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甲優秀何在

陳行甲
陳行甲何許人?湖北巴東縣縣委書記,中組部2015年表彰的百名優秀縣委書記之一。雖然他在湖北小有名氣,但在外省,恐怕知之者甚少。《南方周末》一篇《官當到多大算是大?——“優秀縣委書記”陳行甲煉成記》讓我們知道了他。
但凡典型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被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每個時代的典型有其共同點:挺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潮流,方可成為時代標桿,成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優秀”。
今天的縣委書記所面臨的形勢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焦裕祿、谷文昌們不可同日而語。焦裕祿成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是他帶領群眾戰勝嚴重的自然災害,發展生產,使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以執政的實績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20年前那批優秀的縣委書記都是勇于開拓,善于改革,敢于向僵死的教條挑戰,不懈探索市場經濟道路,使老百姓擺脫貧窮,分享改革開放的實惠,向小康生活邁進。今天的縣委書記所處的環境是:經濟飛速發展但經濟結構不良、發展后勁不足,財富成倍增加而貧富不均,社會急劇變化而深層矛盾顯現,民主法治大昌但腐敗形勢嚴峻,社會風氣向好但廉恥禮義不彰,反腐力量強勁但為官不為,消極懶政現象突出。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此話雖未免極端,但不無道理。在這種復雜的局面下當縣委書記,稱職已屬不易,成為優秀無疑更難。
“一身正氣,一身殺氣,一身朝氣”,這是湖北省第三巡視組組長樊仁富對陳行甲的評價。
一身正氣。正氣,乃孟子所云之“浩然之氣”;亦即文天祥所云之“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是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沛然之氣;正氣亦即寬于惠民,嚴于律己之氣。巴東雖然是個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占總人口1/3的國家級貧困縣,但淤泥不淺,絕非一片凈土。這里曾有副縣長、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長因貪腐被判刑被雙規。你不收禮,有時反而帶來下級的疏遠和隔膜,這是某些地方官場的真實。陳行甲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韌勁,“明月在濁流,不改月色清;孤松盤曲徑,不改松性貞”。他抵御了一次20萬港元的行賄,抵御了兩根金條的“紀念品”……陳行甲以正氣立身,因而在巴東站穩了腳跟,奠定了開拓新局的基礎。
一身殺氣。殺氣,乃掃除枯枝敗葉的凜冽之氣,敢于碰硬觸強的凌厲之氣,法不阿貴鐵面無私的耿介之氣,直面歪風惡行的陽剛之氣。陳行甲在縣城查處的五百多棟違法違章建筑,背后都有權力的影子。對于一個依山而建、自然災害多發的縣城,這是懸在人們頭頂的大患。為了一城百姓的安全,陳行甲拿前任縣委書記的司機的違章建樓開刀。禁酒,先從縣直機關開始。查處腐敗工程,不懼得罪上級領導。陳行甲靠這殺氣,使干部作風逐步好轉,為老百姓辦實事之路逐步順暢。
一身朝氣。朝氣,于領導而言,就是奮發進取之氣,勇于擔當之氣,腳踏實地勤于政事之氣。在陳行甲看來,奮發進取非在仕途。他以為,能當個縣委書記已是祖墳冒青煙。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他已做好“干滿這一屆就算了”的準備。勇于擔當,就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事堅定不移地做,如投資26億多元修通到每一個村的水泥公路,搭建開通網絡信息平臺使農民不出村就可辦理相關審批事項。后者曾被認為陳行甲在說夢話,但最后夢想成真。陳行甲任書記才三年多,那里的官場和社會生態卻正在發生變化,辦事順暢了,出行方便了,城市干凈了……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陳行甲像不像這弄潮兒?
我們敬佩陳行甲們挺立潮頭的豪邁,但“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看到當地不讓陳行甲和巴東紀委書記晚上一人出來散步的事實(擔心遭人報復),我們不無擔心。無疑,陳行甲們“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鎮靜和淡定,其背后必須是強有力的民主法制。只有用現代治理手段,用民主法治的現代意識去深耕這片板結的土壤,或許才是化險為夷,化亂為治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