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夫,孫 健,黃一哲,周 岱
(1.廣東臺山沿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東 臺山 529231;2.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交通研究中心,上海 200240;3.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240)
并發(fā)任務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的影響
胡 夫1,孫 健2,黃一哲2,周 岱3
(1.廣東臺山沿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東 臺山 529231;2.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交通研究中心,上海 200240;3.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240)
駕駛過程中使用手機、收聽音樂等并發(fā)任務會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給周圍道路環(huán)境、車輛以及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為了系統(tǒng)探析不同并發(fā)任務模式對駕駛員駕駛行為的影響程度,以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手機使用、乘客互動、視頻播放、音頻播放)為研究對象,引入主成分分析法,構建面向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的綜合評價體系。同時,以國外學者針對不同并發(fā)任務進行模擬實驗所用的原始數(shù)據(jù)作為數(shù)據(jù)來源,對四種并發(fā)任務對于駕駛員行為的不同影響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使用手機對于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影響最大,與乘客互動次之;視覺上注意力的分散相對于認知上注意力的分散更容易對駕駛員的駕駛能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并發(fā)任務;注意力分散;駕駛員行為;主成分分析法;綜合評價體系
駕駛員行為對城市交通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各類設備(如手機、迷你電視、CD播放器及其他)在駕駛中同時被頻繁使用,增加了駕駛員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嚴重威脅了公共安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報告顯示,2005—2009年有27 537起交通意外事故因駕駛員注意力分散所致[1],約占交通事故總數(shù)的1/4。因而,開展多項并發(fā)任務對駕駛員行為特別是行車安全影響的研究顯得非常必要。
國外針對并發(fā)任務對交通駕駛員反應能力、控制表現(xiàn)影響的相關研究較為成熟。最早的相關研究可追溯到1969年Brown I.D.等[2]評估駕駛員處于壓力下的反應速度,得出“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擾會增加駕駛員處理并發(fā)狀況的需求,從而影響駕駛員行為”的結論。之后,Goodman等[3]采用綜合評估法研究了車內手機使用對于具體駕駛行為表現(xiàn)的影響;Horberry T.等[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復雜環(huán)境更容易導致駕駛員注意力分散;Charlton S. G.[5]通過模擬器模擬多種緊急情形(如山石滑坡、行人過街、警示信號等),得出使用手機交談會對駕駛員行為產(chǎn)生嚴重負面影響的結論;Feaganes J.等與Stutts J.等[6-7]通過對不同并發(fā)任務模式所帶來的注意力分散程度進行比較排序,得知來自車輛外界的行人、物體、車輛會分散駕駛員29.4%的注意力,調整車內娛樂設施會分散11.4%;Smiley A.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對于熟練的駕駛員,車內視聽娛樂系統(tǒng)也會對其駕駛行為如車道保持、剎車反應時間等有一定程度的影響;Birdsall M.S.[9]研究發(fā)現(xiàn)道路環(huán)境所帶來的注意力影響同樣重要,其中廣告牌是分散注意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相對于國外豐富多樣的研究,國內對于并發(fā)任務對交通駕駛員行為影響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2010年,李平凡等[10]從心理認知學等角度就手機使用對于人腦負荷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劉暢等[11]構建了以使用手機為前提的駕駛可靠度模型;白玉等[12]從駕駛時使用手機的原因入手,綜述了手機使用對駕駛員行為的影響;李宏汀等[13]分析了手機對于駕駛員分心的心理學機理。相對于國外,國內相關研究方法系統(tǒng)性欠佳,主要研究的并發(fā)任務聚焦在手機使用方面。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來看,多數(shù)研究基于模擬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通過顯著性檢驗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對于不同并發(fā)任務模式下駕駛員行為的差異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中,手機使用是研究熱點,無論是其對任務本身的影響程度,還是其在駕駛員個體中存在的差異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較多成果。然而,有關并發(fā)任務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問題:①除手機使用外,就其他并發(fā)任務模式對于城市交通駕駛員行為的影響缺少全面的定量研究;②在衡量駕駛員綜合駕駛行為能力表現(xiàn)時,尚未有標準化的、綜合性的評價系統(tǒng)加以統(tǒng)一比較;③多數(shù)研究側重于分析某種特定并發(fā)任務模式以及在該模式下駕駛員行為的表現(xiàn),綜合比較不同并發(fā)任務模式對駕駛員具體行為影響的研究較少。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將從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入手,選取代表駕駛員駕駛行為能力的具體指標,引入系統(tǒng)性方法對各分指標加以篩選并形成標準化體系;同時在此基礎上,運用該評價指標體系,量化、比較多種并發(fā)任務模式對駕駛員整體駕駛行為的影響。
并發(fā)任務的發(fā)生將占用駕駛員腦部資源并分散駕駛的注意力,影響駕駛員處理信息和進行行為決策的過程與結果。常見的注意力分散來源主要有視覺注意力分散、動作注意力分散以及認知注意力分散,其中視覺注意力分散指當駕駛員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而將視線移開路面去關注或處理與駕駛無關的其他視覺信息;動作注意力分散指駕駛員因受外界信息干擾,將手移開方向盤或汽車控制裝置而去操控其他與駕駛無關的設備;當用于維持車輛安全操控的注意力因被其他信息干擾而減少時,駕駛員便會產(chǎn)生認知注意力分散。這三種類型的注意力分散來源既可單獨作用于駕駛員信息處理的過程,亦可兩兩或三者同時作用共同產(chǎn)生影響。
常見并發(fā)任務模式可按注意力分散來源的不同來分類,如表1所示[14]。其中,V(Visual)指視覺注意力分散;C(Cognitive)指認知注意力分散;P(Physical)指動作注意力分散。

