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北星,張倩,胡春英
物理療法科923名進修人員情況調查與分析①
魏北星1,張倩2,胡春英2
目的了解目前物理療法科進修人員變化趨勢。方法對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物理療法科2007年~2014年間923名進修人員的來源地、性別、年齡、學歷、執業范圍、醫院級別等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進修人員來源涵蓋28個省、市、自治區。年均進修人員(115.38±5.30)名。年齡以25~34歲為主(60.78%),學歷以專科為主(51.14%),執業范圍中非康復技師類占46.37%,康復技師類進修人員有逐漸增加趨勢。進修人員總數逐年增加,性別、年齡和學歷對于進修人員中康復技師的比例有影響。結論醫院應對選派人員的性別、年齡、執業范圍等統籌考慮,并注意人才梯隊建設。
在職培訓;物理療法;康復教育
[本文著錄格式]魏北星,張倩,胡春英.物理療法科923名進修人員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5): 615-617.
CITED AS:Wei BX,Zhang Q,Hu CY.Visiting technicians in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923 subjects investigation[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5):615-617.
進修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省會城市216家綜合醫院康復人才培養需求調查表明,學校教育排在第一位,進修學習需求排在第二位[1]。目前,對康復進修的研究主要關注對康復進修的認識、實踐與考核[2-6]。本文對923名物理療法科進修人員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以反映目前全國各級醫院的康復發展狀況。
1.1 調查對象
2007年~2014年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物理療法科進修人員共923名,進修時間均為0.5年 (排除短期零散進修學員),其中男性487名,女性436名。
1.2 調查方法
利用進修人員登記表建立數據庫,記錄調查對象的來源地、性別、年齡、學歷、執業范圍、醫院級別等情況;資料采用EXCEL軟件錄入,R統計軟件[7]進行統計分析。
2.1 來源地及醫院級別
進修人員涵蓋全國除2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前5位的為山東126名(14%)、河北103名(11%)、遼寧
79名(9%)、內蒙古72名(8%)及北京65名(7%)。
進修人員所在單位以三級醫院為主(44.64%),二級醫院占43.66%,一級醫院占9.43%,療養院及大中專院校累計不足3%。
8年中共有306家三級醫院向北京博愛醫院物理療法科選送進修人員,平均每家醫院派出進修人員1.35名;二級醫院324家,平均每家1.24名;一級醫院74家,平均每家醫院1.18名。見表1。

表1 2007年~2014年各級醫院進修人數分析(n)
2.2 人員結構分析
2.2.1 性別
8年間男、女進修人員年均(60.88±4.29)名及(54.50±2.75)名(t=1.25,P=0.24)。
2.2.2 年齡
進修人員年齡19~50歲,平均(29.55±0.19)歲,以25~34歲占多數(60.78%)。每個年齡段的性別分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χ2=24.20,P<0.001),低年齡段男性偏多,高年齡段女性偏多。見表2。

表22007 年~2014年進修人員年齡狀況(n)
2.2.3 學歷及職稱
進修人員中專科學歷最多(51.14%),本科學歷占45.18%,碩士學歷占3.68%。三級醫院中,專科學歷占50.00%,二級醫院中占51.36%,一級醫院中占60.92%。見表3。進修人員中,初級職稱共761名(82.45%)。見表4。

表32007 年~2014年進修人員學歷狀況(n)

表42007 年~2014年進修人員職稱狀況(n)
2.2.4 執業范圍
進修人員中,醫師173名(18.74%),護理人員150名(16.25%),康復技師495名(53.63%),中醫師88名(9.53%),教學人員11名(1.19%),其他(包括理療、藥師等)6名(0.65%)。總體說來,執業范圍不屬于康復技師的占46.37%。
2.3 線性擬合及回歸分析
康復技師進修人數為因變量(Y),以年份為自變量(X),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擬合線性模型:
Y=-16633.238+8.298X
模型R2=0.7131,t=4.289,P=0.002575。
以每年進修人數為因變量(Y),以年份為自變量(X),采用最小二乘法擬合線性模型:Y=-9003.679+4.536X P=0.01775
模型R2=0.4738,t=2.703,P=0.01775。
為了分析進修人員屬于康復技師類的影響因素,以年份(X1)、性別(X2,女性=1)、年齡(X3)、學歷(X4,研究生=1;X5,專科生=1)和醫院級別為自變量,建立Logitic回歸方程為(醫院級別不顯著,已剔除)

