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琦 許榮譽 李 旭 陳劭賡 陳河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腫瘤外科,福建 泉州 362000)
?
電視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對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糖、血清前白蛋白、白細胞計數及血氣分析與肺功能的影響
何榮琦許榮譽李旭陳劭賡陳河山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腫瘤外科,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研究電視胸腔鏡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對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血糖(Glu)、血清前白蛋白(PA)、白細胞計數(WBC)及血氣分析與肺功能的影響。方法接受手術治療的原發性NSCLC患者11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56例。對照組實施傳統的開胸肺葉切除手術,觀察組實施電視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對比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水平。結果觀察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 05)。兩組手術前Glu、WBC及PA水平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手術后觀察組GLU及WB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但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 05)。兩組手術后的肺功能均有一定損害,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使用電視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對原發性NSCLC患者的炎癥及應激反應的影響較低,對肺功能的損害亦較小,效果較好。
〔關鍵詞〕電視胸腔鏡;開胸肺葉切除術;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 Glu; PA; WBC;血氣分析; PaO2; PaCO2;肺功能
肺癌的預后較差,目前手術切除治療仍然是使患者獲得良好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伴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使用電視胸腔鏡輔助的肺葉切除術在臨床上應用逐漸廣泛〔1,2〕。本文對比電視胸腔鏡下手術及傳統的開胸肺葉切除術對于原發性NSCLC患者機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1. 1臨床資料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手術治療的原發性NSCLC患者112例。男82例,女30例;年齡60~84歲,平均(68. 3±2. 4)歲。納入標準〔3〕:①滿足WHO關于原發性NSCLC的診斷標準;②均有手術適應證;③接受手術治療方案。排除標準〔4〕:①無手術適應證者;②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③拒絕接受手術治療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56例。其中觀察組男40例,女16例;年齡60~82歲,平均(67. 6±1. 8)歲。腫瘤分期為Ⅱ期33例,Ⅲ期23例;左側肺葉切除35例,右側肺葉切除21例。對照組男42例,女14例;年齡62~84歲,平均(68. 1±2. 2)歲。腫瘤分期為Ⅱ期33例,Ⅲ期23例;左含側肺葉切除34例,右側肺葉切除22例。兩組性別和年齡及腫瘤分期和肺葉切除部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 2研究方法對照組實施傳統的開胸肺葉切除手術,觀察組實施電視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給予雙腔氣管插管,并行單肺通氣麻醉,常規消毒后,作出觀察孔,置進胸腔鏡,而后作出操作孔和牽引孔。置入手術器械在電視胸腔鏡下經直視操作,切除瘤灶后為左、右胸淋巴結進行清掃,并于胸內試水后置管關胸。
1. 3觀察指標手術相關指標主要包含:①切口長度;②術中出血量;③手術時間;④淋巴結清掃數目;⑤住院時間,血糖(Glu)、白細胞計數值(WBC)及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氣分析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肺功能指標水平,包含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其中術后各項指標的檢測時間均為術后第7天。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 0統計學分析軟件對數據的組間比較進行χ2、t檢驗。
2. 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觀察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 05)。見表1。
2. 2兩組Glu、WBC及PA對比兩組手術前Glu、WBC及PA水平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手術后觀察組Glu及WB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但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 05)。見表2。
2. 3兩組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兩組手術后肺功能均有一定損害,但差異不顯著(P>0. 05)。見表3。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n=56,x±s)

表2 兩組Glu、WBC及PA對比(n=56,x±s)

表3 兩組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n=56,x±s)
NSCLC在整個肺癌中約占80%,使用肺葉切除術治療NSCLC患者的預后較好〔5〕。報道稱,傳統開胸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使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則可較好地避免此種狀況〔6〕。本研究表明實施電視胸腔鏡輔助肺葉切除術可有效減少患者創傷,并促進其康復,符合Lamba等〔7〕的報道結果。本結果表明使用電視胸腔鏡輔助型肺葉切除術對患者造成的臟器功能損傷風險更低〔8〕。電視胸腔鏡輔助下治療方案使用的特殊操作孔手術無需實施較長手術切口,造成的應激與炎癥反應較弱。電視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對患者肺功能指標雖有影響,卻有著較高的安全性。FVC能夠反映患者肺部通氣功能有關障礙的程度,而DLCO作為肺換氣指標能夠從局部反映肺功能異常〔9〕。將二者與FEV1聯合檢測,可以更好地反映肺功能的損傷情況。雖然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的肺功能均會產生損害,主要表現在低氧血癥及肺活量降低等有關方面。但相對而言,電視胸腔鏡手術產生的切口創傷較小,其對患者肺組織和氣道產生的壓迫減輕,又可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術后遠期肺活量與通氣功能改善,更利于術后恢復,而傳統的開胸肺葉切除術則對患者的損傷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機體免疫功能,在術后遠期肺功能恢復的方面亦有所延遲〔10,11〕。吳穎猛等〔12〕亦有類似的報道可加以佐證。
4參考文獻
1趙云鵬,叢波,趙小剛,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淋巴結清掃及生存的Meta分析〔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4; 30(8): 467-72.
2 Burotto M,Ali SA,O'Sullivan Coyne G,et al.Class act: safety comparison of approv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J〕.Exp Opin Drug Saf,2014; 25(1): 1-14.
3李云峰,于松楊,崔峰鶴,等.心肺運動試驗在60歲以上肺葉切除手術患者術前評估中應用價值評估〔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 13(2): 131-2.
4 Stinchcombe TE. Novel agents in develop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Ther Adv Med Oncol,2014; 6(5): 240-53.
5彭文平,黃舜,馮藝,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早期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 34(4): 439-41.
6陳康,馬金山,努爾蘭·阿汗,等.雜交式單操作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 16(1): 2948-51.
7 Lamba JK,Fridley BL,Ghosh TM,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platinating agent and taxane pathway genes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 and toxicit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Pharmacogenomics,2014; 15(12): 1565-74.
8 Zhang Z,Mao Y,He J,et al.Explor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ppropriate lymph node dissection mode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in J Oncol,2014; 36(7): 536-40.
9李鵬,毛永彬,劉成濤,等.肺葉切除術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因素〔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 23(21): 5198-9.
10 Lee HC,Kim YS,Oh SJ,et al.The single institutional outcome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Radiat Oncol J,2014; 32(3): 147-55.
11張毅,李元博,劉寶東,等.全胸腔鏡與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在肺癌手術中的比較〔J〕.中華醫學雜志,2013; 93(37): 2972-5.
12吳穎猛,黃偉釗,姜海明,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Ⅰ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20): 5161-2.
〔2014-07-15修回〕
(編輯苑云杰)
通訊作者:許榮譽(1964-),男,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胸部腫瘤微創手術治療研究。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860-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087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734. 2
第一作者:何榮琦(1970-),男,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胸部腫瘤微創手術治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