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安 劉麗萍 滕雪萍 楊 龍 梁國隆(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南寧重陽護理院,廣西 南寧 530022)
?
南寧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服務需求及供給現狀
王章安劉麗萍滕雪萍楊龍梁國隆
(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南寧重陽護理院,廣西南寧530022)
〔摘要〕目的了解南寧市養老機構老年服務的需求、供給現狀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方法分層抽取南寧市及下屬縣份范圍內的10個養老機構,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入住老人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養老機構老年人對需求滿足總體評價為(3. 23±0. 94)分;需求滿足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安全需求(3. 65±0. 87)分、愛與歸屬需求(3. 46±0. 98)分、生理需求(3. 34±0. 89)分、尊重及心理需求(3. 06±0. 70)分;而自我實現需求為(2. 49±0. 83)分,滿足水平最低。結論老年人整體需求滿足狀況不容樂觀,養老機構應順應社會發展和老人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和動態增加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關鍵詞〕長期照護
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廣西省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南寧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114. 87萬,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比例的16. 23%,日益呈現高齡化趨勢〔2〕。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社會養老成為很多老人不可避免的選擇。為保障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促進養老機構服務內容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提高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滿意度和個人養老方式的正確選擇,有必要了解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服務需求及供給狀況。
1. 1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取南寧市范圍內10所不同規模養老機構中156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范圍覆蓋南寧市3個區(青秀區、良慶區、西鄉塘區)和6個縣(橫縣、隆安縣、武鳴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養老機構類型包括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樣本納入標準:①調查期間在該養老機構內居住滿1年;②年齡≥60歲;③意識清楚,溝通無障礙;④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精神障礙、溝通障礙、認知障礙、重癥和終末疾病者。
1. 2調查工具
1. 2. 1一般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入住養老機構原因、入住時間、支付養老費的來源等。
1. 2. 2入住老人護理服務需求及供給現狀調查表由研究者以馬斯洛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作為理論框架,結合主要調查目的建立條目庫,完成問卷初稿。主要包括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及心理、自我實現5個層次的需求滿足情況和供給現狀,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均設有5個選項(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得分越高說明滿足程度越高。選擇5名專家對該量表內容效度進行評定,專家納入條件:本科以上學歷;副高級以上職稱;從事老年臨床工作或護理教學工作15年以上。經專家咨詢后測得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 851。先抽取1所養老機構的15名老年人進行預調查,了解老年人對問卷的理解程度及效果,對提出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進行初步論證,并修訂養老機構入住老人需求及供給調查問卷。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為0. 916,重測信度為0. 896,調查結果可信。
1. 3調查方法由研究者和經過培訓的科研助手于2014年8月進點后對入住老人進行訪談式問卷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向老年人逐條解釋問卷,由調查員對老人進行一對一的現場詢問,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逐條填寫。將收集的資料檢查核對后,數據采用雙人平行輸入以保證準確性。共發放調查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為97. 5%。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 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描述。
2. 1入住老人一般資料156名老年人中男79例(50. 6%),女77例(49. 4%);以70歲以上居多〔60歲~25例(16. 02%),70歲~13例(66. 02%),80歲~28例(17. 95%)〕,以漢族和壯族為主體(98. 7%),近六成老人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學以下,有66. 6%的老人已喪偶,入住老人中獨居者占76. 6%(119例),經濟來源:退休金或積蓄121例(77. 6%),子女供給34例(21. 8%),政府資助1例(0. 6%)。入住養老機構基本是不得已的選擇,主要原因為子女工作事務繁忙無暇顧及(75. 0%),以及自身年齡增大導致的疾病(16. 7%)和自理能力下降(8. 3%)。
2. 2入住老人需求滿足情況見表1。

表1 養老機構老人需求滿足情況(x ±s)
調查顯示,機構入住老人對健康咨詢滿足情況得分最高,超過半數的養老機構安排了醫務人員對老人的健康進行指導、咨詢;其次為日常生活協助(如吃飯、穿衣、行走、如廁等)和睡眠時間保障,有76. 3%的老人對機構安排的睡眠時間是滿意的,基本符合大多數老人的睡眠習慣和需求;再次為日常飲食和健康體檢,而在康復指導和飲食指導方面的需求滿足情況并不樂觀,訪談中發現有近一半的老人回答從來沒有專業人員在飲食方面給予指導,另有約1/3的老人不滿意機構提供的康復指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關注的不再是“吃得飽”,他們更注意飲食健康和營養搭配,然而目前大部分養老機構在飲食結構、飲食烹調質量方面還未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年齡被證明與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風險有密切關系〔3〕,隨著年齡的增長,入住的老人大都患有慢性病和功能障礙,他們均表示希望養老機構能安排專業的醫務人員給予康復指導。大多數養老機構對老人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視,六成以上老人對此表示非常滿意或基本滿意。同時也不乏一些養老機構對老人安全問題沒能妥善安排,有22%的老人不滿意養老機構的安全設施及安全保護措施。
愛與歸屬需求是人對情感、愛和歸屬于社會某個團體的需要。人的本質是社會性的動物,一旦人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人就會努力使自己歸屬于某個社會團體、機構或組織。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一站,良好的歸屬感和關愛可讓使老人不斷獲得快樂、寧靜、欣慰和幸福感〔4〕。本次調查中,有60. 2%的老人能與其他老人充分交流,同時也還有近1/3%老人沒有足夠機會與他人交流,提示養老機構應該多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讓入住老人能得到充分交流的機會。訪談中有65. 1%的老人回答“護理人員不會主動和老人交流”,只有33. 6%的老人回答“一般會”,當問及交流的時間是否充足的時候,有63. 9%的老人回答“交流的時間不充足”。可以看出,護理人員與老人交流的機會和時間是很有限,可能由于機構內人力資源配備有限,工作人員往往忙于常規工作而無暇顧及老人的溝通需求,提示養老機構應按相關制度適當增加機構內的工作人員,讓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老人進行溝通交流。