其中P(y=1|x)進修人員屬于康復技師類的概率,P(y=0|x)表示非康復類技師的概率。總體來說,進修人員中康復技師類的比例與年份、性別、年齡、學歷相關:年份增加對治療師人數增加有促進作用;與男性相比,女性治療師不愿來進修;與本科相比,研究生不愿來進修,專科生愿意來進修。
醫學進修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顯示,物理療法科進修人員來源于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康復業務開展得好的省(市)已有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進修,如山東(鄉衛生院)、北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研究顯示,目前康復醫學在我國發展不平衡,
經濟發達的地區及城市優于不發達地區和城市,東部沿海地區優于西部地區,與張淑燕觀點相同[8]。
三級醫院派出的進修人員總數最多,平均派出人數也最多,說明三級醫院對康復科建設比較重視。
進修人員總體學歷及職稱程度偏低,這和現在各醫院康復治療師的職稱情況一致[9]。各級醫院中,專科學歷的治療師占50%以上,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康復學科發展,國內有條件的大學應盡早開設康復治療學的碩士、博士教育。
隨著社會需求的擴大、政策法規的落實,康復醫學在我國獲得較大的發展,現在不少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綜合醫院和高等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都設置了康復醫學科[10]。初期非康復專業背景的進修人數較多,可能表明醫院正在組建康復科;隨著時間推移,受過康復專科教育的進修人員呈逐漸增加趨勢,其他學科背景進修物理療法的人員逐漸減少,推測醫院康復科已經組建,并已經招收康復專業畢業的學生。
根據國際上康復人才培養的經驗,我國要盡快建立康復人才資格認定及考核制度[11]。衛生部《關于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衛醫發[2001] 169號)第六條規定,變更執業范圍需要取得高一層次的學歷,或接受系統培訓、專業進修滿兩年并考核合格。對于轉崗從事康復治療專業的人員來說,該規定難以實現。轉崗人員年齡偏大,想重新取得高一層次的康復學歷很難做到,且國內目前沒有開展康復治療師碩士、博士教育;醫院外派人員學習康復治療一般是3~6個月,很難達到1年以上。目前有些從事康復治療的人員以醫師或護理資格等參加衛生部康復醫師(治療師)中級或康復治療師初級考試,有的已經通過考試并獲得職稱證書,但他們的執業證書還沒有允許變更為康復。
王蛟艷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康復從業人員都是由護士、中醫士、技師或其他專業轉崗而來[12]。本研究也顯示,由醫生、護士、中醫等轉崗進修物理療法的人數占46.37%。他們存在非法行醫的法律風險和潛在的醫療風險。
建議醫政部門在制定變更執業范圍政策時考慮康復學科的特殊性,允許在三級醫院進修康復治療半年以上(含半年),經考試合格,或已經通過衛生部康復醫學(或治療)中級或康復治療師初級考試,且連續從事康復專業工作2年以上,可以變更執業范圍。
[1]李建軍,宓忠祥,吳春容,等.我國內地綜合醫院康復人才培養需求的調查分析[C].第四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論文集, 2009:531-532.
[2]劉建軍.培養兒童康復進修醫生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2):294-296.
[3]梁文銳.康復科進修醫生臨床教學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6):431.
[4]王雪,王志鋒.康復進修生結業考試成績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9):899-900.
[5]竇祖林,丘衛紅,胡昔權,等.適應康復醫學專業發展的進修生教育[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4):447-448.
[6]鄧福鵬.淺談康復科進修生的培養[J].醫學信息(上旬刊), 2011,24(9):5824.
[7]Development Core Team.R:A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reference index version 3.1.1[R].Vienna,Austria: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2014.
[8]張淑燕,丁伯坦.687名康復醫學進修人員情況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5):315-317.
[9]孫啟良.發展社區康復[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1): 6-7.
[10]陳仲武.我國現代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歷程[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3):97-100.
[11]紀樹榮.康復治療師的培養及資格認定之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10(2):66-67.
[12]王蛟艷,何侃.國內外殘疾人康復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2,(1):39-43.
Visiting Technicians in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923 Subjects Investigation
WEI Bei-xing1,ZHANG Qian2,HU Chun-ying2
1.Peking University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Center,Beijing 100871,China;2.Physiotherapy Department,Beijing Bo'ai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visiting technicians in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 of Beijing Bo'ai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the past 8 years.Methods 923 technicians visiting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 from 2007 to 2014 were classified in the terms of provinces from,genders,ages,academic degrees,registers of practices and levels of hospital.Results Technicians visiting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 came from 28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or municipality cities),(115.38±5.30)persons per year,mainly aged 25-34 years(60.78%).The majority of the technicians(51.14%)accepted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and 46.37%did not registered for rehabilitation related practices.The visiting technicians were more and more year by year,especially rehabilitation technicians.Genders,ages and academic degrees influenced on the proportion of rehabilitation technicians.Conclusion Institutes sending the visiting technician need to balance the genders,ages and registers of practice,to meet the good practice.
training in job;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5.05.026
R49-4
A
1006-9771(2015)05-0615-03
2014-12-05
2015-03-03)
1.北京大學醫院康復科,北京市100871;2.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物理療法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簡介:魏北星(1963-),男,漢族,北京市人,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康復及運動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