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經(jīng) 徐寒松 王安宇 李雪梅 趙 勝 郭 茜 楊 娟 李 莉 陳 露(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內(nèi)分泌科,貴州 貴陽 550003)
?
中醫(yī)辨證內(nèi)外合治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
楊傳經(jīng)徐寒松王安宇李雪梅趙勝郭茜楊娟李莉陳露
(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內(nèi)分泌科,貴州貴陽550003)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yī)辨證內(nèi)外合治糖尿病足(DF)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DF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0例采用基礎治療,治療組30例采用基礎治療+口服祝氏降糖活血方+放射狀切口。觀察治療前后DF潰瘍愈合的臨床療效、血液流變學、神經(jīng)傳導速度、踝肱比指數(shù)(ABI)、創(chuàng)面面積、潰瘍愈合時間的變化。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 67%)明顯高于對照組(46. 67%,P<0. 01)。兩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療組神經(jīng)傳導速度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顯著(P<0. 05)。治療組AB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 01)。治療后兩組DF潰瘍面積均較治療前明顯縮小(P<0. 01),治療組潰瘍面積變化的差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P<0. 01)。治療組愈合時間明顯縮短,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 05)。結(jié)論中醫(yī)辨證內(nèi)外合治DF療效顯著,明顯提高了潰瘍治愈率,縮短治療時間,療效確切、可供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足;祝氏降糖活血方;放射狀切口;內(nèi)外合治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jīng)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1〕。DF處理不當會導致患者病情急轉(zhuǎn)直下,致殘、致死率均較高〔2〕,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迅速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本文探討中醫(yī)辨證內(nèi)外合治DF的臨床療效。
1. 1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1999)糖尿病診斷標準〔3〕。DF潰瘍診斷分級標準: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國DF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糖尿病足的檢查和診斷標準〔4〕診斷為DF,臨床DF分級法參照Wagner分級法〔5〕。
1. 2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上述DF潰瘍診斷標準(2~3級);年齡50~82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3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肝、腎、造血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疾病者;②低蛋白、電解質(zhì)紊亂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婦女;④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病家族史者;⑤過敏體質(zhì)者。
1. 4一般資料所有入組的60例DF患者均為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的住院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50~82〔平均(62. 04±10. 05)〕歲;糖尿病病程5~30〔平均(15. 80±6. 72)〕年;足潰瘍分級: 2級18例,3級12例。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55~80〔平均(68. 70± 8. 22)〕歲;糖尿病病程4~35〔平均(18. 07±8. 50)〕年;足潰瘍分級: 2級16例,3級14例。一般資料及足病程度Wagner病變分級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 05),具有可比性。
1. 5方法
1. 5. 1兩組基礎治療方法兩組均常規(guī)藥物治療,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在達標水平;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囑病人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心胸開闊。注意足部的保暖,選擇合適的鞋襪,保持足部皮膚的清潔,禁用熱水袋,避免燙傷皮膚。
1. 5. 2治療組治療方法①內(nèi)治。內(nèi)服主方:祝氏降糖活血方(黃芪、生地、蒼術(shù)、玄參、丹參、葛根、川芎、赤芍、當歸、木香、益母草);伴痰濕加二陳湯,伴熱毒加五味消毒飲。②外治。具體方法參照李莉等〔6〕放射狀切口治療DF潰瘍的護理操作。
1. 5. 3對照組治療方法基礎治療加局部潰瘍以金三聯(lián)(敏感抗生素+654-2濕敷+胰島素)外敷。每天常規(guī)換藥。治療20 d為1個療程。
1. 5. 4觀察指標①觀察治療前后DF潰瘍愈合的臨床療效、神經(jīng)傳導速度、血液流變學、踝肱比指數(shù)(ABI)、創(chuàng)面面積、潰瘍愈合時間的變化;②2組均治療結(jié)束后隨訪6個月。
1. 6療效判定標準參照Wagner分級及患者癥狀改善程度〔7〕。①顯效:病變分級下降2級,創(chuàng)面愈合>80%,患者(間歇性跛行、靜息痛、下肢發(fā)涼或麻木)自覺癥狀不明顯或消失;②有效:病變分級下降1級,創(chuàng)口愈合>50%,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改善;③無效:病變無緩解或加重。
1. 7檢測方法ABI:雙上肢肱動脈、雙足背動脈、雙脛后動脈收縮壓均使用Smart Doppler ES-1000SPM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日本Hadeco公司生產(chǎn))。ABI =踝動脈收縮壓/肱動脈收縮壓。神經(jīng)電生理檢測:正中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運動神經(jīng))和正中、尺、腓腸神經(jīng)(感覺神經(jīng))的神經(jīng)傳導速度和誘發(fā)電位波幅的檢測均使用肌電圖機(丹迪Keypoint)測定。血液流變學:采用LBY-N6A型旋轉(zhuǎn)式血液粘度計檢測。
1. 8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 0統(tǒng)計軟件行χ2及t檢驗。