良好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環境氛圍可以使老人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尊重與愛護〔3〕。調查發現,大多數老人對養老院周邊環境及環境布置上表示很滿意或基本滿意,認為機構工作人員都很友好或基本和善; 45. 5%的老人認為從沒有約束感、只有不到14%的老人經常或一直存在有被約束感。大約1/5的老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親屬的看望次數,可見養老機構中仍有相當相當大的一部分老年人感到愛的缺失和被忽略感。針對這一現實,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對這類老人加以寬慰與照顧,另一方面也要盡力與老人的親屬溝通聯系,建議親屬增加看望老人的次數,多多陪伴在老人的身邊,讓老人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與親屬朋友間的情感溝通,入住老人間的充分交流,專業心理咨詢師、社工、學生等社團組織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和溝通,可使老人感受到信任、溫馨和被尊重。
在精神慰藉和心理咨詢方面,大多數養老機構缺乏給老人提供心理咨詢這一服務,65. 4%的老人表示從沒有接受過養老機構提供的心理護理服務。沒有相應的部門負責疏通老人的心理煩惱和給老人心理困惑的解答,大多數的機構未能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養老機構應針對不同年齡的老人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安排社會工作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也可以定期舉辦心理護理知識講座,通過多種形式疏導老年人存在的心理問題。適當滿足老人廣泛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老人戰勝因衰老、病殘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調查顯示,一方面,大部分老年人希望養老院組織更多的社會活動以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很少有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再學習機會,超過半數的養老機構基本沒有為老年人提供再學習的機會。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參與社會活動,老年人在自我實現方面遠遠得不到滿足。建議養老機構能組織更多活動,盡力為老人提供更多的再學習機會。
本次調研發現,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管理及護理服務總體評價以基本滿意居多,同時,老人也期望養老機構對其提供的服務能夠進一步改善。目前南寧市養老機構在發展中還面臨一些艱巨的任務,依然存在專業人才匱乏、服務水平偏低、養老機構設施配套不完備、護理服務內容并不全面,能夠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較少,絕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僅限于老年人日常起居的生活照料,很少提供心理服務、康復指導等專業服務,致使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機構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專業知識和技能匱乏,再加上某些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較差,對老年人缺乏耐心與愛心,這些都導致了養老機構的護理服務質量整體不高的現實。
總之,南寧市養老機構不論是在服務內容還是管理水平方面都與老年人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服務設施陳舊簡陋,活動空間狹窄,服務功能過于簡單,專業護理人員短缺、工作強度大、培訓機會少、服務技能差等問題〔5~10〕,難以同時提供養老、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精神慰藉等服務,很難滿足不同老人的養老需求,整體服務質量不高。而老人及其家屬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往往比較關心服務質量。因此,養老機構應順應社會發展和老人的實際需求,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和入住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服務標準,保障護理人員的配備和專業培訓,有針對性地設置和動態增加服務項目,給予老年人身體、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全面支持,讓老人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
4參考文獻
1劉麗萍,劉桂瑛,甘益鳳,等.廣西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3;(4): 185-227.
2南寧市統計局.人口普查〔EB/OL〕.http://www.nanning.gov.cn/n722103/n722210/n729437/n12436866/n12436963/12556473〔J〕.html/2014-08-18.
3 Harris Y. 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nursing home admission among older individuals〔J〕.J Am Med Dir Associ,2007; 8(1): 14-20.
4周新榮,劉剛.養老機構老人需求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7; 18(13): 597-8.
5徐冬英,陳珊珊,覃秀英,等.廣西養老機構現狀調查〔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 14(4): 110-2.
6劉建民.廣西養老機構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傳承,2010; 21(9): 162-3.
7張慧清,申秋.廣西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 8(10): 28-9.
8田鈺燕.廣西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3;(9): 20-5.
9穆光宗.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 51(2): 31-8.
10王飛,張玲芝.浙江省養老護理員工作現狀的質性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4; 13(6): 515-8.
〔2015-02-11修回〕
(編輯李相軍)
通訊作者:劉麗萍(1963-),女,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學、老年護理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項目(編號: 2012BAI41B08);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3YJCZH189); 2011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1FRK003); 2014年廣西地方衛生標準制定項目(No. 2014-0226)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0-5918-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5. 20. 117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473. 2
第一作者:王章安(1978-),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老年學、老年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