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波
(浙江省麗水市甌江生態旅游景區管委會(籌),浙江 麗水323000)
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是華東地區設區市中首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中國生態第一市”,生態環境質量浙江省第一,位于中國前列,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繼續位居浙江省首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然而如何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實現金山銀山?這是一個時代課題。麗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甌江景區率先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從而帶動全市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就是完成這一課題的核心。
甌江是麗水的“母親河”,其中麗水市區段最美。甌江景區,已形成古堰畫鄉“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九龍“國家濕地公園”、南明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南明山“省級風景名勝區”等4個重要區塊。其中,古堰畫鄉景區:建于南朝(公元505年)的通濟堰,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區內擁有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生態河川景觀,沿江兩岸灘、嶼、島、林等自然資源與堰、港、壩、村等人文資源相互映襯,使其成為麗水巴比松油畫的發祥地和“中國攝影之鄉”的主要創作基地。2014年,古堰畫鄉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九龍濕地景區:甌江河道融淳樸、奇韻、野趣及原生態為一體的灘、澤、圩、島、林等濕地自然景觀,濕地長廊中大片楓楊林形成的“水上森林”奇觀,構成了以河流-灘涂-沼澤-森林為主的生態系統,這在浙江省八大水系中,甚至是全國都頗為罕見。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2015年上半年將迎接驗收。南明湖景區:2006年甌江干流開潭水利樞紐工程水庫下閘蓄水,在麗水主城區形成2800萬m3庫容的人工湖,湖岸線全長約16km,湖面寬度200~600m,湖面積達5.6km2,與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相當。南明湖貫穿麗水城區,沿線自然風光集雋秀、幽奇、曠清于一體,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較華東地區水網平原湖區和浙江省湖區更富有個性特色。2009年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南明山景區:以人文景觀著稱,以摩崖石刻和山林寺廟為特色,素有“括蒼之勝”美譽。古人有詩寫照:“荷香僧院靜,泉響石梁幽;古洞夸仙跡,虛亭豁遠眸”。1985年被列為首批浙江省風景名勝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生態興則文明興。對生態文明思想麗水先試先行,深耕生態文明建設。自2006年以來,麗水將生態立市的政策一貫至今。從2011年起,麗水逐漸淡化GDP考核,醞釀實施分類考核。特別是近兩年來,浙江省委對麗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業總產值”的決定,轉而調整為考核空氣質量和區域斷面水質達標率等生態指標,這是給麗水發展發出的最響亮信號。生態是麗水最大的優勢,生態是麗水最響的品牌,生態是麗水最重要的功能。對于麗水來說,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指導思想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更是麗水科學發展路徑的必然選擇。麗水就是要把這種優勢、品牌、功能逐一兌現,加快建設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雙示范區”。麗水將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
(2)站在全局發展的高度來審視,麗水更應該加快推動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綠水、青山、藍天是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標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生態環境,也是最為普惠的民生福祉。麗水生態環境質量連續10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國前列,生態公眾滿意度連續6年居全省第一,多次榮獲“中國最佳生態發展城市”稱號。當長三角的城市群出現霧霾的時候,在浙江西南的麗水,卻依靠自身生態系統,成為全國空氣質量前十的惟一內陸低海拔城市,在麗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每年一直保持在300d左右。麗水是生態優越的生態之城,是浙江獨一無二的生態屏障,是名副其實的生態、休閑、養生之城。
良好的山水生態環境,是麗水最為珍貴的城市資源。麗水,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休閑養生城市、中國長壽之鄉,素有“中國生態第一市”、“浙江綠谷”、“華東地區動植物搖籃”等美譽。麗水生態文化底蘊深厚,歷來是道家文化的傳播地和養老養生的福地。東晉著名道教領袖葛洪曾在南明山上煉丹養生;唐代五朝尊寵法師葉法善隱居卯山研習占卜煉丹之術。“順應自然”等養生思想深深地植根于這一片土地。宜居長壽,2014年麗水人均期望壽命達78.3歲,百歲老人占比超過十萬分之七,達到國際“高壽城市”標準。清新空氣、郁郁青山、潺潺綠水,沉淀在麗水的這些現代社會最為稀缺的元素,如今已然成了現代人“明碼標價”的“金山銀山”。麗水因綠色而精彩、因生態而美麗,是值得停下來,敞開胸懷深呼吸的養生福地;也是值得住下來,放松心靈養性情的長壽之鄉。麗水也是風光秀美的旅游之城。
