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嚴輝文
“城管外包”:商機?懶政?
文_嚴輝文

云南馬龍縣一城管妻子開公司執法車,隨意罰款還拖走醫院救護車的新聞引發關注。
日前,云南馬龍縣一城管妻子開公司執法車,隨意罰款還拖走醫院救護車的新聞引發關注。當地有關部門曾稱,成立私人運營的交通服務公司,組建隸屬于城管局但又純屬私人性質的“執法隊伍”,是“為緩解日趨嚴重的車輛違?,F象”。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家公司存在著嚴重的私自罰款、隨意罰款現象。當地知情人士稱,該交通服務公司拖車收取的費用,與城管局按8:2比例分成。
恕筆者魯鈍,就以上人員的作為,任何人從中壓根看不到“為緩解日趨嚴重的車輛違?,F象”所產生的良好效果,我的那個小小的心眼從中只看出了渾水摸魚來撈錢。至于執法糾紛不斷,連事關生命安全的醫院救護車也可以隨意拖走,似乎也與“為緩解日趨嚴重的車輛違?,F象”難得搭界,倒有點像是“為增加日趨嚴重的執法糾紛現象”之標配。
當地官方雖然有回應,但相關處罰連治標也算不上,更沒有涉及城管外包的合法性問題。城管外包首先都難逃脫懶政嫌疑,更是讓我們再次聞到了以為多年前就解決了的“二政府”的霉味。而作為長期以來飽受爭議的城管執法貓膩,更是比較集中地暴露了一些地方執法的亂象。比如執法主體的合法性問題、似乎永遠剪不斷理還亂的執法收費問題、城管執法是否可以避免沖突性的問題以及執法何以淪為生意經的問題等等。
在當代城管學中,馬龍城管外包現象可能會被大書特書一筆,學識淺陋如我者,一時間難以窺其全豹。不過,從相關新聞調查所顯現的因果性來說,似乎不難拎出“一懶政,商機就來了” 的奇怪邏輯鏈條。
誠然,在汽車普及的時代,隨便一個縣城都是可能出現日趨嚴重的車輛違?,F象的。這類問題到底應該由交警管還是由城管部門管,似乎不是一個特別難以回答的問題。好吧,就算執法主體可以轉換為城管部門。但城管部門又是不是因“人手不足”而管不了呢?到底是這個縣的城管執法人員十分勤奮地在街頭巡管,卻防不勝防,還是城管部門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發指令,直接把執法權讓渡給“二政府”了呢?
那家明目張膽地開著“行政執法”車招搖過市,且不無僭越之嫌的交通服務公司,僅依靠幾個人巡查拖車就能輕松運轉,以至于一舉緩解了“日趨嚴重的車輛違停現象”,筆者高度懷疑城管執法人員不是管不了,而是樂于在讓渡權力之后,躲進辦公室當發號施令的老爺。
城管部門設立之初衷,本來應該是側重于在一線執法,即使數字化技術,也是為了強化這種一線功能。這正如運動員必然要馳騁在運動場一樣,如果到體委當官,那還算哪門子的運動員呢?但如今這樣的部門常常大量招募臨聘人員應付一線,城管內部相當多的人員卻紛紛告別街頭,進入二線做著關在辦公室寫匯報材料或者整天忙于搞宣傳之類的文案工作或內部管理工作,相當多的人與其說是城管執法者,不如說是城管管理者。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工作流程設置是否合理?這種權力讓渡合不合法?城管局自己有沒有權力變賣權力?
這個時代也許不乏勤政帶來商機的故事。比如,推進某片土地開發,推進某項工程建設,就像梅西在對方禁區前沿跑動一樣,這一推進,撈收入的機會就來了。不過,或許要讓你感到汗顏的是,這次的馬龍城管現象,則分明是一個“懶政致富”的典型。城管外包的做派無非是變賣權力,而城管局與交通服務公司果然進行了罰沒收入的分成足資佐證。假定違停屬于城管局管,他們更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盯住街頭,勸止違停,一般是不好直接轉變成生意經的,不好意思直接收費,更沒有道理私自罰款。而讓渡給交通服務公司之后,自己竟然可以大大方方地躲在辦公室里數錢,這不是懶政懶出來的商機么?更何況,那家由私人運營的交通服務公司,法人代表竟然是該縣城管局一名中隊長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