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方來(廊坊新世紀中學河北廊坊065001)
比賽教學法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呂方來(廊坊新世紀中學河北廊坊065001)
為適應普通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排球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和排球模塊教學質量,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對比賽教學法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實驗研究,得出比賽教學法對增強高中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排球技戰術水平,有更為顯著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值得大力推廣和運用。
比賽教學法高中排球模塊教學實驗
排球運動作為體育新課程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具有激烈的對抗性、高度的技巧性、嚴密的組織性等特點,深受高中學生喜愛。但是傳統的排球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完全接受性的,這嚴重扼殺了學生對排球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而比賽法通過借助教學比賽的競爭性特點,調動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學生運動的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鞏固和提高學生技、戰術水平,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本文將比賽教學法合理引進到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來,為改變傳統的排球教學模式,使學生順利掌握排球技戰術、體驗排球運動帶來的價值和快樂,提高教學質量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1.1、研究對象
以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法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人在論文撰寫過程中,認真閱讀了教育學、排球教學與訓練、高中體育與健康等專業書籍,并通過中國知網以及網絡搜索查閱了有關高中體育課排球教學、比賽教學法的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研究保證。
(2)訪談法。
通過面談和電話咨詢的方式,對相關專家進行調查訪問,就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的實驗設計和各種評價指標等問題進行咨詢,獲得寶貴意見。
(3)實驗法。
①實驗控制
本文將高三(1)班作為實驗班,高三(2)班作為對照班。實驗過程中,兩班教師、教學時數,場地器材,教學內容以及評價均保持一致,以盡可能減小實驗誤差。整個實驗過程采用單盲法進行,以保證實驗結果的真實有效。
②實驗實施
實驗班采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課堂組織形式以比賽為中心開展排球教學,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壓縮技術重復練習的時間,以賽代練,將比賽融入到每節課的學習當中。但是每節課不是直接比賽,而是按照“學習——比賽——總結學習——再比賽”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
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計劃嚴格按照大綱要求進行,先簡單技術(8個學時),后組合技術(6個學時),最后教學比賽(4個學時)。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重復練習為主。基本教學形式為“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糾正錯誤——重復練習——小結評價”的形式進行。
(4)數理統計法。
對本研究所收集到的調查問卷及其教學實驗中的數據將采用SPSS數理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中*表示p<0.05,**表示p<0.01,以方便顯示結果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
2.1、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情況對比分析
本文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與本研究的需要,選擇1000m、50m與擲實心球作為測量學生耐力、速度與力量的指標。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班1000m與擲實心球成績略高于對照班,而50m成績比對照班略低,但兩班在身體素質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班學生身體素質差別不大,可以進行實驗。
2.2、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排球運動基礎對比分析
經過征詢專家意見,這正面雙手墊球與發球兩項技術測評方法為:正面雙手墊球——兩人相距3米以上,交替對墊;發球——發10次球,成功次數。經測試,實驗班在這兩個項目上均比對照班成績略高,但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前兩班學生排球運動基礎基本一致,無太大差別。
綜上所述,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在智力、身體素質、排球學習興趣以及運動基礎方面差別不大,符合實驗設計要求,可以進行實驗。
2.3、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表1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情況對比分析表
通過表3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身體素質方面均比對照班要好,尤其是在50m與擲實心球方面,兩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1000m成績實驗班也優于對照班,但差別不大。這是因為排球運動移動距離相對較短,且教學時數也不長,因此對耐力素質提高不太明顯。說明比賽教學法更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對速度和力量素質影響更加顯著。
2.4、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排球技術掌握情況對比分析

表2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排球技術掌握情況對比分析表
經過9周的教學,請我校兩位體育教師對學生排球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進行測評,測試指標為教學大綱要求的墊球、發球與傳球,其中墊球與發球測試辦法(見上文2.3),而傳球測試辦法為兩人相距三米互相交替傳球,綜合評定為三項指標技評與測評相結合測試的最終成績,對兩班的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實驗班各項指標的測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班,其中墊球、傳球與綜合評定成績兩班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比賽教學法能促進學生對排球運動技能的掌握,且效果更加顯著。
2.5、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排球戰術水平掌握情況對比分析
經過半學期的學習,從每個班內隨機抽出10名同學(上場6名),按照國際排聯排球規則進行比賽,裁判由我校體育教研組長擔任,比賽結果顯示,實驗班戰績5戰4勝,成績遠遠優于對照班。說明實驗班學生對比賽的控制能力遠遠優于對照班,戰術運用水平更高。
綜上所述,實驗后比賽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戰術水平,說明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法是合理的、可行的,值得大力推廣。
(1)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智力、身體素質、排球學習興趣以及運動基礎方面差別不大,符合實驗設計要求,可以進行實驗,實驗結果真實、有效、可信;
(2)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法進行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對速度和力量素質的增強效果更加明顯;
(3)比賽教學法能有效提高高中學生排球技術水平,尤其對墊球和傳球技術的掌握有更加顯著的作用;
(4)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法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排球戰術水平,增強學生的比賽意識和控制比賽的能力;
(5)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法是科學的、合理的,值得大力推廣。
(1)在運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時,不能為了比賽而比賽,要先加強學生的技術水平,再進行比賽;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技術掌握的基礎,設計合理的比賽手段和方法;比賽時應進行合理公平的分組,要有一定的比賽規則,裁判公平、公正;發現學生有錯誤動作,及時中斷比賽,予以糾正;
(2)在高中排球模塊教學中采用比賽教學法,經過驗證是合理可行的。建議在高中階段其他體育項目模塊教學中進一步研究驗證,來不斷完善和推廣比賽教學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1]季瀏等主編.體育與健康[D].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2]張國湘,劉野.比賽教學法在高校排球課中的運用[J].藝體空間,2007,4.
[3]喬誠,薛可.比賽教學法在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
[4]顧偉農,劉兵.“比賽——戰術——技術”教學理念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運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1.
[5]李其順.關于比賽法在排球教學中的運用[J].零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