優良的生態環境,引領著麗水人民的生態自信,使其更加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旅游不僅是消費熱點,也是投資熱點。當前,我國旅游業已進入產業集聚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旅游業的綜合帶動功能全面凸顯。生態旅游,是一個大產業,是與時俱進、轉型升級的產業,也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更是一個系統工程。生態旅游業,是生態經濟的重點產業,也是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實現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生態產業優勢的重要路徑。2013年,麗水市出臺了《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的決定》,提出建設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范區”,使麗水成為美麗中國、美麗浙江最靚麗的風景線。市委、市政府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發展的高度來審視和推動麗水生態旅游業的發展,2014年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美麗城鄉建設打造生態旅游名城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叫響“山水浙江看麗水”等系列旅游宣傳口號,全面展示“中國生態旅游第一市”的區域形象,圍繞打造“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把“生態、人文、養生、長壽”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旅游業培育主攻方向,將全面推進生態旅游業成為引領麗水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努力打造全域化生態旅游名城。在新常態下,要把傳統產品升級和豐富新產品新業態擺在突出的位置,推動旅游產品結構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發展轉變,推動三大市場全面發展。
(3)整合發展麗水市甌江生態旅游景區的戰略規劃。近年來,麗水旅游“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以及“生態、休閑、養生”為主題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到各級市場的青睞。麗水旅游要在全省乃至全國旅游業新一輪發展中爭上新的臺階,必須抓好原有景區的提升和5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加快“大景區”的打造。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市區要先行啟動5A級景區創建工作。而甌江沿線各景區原先管理分散,分屬多個部門、系統管轄(古堰畫鄉景區屬蓮都區管轄,九龍濕地景區屬市林業局管轄,南明湖景區屬市水利局管轄,南明山景區屬市建設局管轄),不利于景區發展。打破地方藩籬,推進區域旅游一體化,是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此,為促進區域旅游整體發展,提高麗水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加快麗水旅游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麗水市甌江生態旅游景區”及管委會應運而生。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麗水中心城區特別是“中閑”區域依山傍水的獨特地形,以甌江生態旅游景區為載體,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把麗水中心城市打造成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態旅游名城,強化中心城市旅游業的綜合帶動功能。市委、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麗水市甌江生態旅游景區管委會,負責甌江生態旅游5A級景區的規劃、創建和管理工作。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全面動員,形成合力,對照5A創建標準,定出時間表、掛出作戰圖、排出任務書,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力推進5A級景區創建工作。
旅游景區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是衡量一個A級旅游景區發展水平的重點之一。在《5A級旅游景區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評分細則》中,景區綜合管理指標所占份額很大。為此,我們要以創建“生態旅游全域化綜合改革試驗區”為依托,全方位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
要健全大旅游發展機制,市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市旅游業發展的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活動。市旅委要強化旅游委員會綜合協調職能,使其在旅游事業發展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要加強旅游資源整合,逐步推進旅游景區建設、經營、管理的合理分工,探索跨區域旅游資源整合模式。要加強旅游要素保障,加大稅收支持力度、資金支持力度、人才支持力度、建設用地支持力度,對重大旅游項目要優先支持、重點扶持。
2014年,麗水市已在全省率先向省政府提交了申報省級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申請。市旅游委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向上對接,并持續推進旅游綜合改革各項重點工作。
景區環境治理是創建5A級景區的重點和難點。要進一步深入開展景區環境專項集中整治,結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重點工作,對全市景區環境好好做一次整治和提升,重點對景區周邊村鎮、景區主要旅游通道沿途兩側和出入口,以及景區內部違法建筑、污水河、臭水河、垃圾、廁所、裸露山體、建筑景觀風貌等重點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基本消滅景區內外環境“臟、亂、差”現象,并建立完善景區環境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
還要深入實施文明旅游戰略。居民和游客素質不高,環境整治得再好,也難以保持。要把整治環境和提升居民素質相結合,下決心做移風易俗的文章,下功夫改變城鄉居民亂倒垃圾、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不良習慣,改變游客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引導和教育群眾自覺愛護環境,提升文明素養。
