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在“無抗養殖”面前保持冷靜?

9月6日,第25屆世界家禽大會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大會將于明年(2016年)首次在中國舉辦。作為中方主要申辦人及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寧在發布會上介紹了會議的進展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在被問到“本屆大會是否會涉及當下熱門的無抗養殖方面的議題”時,楊寧給出了如下回答:世界家禽大會是以學術交流為主的會議,所有議題都將以研究數據為基礎;無抗養殖在當下的確很熱門,但是有很多是在炒作概念,大會是否會安排該方面議題,將以屆時征集到的研究報告來決定。有人說這是“良心”的回答。誠然,在這個全行業甚至全民都在向“無抗養殖”看齊的時候,能給出這樣的回答需要勇氣。但是,作為一個學者,楊寧先生的回答只是恪守了自己的本分,學者本來就應該依靠實際數據說話,不被輿論綁架,不為迎合市場而出賣事實。
無抗養殖是當下行業中的熱點,源于消費者對畜產品安全的追求。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一追求,各種“抗生素替代品”蜂擁而出,無論是養殖企業還是獸藥企業都陷入了狂熱之中。但是,狂熱背后,又有誰能拿出真實的數據來證明抗生素真的已經被替代了呢?
近日,農業部發布了2292號公告,決定在食品動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等4 種獸藥。消息一出,立馬有人將此解讀為“禁抗令”,認為是政府在養殖業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中邁出了一步。真的是這樣嗎?行業人士楊小勇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需要合理解讀政策但是不應過分解讀,禁止四類物質意味著國家在規范臨床獸藥的應用;不僅僅是抗生素,其他物質和抗生素一樣都需要科學合理應用;四類物質禁用實際是這些物質目前缺乏殘留標準,而且醫藥臨床也在應用因此可能存在風險被禁了;實際上目前獸藥品種缺乏殘留標準的還有不少,出于食品和公共安全考量禁用是合理的,但是不限于抗生素而是所有獸藥。
對于政府決策層來說,一項政策的出臺要考慮它的可行性,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v觀這些年來,政府對“抗生素替代品”的審批一直都是非常謹慎保守的,可見決策層并沒有因為輿論壓力而無視養殖業現實需要。行業中人更不應該對決策進行一廂情愿的解讀。
對于畜牧行業來說,由于自身的封閉性和從業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很容易被各種概念忽悠。從過去的抗病毒西藥替代品到今天的抗生素替代品,從保健品到疫苗,無不充斥著空虛炒作。很慶幸,總有一些人在這些炒作面前還保持著冷靜,他們或許是行業知名學者,或許是只是一個普通的獸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堅守著職業的“良心”,呼吁著讓行業回歸科學,讓科學回歸數據。
趙培培
(本文僅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