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懷民
(黑龍江省肇東市畜牧獸醫局,黑龍江肇東 151100)
紫花苜蓿葉面噴撒“綠達源”的效果
沈懷民
(黑龍江省肇東市畜牧獸醫局,黑龍江肇東 151100)
鑒于”綠達源”葉面肥對植物增產有明顯的效果,我們于2015年在二年生的紫花苜蓿采種田中首次施用,旨在提高籽實及秸稈產量,為今后在多年生牧草上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紫花苜蓿;綠達源;實驗
“綠達源”是一種植物葉面肥.含有芽孢菌、光合菌、放線菌、固氮菌等多種復合高效有益微生物,特別含有PGPR菌(植物根際促生菌),并含有黃腐酸及多種氨基酸、有機酸、微量元素等,有效活菌數≥1億個/毫升、所含氮、磷、鉀總量≥4%,有機質含量≥20%。適用于玉米、各類蔬菜、瓜果,各種煙葉,各種花卉,各種藥材,各種牧草等作物,本葉面肥具有速效、穩效、增效及調節植物新陳代謝、增加植物活力和抗逆性于一體,?;ā⒈9?、促進早熟。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防澇、防凍等能力。具有改良土壤,改善品質,增加作物產量的獨特功效。近年試用表明,使用“綠達源”葉面肥。可使水稻畝增產10.70~23.80%,大豆畝增產16.00~19.70%、玉米畝增產7.90~27.30%,白菜畝增產33.40~47.50%,甜菜畝增產5.10~34.80%(糖度提高0.50~1.60%)。
試驗地點設置在北緯46°07′,東經125°50′的黑龍江省肇東市尚家鎮紅光村。實驗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土壤為黑土。試驗地牧草品種為肇東苜蓿。
“綠達源”葉面肥噴撒濃度采用400倍和700倍稀釋液,以噴水為對照,共三個處理,每個處理為200m2。分別在5月13日(分枝期),6月7日(現蕾期)和7月25日(花后期~結莢后期)各噴撒一次。每次噴撒均選擇天氣晴朗的午后6時至8時,三個處理同時間進行。
在種子成熟時測產,每處理隨機取5點,每點1m2,人工摘莢、曬干脫粒。
3.1 植株高度
從表1看出,不同倍液的濃度,對植株的生長速度有較明顯的作用。第一次處理時各組高度一致,第二次和第三次噴撒前,植株高度各組間呈現極顯著差異(P<0.01)。其中以噴撒400倍液濃度的植株生長最快(詳見表1)。

表1 植株生長高度(cm)
3.2 每莢的種子粒數
平方米的莢果數,每莢果粒數和千粒重是構成籽實產量的主要經濟性狀,分析每莢果粒數也與籽實產量關系密切。隨機抽取每個處理的植株中部100個莢果的分析結果表明,400倍液的平均每莢果粒數為6.99粒,比700倍和對照的5.32粒和4.46粒,分別高出31.39%和56.73%,呈現差異極顯著(P<0.01)。
噴撒“綠達源”葉面肥,不僅使每個莢果的粒數增加,而且還改變了每莢果粒數的比例構成,如400倍液的每莢果粒數由3~15粒構成,其中每莢果3~5粒的占37.0%,6-10粒的占51.0%、11~15粒僅占12.0%;700倍液每莢果數由1~12粒構成,其中1~5粒的占61.0%,6~10粒的占36.0%,11~12粒的僅占3.0%;對照組每莢果粒數由1~10粒構成,其中1~5粒的占79.0%,6~10粒的占21.0%。
3.3 籽實千粒重
從表2看出,稀釋倍數不同,紫花苜蓿籽實的千粒重變化不明顯,而與對照的相比較,則差異顯著(P<0.05)。
3.4 籽實產量
從表2看出,籽實產量以噴撒400倍液的產量較高,與700倍液的差異不顯著,而與對照相比,則差異顯著(P<0.05)。
3.5 秸稈產量
從表2看出,不論噴撒倍數的高低,對秸桿均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如400和700倍液,分別比噴水(對照)的增產50.00%和46.97%,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籽實及秸桿產量
采種時發現,噴撒“綠達源”葉面肥,對紫花苜蓿采種植株有延遲正常衰老枯黃期的作用。凡是噴撒“綠達源”葉面肥的田間,出現新生嫩綠枝條覆蓋其上的景觀,而噴水(對照)的田間,植株表現出正常衰老枯黃。這與最后一次噴撒“綠達源”葉面肥時期(7月25日)有關。因為“綠達源”葉面肥具有調節植物新陳代謝和增加活力的效能,因此延遲了正常衰老枯黃時期,同時也就影響一部分營養物質的流向。所以,最后一次噴撒的時期,直接關系到籽粒重的增減。如果想使采種時,莖葉盡可能保持鮮綠色,就可以延遲最后一次的噴撒時期,這樣既可采收種子,又可以利用鮮綠色的秸稈調制成較好干草。
實驗結果表明,以400倍與700倍“綠達源”葉面肥稀釋液噴撒,均對紫花苜蓿植株高度、莢果粒數、籽實及秸稈產量均有良好的效果。
[1] 陳其鮮.紫花苜蓿噴施稀土肥料效應研究初報[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