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長沙410012)
對馬龍、張繼科在德國公開賽男單決賽中技戰術得失分特征的比較研究
□周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長沙410012)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三段統計等方法。通過對馬龍、張繼科在2015年德國公開賽男單決賽中的發搶段、得分段、相持段進行統計分析,從使用率、得失分率兩個角度對7局比賽進行剖析。旨在為馬龍、張繼科日后的訓練提供理論參考依據。結果表明:1在發搶段中,馬龍更具優勢,得分率比張繼科高5.8%。2在接搶段中,馬龍和張繼科得失分、使用率相差不大。3在相持段中,馬龍和張繼科的使用率均達到了45.0%,是整場比賽的關鍵。
德國公開賽馬龍張繼科
2015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在不萊梅進入收官階段,男單冠軍爭奪戰在馬龍和張繼科之間進行,兩人激戰七局,最終馬龍在大比分1-3落后情況下連扳三局以4-3逆轉奪冠(馬龍vs張繼科11:9、7:11、8:11、14:16、11:6、14:12、11:8),這也是馬龍在新賽季繼科威特公開賽之后第二次獲得男單冠軍。同齡的馬龍和張繼科可謂是從小“打”到大,兩人國內外比賽交手無數,僅在國際比賽就對壘過11次,馬龍7勝4負占據優勢,最近一次的遭遇戰是在2014年10月底的世界杯決賽中,當時張繼科在決勝局以兩分優勢險勝,可謂相當慘烈。本次比賽,作為賽會前兩號種子,馬龍、張繼科兩人如愿會師決賽,從晉級過程而言,馬龍相對輕松,而張繼科在第二輪和第三輪與日本的鹽野真人、白俄羅斯的薩姆索諾夫均經過苦戰險勝。本文旨在對2015年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共7局比賽中的發搶段、接搶段、相持段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能為馬龍、張繼科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2015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男單決賽馬龍、張繼科在發搶段、接搶段、相持段共7局比賽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目前國內有關馬龍和張繼科的比賽文獻資料。
(2)錄像觀察法。
對2015年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共7局比賽進行統計。
(3)數理統計法。
通過數據統計法和Excel軟件對2015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共7局比賽所得數據加以整理,并進行梳理歸納。
(4)三段指標法。
本文采用了乒乓球技術研究中最普遍的三段指標法對2015國際乒聯巡回賽德國公開賽男子單打決賽進行技術統計分析[1]。三段指標評估法的分析與評估,是將比賽為三段,即發搶段(第一和第三板),接搶段(第二和第四板),相持段(第五板和第五板以后);將運動員比賽中三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分別進行數據統計。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模式值評估指標為:

三段模式指標評估表
3.1、德國公開賽馬龍、張繼科三段得失分統計情況

表1 馬龍、張繼科在德國公開賽男單決賽中得分率、使用率一覽表
(1)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分析。
馬龍七局比賽中發搶段得16分,失15分,得分率為51.6%、使用率為20.8%,整體評估值為不及格。數據表明馬龍在發搶段中失分較多,其使用率也未達標,在今后的訓練中馬龍應當加強在發搶段中技戰術的使用率,減少失誤,充分利用前三板的優勢擴大比分。張繼科在七局比賽中發搶段得24分,失27分,得分率為47.1%,使用率34.2%,整體評估值為不及格。在今后的訓練中,張繼科應重點減少在發搶段的失誤,提升得分率。
(2)接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分析。
馬龍七局比賽中接搶段得27分,失24分,得分率為52.9%,使用率為34.2%,整體評估值為優秀。馬龍的接發球技戰術全面且精湛,其中挑、擺短等均是其在接搶段的優勢技戰術。馬龍在今后的訓練中應當繼續保持多種接發球戰術間的銜接配合,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駕馭比賽,從而掌握比賽主動權,贏得比賽。張繼科在七局比賽中接搶段中得15分,失16分,得分率為48.4%,使用率20.8%。整體評估值為優秀。張繼科的反手擰技術具有兇狠、快速、不確定性等特點,這項技術對張繼科在比賽中的整體得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比賽中,張繼科可提升反手擰在比賽中的使用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擴大戰果,正所謂“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3)相持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分析。
馬龍在七局比賽中相持段得33分,失34分,得分率為49.3%,使用率為45.0%,整體評估為優秀。馬龍和張繼科都屬高水平運動員,在技術上水平相差無幾,絕大部分球都是拖入相持段,進行拉鋸戰。雙方在相持段拼的難解難分、不相上下,其焦灼狀態給本場比賽造成了幾分懸疑。最終,馬龍提前跳出囹圄,通過積極調動對手正反手位,找尋其破綻,在相持段艱難戰勝對手。張繼科在七局比賽中相持段中得34分,失33分,得分率為50.7%,使用率為45.0%,整體評估為優秀。張繼科在相持段應注意及時根據比分情況調整自己的技戰術,穩定情緒,保持冷靜的態度,理性的對待每一板球,不能因為一分球的得失影響后續的比賽。
(1)在發搶段中馬龍更具優勢,得分率比張繼科高5.8%;
(2)在接搶段中,馬龍和張繼科得失分、使用率相差不大;
(3)在相持段中,馬龍和張繼科的使用率均達到了45.0%,是整場比賽的關鍵。
(1)張繼科應提高在發搶段的使用率和得分能力,加強主動進攻意識和攻防轉換能力;
(2)張繼科應加強比賽的緊張感,在領先的情況下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擴大比賽戰果,不能放松懈怠;
(3)馬龍在處于比賽不利的情況之下,應注意保持冷靜的態度,及時調整技戰術,戒驕戒躁。
[1]張曉蓬.中國乒乓球隊戰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運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