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528216)
影響佛山市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因素的研究
□馬麗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528216)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佛山市其中7所高校教師(體育教師除外)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佛山市高校教師中參加體育的人數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中年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的參與情況不容樂觀;影響高校教師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閑暇時間、缺乏配套體育設施、家庭和工作負擔重、沒興趣、不懂鍛煉的方法、不知如何進行鍛煉等。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出影響高校教師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主要因素,并為改善佛山市高校教師的體育健身參與狀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現狀影響因素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步,體育健身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并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向著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高校教師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中堅力量,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資源,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校教師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和挑戰,健康問題已成為制約教師自身和高校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佛山市高校教師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通過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佛山市高校教師的體育參與現狀,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為進一步提高佛山市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的參與水平提供理論指導。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佛山市高校教師(體育教師除外)參與體育健身情況及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樣本選取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海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校等7所院校的在職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把所調查的對象分成了25-35歲、36-45歲、46-55歲、55歲以上4個年齡段。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依據本研究項目的內容和目的在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查閱了國內近年來有關高校教師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的論文40余篇并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對比分析和研究,為調查問卷的設計提供基礎依據。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對佛山市其中7所高校的在職教師(體育教師除外)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
(3)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到的數據除進行必要的人工統計外,其余調查數據使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2.1、佛山市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
(1)佛山市高校教師每周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次數(如表1)

表1 佛山市高校教師每周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次數(≥30min)
由表1中可以看出只有22.4%的教師每周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還有20.5%的教師從不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女教師的體育健身現狀與男教師相比,更不容樂觀,其中有25.9%的女教師從不參加體育活動,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數女教師在家務勞動和子女撫育方面占用了大量的時間。這與我國其他一些地區的高校教師體育參與比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說明佛山市高校教師的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狀況不容樂觀,應該引起學校的工會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內容。
如表2所示,在體育鍛煉的內容選擇方面,小球類項目、散步、慢跑的人數位居前三位,參與體育運動的教師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占24.77%,46-55歲的占56.78%,56歲以上的占18.48%,這就決定其不能進行身體激烈對抗和體能消耗大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網球等。對于運動項目的選擇,除了在散步、健身操和棋牌類上女性高于男性外,其余項目男性均不同程度高于女性,這與不同性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關,男性更偏好于有競爭性的項目,而女性則喜歡舒平和緩一些的運動項目。

表2 健身項目分類與性別交互表(%)
2.2、影響佛山市高校教師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因素
影響佛山市高校教師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諸因素中,雖然男女之間有所差別,但大體上的排序是沒有時間、忙于家務、沒毅力、沒人組織指導、沒有場地器材、對體育沒有興趣、體力不支及其它等因素,如表3:

表3 影響佛山市高校教師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因素
由表3可以看出,沒有時間是影響高校教師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原因,在影響高校教師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各種因素中,主觀因素(沒有時間、沒有毅力、對體育沒有興趣)占60.4%,說明他們雖然知道體育鍛煉和體育健身的價值,但缺乏參與的主動性,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參加鍛煉。同時女教師在忙于家務這一項的比例高于男教師,說明女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比男教師少。因此,建議佛山市高校教師個人應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個人生活的時間分配,妥善處理好工作、生活與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關系,使自己不僅僅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到良好的健身行為給工作、生活、個人、社會帶來的好處,而且將這種認識很好地轉化成習慣行為,才能更好地調理身體和精神狀態,以便為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1)佛山市高校教師70%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和頻率均低于正常的達到健身效果的指標,而且參加健身運動項目比較單一,多傾向于簡單易行、因地制宜,對技術和場地要求不高的運動項目。
(2)佛山市高校教師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比較明確,近90%的人是為了增強體質,超過70%的人是為了豐富業余生活,超過60%的人是為了防病治病,但是他們的體育活動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并且健身項目和方式不盡合理。
(3)影響高校教師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包括:鍛煉意識不強、缺乏興趣、沒有明確目的、沒有同伴陪同、沒有時間、沒有運動特長等。
[1]李志榮.江蘇省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現狀的調查分析[J].體育科學,2005,25(2).
[2]宋亞偉.河南省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現狀及影響其行為的社會學因素的調查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7,9(3).
[3]翁興和,梅雪雄,黃景東.高校高職稱教師群體體育健身意識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
[4]蔡建輝.高校教師健身狀況調查及改善對策[J].體育學刊. 2003,10(2).
[5]張懇.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5).
[6]柴建設.河南省高校教師體育健身現狀的調研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