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信息表示,我國將從今年開始分級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檔案,制定并實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記錄管理辦法》。對此,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旅游景區配套設施是5A景區評估的一大重點,完善景區的配套設施可以為5A創建提供更多的砝碼。要對照5A級景區創建標準,完善相關配套服務。
要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中心、景區游客服務、旅游標識標牌等,加強市政、酒店、餐飲、購物中心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提升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行社、鄉村休閑酒店、經濟型連鎖酒店等服務質量。
要加強旅游信息化服務設施建設。建立甌江景區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提升旅游網站的服務功能,構建面向各級客源市場的旅游電子商務系統和旅游網絡營銷系統,鼓勵企業開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等業務。
要加強旅游交通設施建設。著力解決旅游交通“最后1km”問題,推動城市公交服務網絡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要推動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完善城市綠道,推進公共自行車一卡通、景區通。還要加快自駕車服務體系建設,將市區與景區組成自駕車旅游路網。
要加強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支持甌江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旅游車輛營運企業等,通過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預警系統,完善旅游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機制,提高應對旅游突發事件的能力。
對于景區而言,創建5A是對應國家標準全面提升的機遇。因此,營銷也是利用機遇進行全面提升的必要手段。通過科學而又恰當的營銷方法與策略,必將使得景區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從而達到為創建造勢的效果。要以品牌引領,加大宣傳。圍繞“秀山麗水 養生福地 長壽之鄉”區域旅游品牌,加大甌江流域旅游文化挖掘,充分發揮麗水“山好水好空氣好”的生態優勢,叫響“山水浙江看麗水”等系列旅游宣傳口號,全面展示“中國生態旅游第一市”的區域形象。
要提升品質,精準營銷。針對長三角、海西、省內周邊等我市重點客源市場,專門謀劃營銷方案,開展務實精準營銷活動要通過打造麗水特色旅游產品,提升品質,拓展個性化旅游內涵。
比如:打“生態牌”推“山水游”、打“非遺牌”推“文化游”、打“長壽牌”推“養生游”等等,提高旅游品牌的內動力、增強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要利用高鐵,乘勢而上。2015年,麗水市將迎來“新高鐵”時代,成為北上融入長三角,南下承接海西區的重要“節點”,麗水旅游客源市場將形成3h交通圈。我們要把握好這個機遇,主動融入中國高鐵旅游黃金帶,圍繞高鐵各大樞紐及沿線站點,連點成線、動靜結合開展旅游宣傳營銷,積極開拓客源市場,真正把高鐵時代的優勢轉化為旅游業的發展優勢。
任何產業特色就是競爭力。就旅游而言,特色就是招徠游客的制勝法寶。國內國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及景點景區,之所以能夠大量吸引游客,關鍵在于有鮮明的特色。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是歷史文化,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是娛樂博彩,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滑雪度假,塞班島、馬爾代夫是陽光海灘,我國的麗江、西雙版納是民族風情。
就麗水而言,特色就是我們豐富的生態、山水、文化和鄉村資源。我們創建5A級景區,也要以特色制勝。要突顯山水特色。好山好水是我們遍地都是,大城市很欠缺。現在越來越多上海人因為“山水緣”走進麗水,南京、蘇州、常州等地旅行商也因為“山水緣”,紛紛開辟麗水特色旅游線路。我們要發揮好山水優勢,大打“山水緣”這塊牌子,讓越來越多大城市人游在麗水、住在麗水。要突顯文化特色。麗水市有茶葉、青瓷、石雕、寶劍等文化產品,還有黃帝文化、“三寶”文化、畬族文化等文化資源,這些都是發展文化旅游的豐富資源,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構建文化要素與旅游要素差異化組合的發展模式。要突顯鄉村特色。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鼓勵引導農村因地制宜,發展田園觀光、農事體驗、民宿、自助采摘等鄉村旅游產品,發展農家樂綜合體、休閑民宿、養生鄉村和創意農業,培育一批省級和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探索鄉村旅游開發新模式。比如:古堰畫鄉的“芷有一間”、“泡茶等花開”,遂昌車前村的燕窩居,松陽的云上平田民宿項目等,已充分融入當地特色文化元素,承載了許多農村休閑體驗功能,值得各地學習!
要突顯休閑養生特色。充分利用高海拔山地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一批集休閑、養生、避暑等功能為一體的高山納涼基地,加快景區從旅游觀光型向休閑養生型轉變。
[1]梁細弟.加快麗水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R].麗水: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0(6).
[2]葛學斌.立足小山村 發展大產業-遂昌縣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實踐與思考[R].麗水: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0.
[3]盧子躍.麗水市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發展對策研究[R].麗水: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3.
[4]麗水市旅游局.群策群力,打造“麗水生活方式”體驗區[R].麗水:麗水市旅游局,2013.
[5]周海忠.加快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思考[R].麗水: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3.
[6]王永康.加快推進美麗城鄉建設 努力打造生態旅游名城[R].麗水: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