自律,告誡我們要時刻洗滌自己的心靈,在自知自省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身體,修行自己的心靈。禪宗認為,人必須摒棄虛偽、嬌柔與造作,追求樸實純真、清凈無為、含蓄平淡的生活境界,回歸生命的本真,達到真、善、美的境界。禪宗思想以般若和佛性為核心,崇尚淡泊無爭的境界和脫離塵俗的凈土禪悅,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位。
著名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指出,“藝術創造及藝術效果的秘密要返回到參禪狀態尋找[3]。設計師們利用禪宗思想進行各種藝術設計,使禪宗思想滲透到東方藝術設計中的許多領域。
自南朝梁國時期菩提達摩到達中土傳授禪宗思想以來,中國的園林風格便開始從秦漢時期注重規模宏大、建筑眾多的造園風格逐漸轉向融入禪宗思想的“禪意園林”。“禪意園林”強調空靈、枯寂、幽遠、淡泊之意境美,講究運用“師法自然”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模擬大自然的無限美景[4]。如浙江普陀山的雙泉禪寺、揚州個園、蘇州的拙政園等均是“禪意園林”的典型代表。日本別具一格的“枯山水”園林則以以“枯山凈水”凝固時空寫意大自然的手法充分體現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5]。
禪意設計的服裝追求自然、隨性、簡潔、肅靜之美,強調的是人在穿衣,而不是衣在穿人。禪意思想所追崇的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和寧靜致遠的空靈境界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界的追求方向和創作源泉。如日本時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在“發掘和服背后的精神”的指引下設計出的“褶皺裝”,日本時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推出的“破爛裝”[6],德國設計師 Damir Doma設計的“僧侶情結”,以及中國設計師馬可設計的“無用”服裝品牌等[7]均是禪意服裝設計的典型代表。
禪宗思想進入中國后也對陶藝產生深刻的影響,如隋唐時期的白瓷、宋元時期的青花、明清時期的紫砂瓷器,或簡約樸素,或清雅脫俗,或溫婉細膩,無不蘊含著禪宗的典韻與雅趣[8]。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禪宗由唐宋禪僧傳入日本后,與大和民族文化和武士道精神相結合,也對當地的制陶業產生深刻影響,形成了獨具一幟的陶藝作品。日本的陶藝作品往往保留泥胎本色,質感粗獷,形態隨意,甚至有意保留自然的瑕疵和裂痕,更好地詮釋了禪宗思想的“自然美”和“殘缺美”[9]。
禪意的家居設計遵循禪宗思想的自然主義和極簡單主義原則,刻意追求自然美、樸素美、空靈美和寧靜美。在空間處理上追求“虛實相生、靈動多變”的意境;刻意選擇富含紋理的天然裝修材質,以彰顯大自然的韻律美;色彩的調配追求素靜,不過分渲染;家具和裝飾物的擺設強調功能至上,以少勝多。如日本著名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日本大阪的“住吉的長屋”[10]、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設計的蘇州萬科·中糧樣本房[11]等均是禪意家居設計的典型代表。
禪意包裝設計以自然的材料、簡約的形態、純凈的色彩,呈現給人們一種“順乎自然、不刻意造作”的藝術效果。這種不追求浮華和功利的禪意包裝設計風格暗合當今提倡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宗旨,因而具有堅強的生命力。由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原研哉、深澤直人、小池一子等人創立的無印良品(MUJI)可謂是禪意設計的典型代表[12]。無印良品的包裝設計以“無中生有”為設計理念,以還原商品的自然本質為最終目標,以極簡主義的設計手法,致力還原生活中素樸的禪意。
廣告的禪意設計通常由設計者根據宣傳主題,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創意,運用禪意美學原理,使情與景、意與境交互融合,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并借助相關媒體,廣而告知,以達到觸動消費者的心靈的藝術效果。廣告中的禪意設計強調以“禪”入境,以“禪”入意,以表現禪宗世界的“自然、空靈、簡樸、幽靜”之美。如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的《九九歸一》澳門回歸海報、《自在》系列海報等被認為是禪意廣告的典型代表[13]。
禪意設計首重利用“寫意”的手法進行意境營造。綜觀有關研究,禪意設計的意境營造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4.1.1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在禪意設計的“意境”營造過程中,禪宗思想的“自然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禪意設計的意境營造強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設計手法,有關設計盡量不留人工痕跡,師法自然,模仿自然,力求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
4.1.2 以小見大,咫尺山林
禪意設計的“意境營造”注重在有限的空間打造出無限的意境,達到“空納萬境”的藝術效果。藝術設計的自然空間是有限的,但審美的體驗是無限的,禪宗這種對有限與無限的自然空間的體驗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根本界限。
4.1.3 虛實相生,幻化無窮
