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改真 湯 哲 (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
北京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性
戈改真湯哲(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內蒙古包頭014010)
〔摘要〕目的探討北京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MCI)患病率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關系。方法抽樣調查北京城鄉社區老年人1 716例,比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肺結核、塵肺、支氣管擴張、肺栓塞等不同呼吸系統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的差異。采用Logistic分析MCI的危險因素。結果未患有COPD、支氣管哮喘、OSAHS、肺栓塞的老年人MCI患病率分別為11. 7 %,12. 0 %,11. 9%,11. 7%,患有上述3種慢性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顯著升高(39. 0%,20. 3%,18. 2%,29. 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 001,P=0. 041,P=0. 034,P = 0. 000); Logistic分析顯示,COPD和肺栓塞是MCI的獨立危險因素(OR = 3. 115,95%CI 1. 397~6. 945,P = 0. 005; OR=2. 250,95%CI為1. 272~3. 981,P=0. 005)。結論加強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呼吸系統疾病;流行病學調查
輕度認知障礙(MCI)是進行癡呆早期預防性干預的最佳階段。本文旨在了解呼吸系統疾病與老年人MCI患病的關系。
1. 1研究對象研究資料來自北京市科委腦老化重點實驗室項目“老年癡呆的流行病學研究”,該人群采用按類分層、分段、隨機、整群、等距的抽樣原則進行〔1〕。于2004年7~10月抽樣調查城區(宣武區)、郊區(大興縣)及山區(懷柔縣)的年齡≥60歲的老年人1 865例,排除癡呆、搬遷、不配合調查者149例,最后實際入選1 716例,男840例,女876例;農村885例,城市831例;年齡<75歲969例,年齡≥75歲747例;年齡60~100〔平均(73. 83±7. 216)〕歲。
1. 2篩查由受過統一培訓的調訪員入戶完成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受試者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經濟、職業、衛生習慣(如吸煙史、飲酒史等)、藥物治療史及慢性病史等;認知功能檢測使用中文版簡易智能狀態檢查表(MMSE);心理健康測試采用憂郁量表(CESD);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進行測試。篩查標準:有主訴記憶障礙或家屬訴其有明顯記憶障礙者,或MMSE評分低于界值:文盲MMSE<17分、小學文化MMSE<20分、中學文化MMSE<22分、大專以上文化MMSE<24分,或既往調查時診斷可疑癡呆者。
1. 3臨床診斷對第一階段篩查出的老年人,由神經專科醫師進行系統的病史收集、一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精神狀態檢查以及詳細的神經心理測驗和行為評定,由2位神經科醫師分別獨立做出診斷,2位醫師判定結果不一致時,由第3位醫師再次判斷。MCI診斷標準:參照Petersen等〔2〕的診斷標準。內容包括:①以記憶減退為主訴;②客觀檢查有與年齡和教育程度不符的記憶損害; MMSE評分18~28分;③總體認知功能正常;④一般日常生活功能保存;④記憶減退病程>3個月;⑥除外癡呆或任何可以導致腦功能紊亂的軀體和精神疾患。參照文獻〔3〕診斷標準,其中軀體和精神疾患以區縣以上醫院診斷為標準。
1. 4呼吸系統疾病界定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肺結核、塵肺、支氣管擴張、肺栓塞。
1. 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 5統計軟件行χ2檢驗,相關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2. 1單因素分析MCI患病率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關系患有COPD、支氣管哮喘、OSAHS、肺栓塞的老年人較未有患此疾病的MCI患病率顯著升高(P<0. 01);而有無肺結核、塵肺、支氣管擴張的老年人MCI患病率無統計學差異(P>0. 05)。見表1。

表1 慢性病與MCI患病的關系〔n(%)〕
2. 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性別、年齡、地區及呼吸系統疾病作為自變量,患MCI與否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控制了年齡、性別、地區后,COPD、OSAHS仍為老年人MCI的獨立危險因素(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
許多研究表明,OSAHS可以影響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4~6〕,與本研究結果一致。OSAHS對認知功能的損害主要表現在記憶、注意、判斷、警覺等方面,記憶損害主要以短期記憶為主,長期記憶無明顯變化〔7~9〕。OSAHS患者夜間睡眠時間減少,覺醒次數增加,Ⅲ、Ⅳ期睡眠時間縮短,快動眼(REM)期睡眠時間減少及夜間反復發生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10,11〕。神經影像學的觀察也證實了OSAHS患者海馬萎縮,而且發現海馬的體積與記憶功能的改變存在線性正相關,提示海馬對低氧敏感性較高,在OSAHS患者中容易受累,低氧對神經系統特別是對海馬的損害是導致認知障礙的重要因素〔12〕。本研究發現肺栓塞與認知功能障礙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國內文獻未見類似報道,其發生可能與肺栓塞導致的低氧血癥有關,這需要進一步分層研究肺栓塞伴低氧血癥和不伴低氧血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狀況。
本研究發現,哮喘患者MCI的患病率明顯升高。目前兒童哮喘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相對較多〔13~16〕,哮喘對認知功能損害的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孔祥英等〔17〕研究發現慢性哮喘豚鼠海馬神經元粗面內質網擴張,線粒體脊斷裂、模糊,突觸小泡減少、突觸后膜稍腫脹;星狀、小膠質細胞增生、胞質腫脹、空泡形成;血管周圍間隙增寬、基底模糊、管腔狹窄,反復發作的慢性哮喘可因缺氧導致海馬超微結構的改變。這可能與老年人哮喘發作導致MCI的機制一致,提示臨床醫師應積極控制老年患者的支氣管哮喘,這對減少老年癡呆的發病很重要。