2. 1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組治療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細胞比容,血沉,纖維蛋白原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血漿黏度較對照組治療后顯著降低,其他指標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各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傳導速度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腓總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及腓淺神經(jīng)傳導速度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改善效果較對照組更加顯著(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BI變化比較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ABI無明顯變化,治療組治療后左右兩側(cè)ABI均顯著增加(P<0.01),且較對照組治療后左右兩側(cè)ABI改善明顯(P<0.01),見表4。
2.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創(chuàng)面面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4 w后均較治療前創(chuàng)面面積明顯減小(P<0.01),且治療組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5。
2.6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比較治療組<30 d愈合的患者12例,30~60 d愈合的患者10例,61~90 d愈合的患者6例,91 ~150 d愈合的患者2例,對照組<30 d愈合的患者4例,30~60 d愈合的患者6例,61~90 d愈合的患者9例,91~150 d愈合的患者11例,兩組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30〕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數(shù)比較(x ±s,n=3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傳導速度改善情況比較(x±s,n=30,m/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ABI變化比較(x±s,n=30)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創(chuàng)面面積比較(mm2,x±s)
DF發(fā)病機制較復雜,主要危險因素是神經(jīng)病變、周圍血管病變及并發(fā)感染有關。糖毒性、胰島素抵抗(IR)、血脂異常導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異常及血液流變學改變,加之并發(fā)的各種難以控制的感染,最終導致足部潰瘍、壞死。本文說明內(nèi)服祝氏降糖活血加減方聯(lián)合放射狀切口治療DF潰瘍2~3級患者能顯著改善足背動脈血流,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周圍神經(jīng)傳導功能,有效控制潰瘍面感染、加快創(chuàng)面生長,以促進潰瘍面愈合。DF在祖國醫(yī)學中屬“脫疽”范疇〔8〕。其本在肝腎陰虛、營衛(wèi)不足,其標在血瘀、熱毒、痰濕〔9〕,現(xiàn)代中醫(yī)研究認為,糖尿病足的病機為消渴日久、氣血不足,氣虛無以推動血行,瘀血壅滯血脈,氣血運行不利,久病傷陰,局部失去氣血滋養(yǎng)所致〔10〕。本研究祝氏降糖活血方主要由黃芪、生地、蒼術(shù)等組成,具有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方黃芪、生地降尿糖,蒼術(shù)、玄參降血糖,葛根、丹參生津止渴,祛瘀生新〔11〕;伴痰濕者加二陳湯健脾化痰濕,伴熱毒加五味消毒飲清熱解毒,組方配伍符合DF的中醫(yī)辨證;阻礙DF潰瘍愈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局部傷口缺乏充足的血供〔12〕。對于肢端缺血較嚴重(ABI<0. 5)的DF患者,局部血運的改善有助于感染的控制。在非嚴重缺血DF的治療中,中醫(yī)外治法越來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糖尿病患者局部傷口邊緣缺少毛細血管,缺少血液的供應致使傷口修復緩慢。放射狀切口則用手術(shù)刀切開潰瘍傷口組織邊緣,使毛細血管向前緩慢爬行,使傷口有血液供應及營養(yǎng)供應〔14〕,同時可減輕局部傷口壓力及張力,有利于傷口的恢復。
4參考文獻
1 Apelst J,Bakker K,Van Holltumw H,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from the diabetic foot.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J〕.Diabet Metab Res Rev,2000; 16(suppl 1): 84-92.
2任青松.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足98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09; 15(2): 182-3.
3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 8(1): 5-6.
4李任明.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草案)〔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6; 4(2): 101-2.
5李仕明.糖尿病足與相關并發(fā)癥的診治〔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155-7.
6李莉,陳露.放射狀切口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 23(4): 380.
7吳漢妮,孫暉.前列地爾聯(lián)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足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3; 25(6): 371-2.
8宮淑華.濕潤燒傷膏治療糖尿病足42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1; 30(9): 620-1.
9王文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防治〔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 127.
10黃榮春,鄧新但.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糖尿病足56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 27(4): 623-4.
11董振華,季元,范愛平.祝諶予臨證驗案精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3.
12王玉珍.糖尿病足潰瘍的發(fā)病機制:阻礙傷口愈合的因素〔J〕.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2004; 24(5): 296-8.
13周鍇,吳建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非缺血性糖尿病足30例〔J〕.河北中醫(yī),2011; 33(3): 391-3.
14張雪鵬,易洪城.放射狀切口與冰蜜生肌膏聯(lián)合治療褥瘡38例〔J〕.江西中醫(yī)藥,2006; 37(280): 29-30.
〔2014-09-17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基金項目:貴州省中藥管理局基金項目(2007年)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800-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56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589
第一作者:楊傳經(jīng)(1977-),男,醫(yī)學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代謝及內(nèi)分泌疾病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