禪意空間設計的意境營造常利用障景、縮景、借景的手法,達到曲徑通幽、相映成趣的藝術效果,給人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藝術感受。同時還要尋求光影的變化,巧妙運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并將音聲谷響融入景物,使之產生虛實相生、幻化無窮的深遠意境。
落實到具體物象上,禪意的設計主要包括形態的塑造、材質的選擇和顏色的運用。
4.2.1 簡約洗練的形態
禪宗思想的“空觀”與西方的“極簡主義”相結合,形成了禪意設計的“簡約風格”,即用簡單明朗的線條來詮釋造型設計,去除繁瑣和不必要的裝飾,在盡量保持原物使用功能的原則上體現禪意的形態美。但這里的“簡約”并不等同于單調簡陋,在簡約的同時,還需賦予藝術作品以心靈與人性的因素。
4.2.2 自然樸實的材料
受禪宗思想“自然觀”的影響,禪意設計的材料選擇強調選取自然材質。如選取棉麻、木材、石材等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作為藝術設計的基本素材,而盡量不選用經過人工合成的材料。而且在藝術處理中還要盡量保留自然材質的天然肌理,使物象體現其自然樸實美。
4.2.3 純凈內斂的色彩
禪意設計的色彩運用,強調利用物象的原始本色,即沒有人為加工的自然色。禪宗美學推崇節制和淡雅,排斥俗艷和過分渲染。一般而言,黑和白是“禪風”的主要色彩,而灰、米、棕等素雅的自然色系也是禪意設計的主基調。禪意設計的色彩創造力在于能與所處的環境及觀者的心靈產生互動。
禪意設計常利用符號學的暗示、象征、隱喻等手法,以貌似簡單的物件,使觀者產生無窮的禪意聯想,以達到“睹物思禪”的藝術效果。
4.3.1 暗示與象征
暗示是用含蓄的言語、示意的舉動或制造某種氣氛而使人心神領會,而象征則是借用某種具體的事物暗示特定的抽象概念或精神內涵,使其具體化、形象化,以營造一定的藝術意境。如佛祖拈花示眾,迦葉報以會心微笑,在這里佛祖即是以“暗示”的手法,使迦葉了解到“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又如在空間的設計中,經常有人用花草、石塊等來象征禪意。挺拔的竹子節節空心,是禪宗“空”的形象體現;而作為佛門圣物的蓮花則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充滿圣潔色彩。運用暗示與象征的符號聯想手法,進行禪意設計的細部營造,可以為觀者留下足夠的感悟空間。
4.3.2 明喻與隱喻
明喻是一種直接比較的藝術手法,指用與甲事物相似的乙事物來直接描寫或指代甲事物,而隱喻則是用隱藏的比較方法,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明喻較容易理解,而隱喻有時則很難判斷。如寺名“西禪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禪意,而寺名“獅子林”則需要觀者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禪意;又如在室內墻上掛一幅大大的“禪”字,立馬就會讓人想到禪,而如果掛的是一個大大的“寂”字,可能會有許多人聯想不到禪。在禪意設計中巧妙運用明喻與隱喻的手法,借助一些字畫或飾物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現代社會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人們擁有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但精神生活卻日趨匱乏,加之工作緊張,生活節奏變快,人們常常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渴望返璞歸真,追求簡單樸素、隨緣自在的生活方式。禪意設計的藝術作品猶如一股清泉注入人們久旱的心田,帶給人們的是鏡花水月般的空靈美,意韻高遠的藝術美,情趣淡雅的生活美。藝術設計師掌握了禪宗思想的精神內涵與禪意設計的藝術手法,就掌握了打開藝術殿堂大門的鑰匙,就可以將自己設計的作品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1]闞鳳巖,林建群.日式園林設計對“禪”的表象性體現[J].包裝工程,2010(1):88~91.
[2]劉福運,李 山.淺析禪宗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0(9):244~245.
[3]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榮格文集[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2:226.
[4]卿平勇.淺析禪宗思想對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影響——以蘇州名園獅子林為例[J].宜春學院學報,2009,31(1):122~124,140.
[5]楊琳藝.寺廟園林的禪意創造——比較日本園林禪宗美學的應用及其啟示[J].旅游縱覽,2011(10):50~51.
[6]余衛華.禪宗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J].絲綢,2009(10):13~15.
[7]藏潔雯.論現代服裝設計中的“禪意美學”[J].山東紡織經濟,2013(9):50~52.
[8]田 鵬.從禪宗文化的異同看中日陶瓷茶具的特點[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4.
[9]付 丹.現代陶藝中“禪”的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
[10]張曄子.禪宗美學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11]張 潔.禪意空間——談陳幼堅中糧·本案樣板房設計[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3(12):107.
[12]陳昊謹.論日本無印良品包裝設計的禪意美[J].包裝工程,2010(4):120~122.
[13]劉 俊.禪宗美學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