本研究發現COPD也影響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國外學者〔18〕認為COPD的認知功能損害常見于伴低氧血癥患者,且其認知功能損害與低氧血癥嚴重程度相關,而非低血氧的COPD不會增加患者亞臨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度。進一步有研究發現〔18,19〕COPD患者長期家庭氧療能夠改善認知功能。然而,也有學者〔20〕認為COPD患者是否存在認知功能損害與缺氧無關,而與二氧化碳潴留的嚴重程度有關。還有研究發現,不伴有低氧血癥的COPD患者也有明顯的認知功能損害,說明有多種因素參與了COPD腦認知功能的損害過程〔21〕。
4參考文獻
1湯哲,孟琛,董惠卿,等.北京城鄉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 22(2): 244-6.
2 Petersen RC,Smith GE,Waring SC,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J〕.Arch Neurol,1999; 56(3): 303-8.
3湯哲,張欣卿,吳曉光,等.北京城鄉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 21(2): 116-8.
4張薔,張蘊,徐晏,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對老年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9; 7(2): 14-5.
5張鵬,趙忠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 26(8): 606-10.
6陽書坤,莊建偉,付霞.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抑郁情緒和認知功能損害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 18(12): 1100-2.
7葉賢偉,張湘燕,馮端興,等.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9; 25(20): 3407-9.
8劉翠蘭,江琳艷,黃愛微,等.普米克令舒霧化治療對減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術后并發癥的效果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9; 25(9): 1492-4.
9 Morisson F,Lavigne G,Petit D,et al.Speetral analysis of wake-fullness and REM sleep EEG in patients with sleep apnoea syndrome〔J〕.Eur Respir J,1998; 11(5): 1135-40.
10 Aloia MS,Lniczky N,Di Dio P,et al.Neuro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older adults with sleep apnea〔J〕.J Psychosom Res,2003; 54(1): 71-6.
11 Fefini Strambi L,Baietto C,Di Gioia MR.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partial reversibility afte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J〕.Drain Bull,2003; 61(1): 87-92.
12 El-Ad B,Lavie P.Effect of sleep apnea on cognition and mood〔J〕.Int Rev Psychiatry,2005; 17(4): 277-82.
13楊波,李恒濤,陳建萍.哮喘兒童個性及行為特點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 23(16): 1301-2.
14 Barton CA,Mckenzie DP,Waiters EH,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psychosoci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who is at risk of dying 〔J〕.Asthma,2005; 42(4): 249-56.
15孔春妍,牟春筍,解秀珍.哮喘兒童心理情緒障礙及疾病嚴重程度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 9(6): 608-9.
16郭秀東,林素惠,范遠嫻,等.哮喘兒童心理行為障礙及其早期干預〔J〕.河北醫學,2006; 12(11): 1146-9.
17孔祥英,熊建平,白家駒,等.低氧干預下慢性哮喘豚鼠海馬腦區超微結構變化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4; 8(7): 1370-1.
18 Hjalmarsen A,Waterloo K,Dahl A,et al.Effect of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on cognitive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Neurol,1999; 42(1): 27-35.
19 Greenberg GD,Ryan JJ,Bourlier PF.Psycholog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PD〔J〕.Psychosomatics,1985; 26(1): 29-33.
20 Ozge C,Ozge A,Unal O.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de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J〕.Behav Neurol,2006; 17(2): 121-30.
21 Liesker JJ,Postma DS,Beukema RJ,et al.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COPD〔J〕.Respir Med,2004; 98(4): 351-6.
〔2014-05-16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837-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74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5
第一作者:戈改真(1974-),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