表1 按注意力分散來源分類的七類常見并發(fā)任務模式[14]
從研究實用性角度出發(fā),需從各類并發(fā)任務模式中進一步篩選出典型情景進行深入分析。本文采用交通事故貢獻率作為篩選并發(fā)任務的重要指標,它可反映注意力分散的程度。Young K.L.[14]統(tǒng)計了由注意力分散現(xiàn)象所導致事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任務模式的交通事故貢獻率,如表2所示。

表2 常見并發(fā)任務模式與相應事故貢獻率[14]
根據(jù)表2數(shù)據(jù),本文選取與乘客互動交談、手機對話、收聽或調節(jié)收音機或音樂、觀看或調節(jié)視頻設備這四種具有較高事故貢獻率的并發(fā)任務作為典型并發(fā)任務情景加以探討。
為系統(tǒng)分析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下駕駛員的綜合行為表現(xiàn),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并構建以主成分分析法為基礎的評價模型。
2.1 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為系統(tǒng)評價駕駛員駕駛任務完成的良好程度,依照參考文獻[14]針對駕駛能力的調查分析結果,可從駕駛行為表現(xiàn)的四類指標(即違規(guī)現(xiàn)象、車輛操縱、注意疏忽和應急反應)著手。其中,違規(guī)現(xiàn)象指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產(chǎn)生的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現(xiàn)象;車輛操縱指從車輛本身行駛狀況的角度,考評駕駛員對車輛的操縱和控制能力;注意疏忽指駕駛員受到并發(fā)任務影響產(chǎn)生注意力轉移的現(xiàn)象;應急反應主要測量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的反應時間,如剎車、綠燈起步時間等。根據(jù)以上分類,初步確定駕駛員行為能力表現(xiàn)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由于表3中分指標過于繁瑣,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篩選。針對第一類“違規(guī)現(xiàn)象”指標,本文僅統(tǒng)計駕駛員在不同并發(fā)任務模式下的總違規(guī)次數(shù),而不分類統(tǒng)計具體違規(guī)次數(shù);對于第二類“車輛操縱”指標,選取平均速率、速率方差和車道位置方差三個分指標,剔除車道位置分指標;對于第三類“注意疏忽”和第四類“應急反應”,因各項分指標所代表的駕駛員行為能力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全部保留。篩選后得到的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4所示,可為下一步數(shù)據(jù)采集提供指導。

表4 篩選后的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2 數(shù)據(jù)獲取及其標準化
本文采用Strayer D.L.,Beede K.E.以及Cooper J.M.[15-17]等人于2003—2012年針對不同并發(fā)任務進行模擬實驗的原始數(shù)據(jù)作為數(shù)據(jù)來源開展研究。考慮到各模擬實驗的差異性,需對數(shù)據(jù)進行預處理,將原始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選取原模擬實驗中不同分指標對應的實驗組(有并發(fā)任務作用)數(shù)值和控制組(無并發(fā)任務作用)數(shù)值,定義新分指標數(shù)據(jù)為二者比值,即:

根據(jù)式(1)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如表5所示的統(tǒng)一化數(shù)據(jù)。

表5 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下不同分指標統(tǒng)一化數(shù)據(jù)表
表5中,當統(tǒng)一化數(shù)值大于1時,表示并發(fā)任務對分指標代表的相應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起到反作用;當統(tǒng)一化數(shù)值小于1時,表示并發(fā)任務對分指標起到正向作用。
2.3 主成分分析評價模型的建立
首先計算相關系數(shù)矩陣,在此基礎上計算各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結果如表6所示。前兩大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6.765%,大于85%的主成分提取標準,故提取第一主成分Z1和第二主成分Z2作為新的子指標來評價駕駛員綜合行為表現(xiàn)。

表6 主成分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及累計方差貢獻率
根據(jù)各主成分的載荷,可得主成分與隨機變量的線性關系如下:


式中:Z1為第一主成分;Z2為第二主成分;x1, x2,…,x9為不同類型的分指標。
根據(jù)累計方差貢獻率,可得兩個主成分對應的隨機變量的系數(shù),即相應的主成分載荷。Z1和Z2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8.796%和37.968%,兩者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6.765%。將兩個主成分的權重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綜合主成分Z的表達式:

將式(2)、式(3)代入式(4),得到Z的最終表達式如下:

綜合計算結果,第一主成分Z1、第二主成分Z2和綜合主成分Z的載荷如表7所示。

表7 主成分載荷陣及結果
可根據(jù)不同并發(fā)任務下各隨機變量xi的值計算綜合主成分Z的得分,并以此評價駕駛員綜合駕駛行為能力。
由表7可得,影響第一主成分得分的主要因素為平均速率、剎車反應時間和起步反應時間,三者對應的主成分載荷分別為-0.223,0.228和0.226,可推斷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駕駛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影響第二主成分得分的主要因素為總違規(guī)次數(shù)、車道位置方差、視線轉移時間比以及手脫離方向盤時間,四者對應的主成分荷載分別為0.288,0.280,-0.286和-0.288。第二主成分與注意疏忽類和違規(guī)現(xiàn)象類指標聯(lián)系最大,而注意力上的疏忽往往會進一步導致違規(guī)現(xiàn)象的增加和車輛位置的波動變化,可推斷第二主成分所代表的是駕駛員注意力集中與否的整體表現(xiàn)。
將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的標準化隨機變量xi的值帶入式(2)、式(3)和式(5)中,得到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下駕駛員行為的第一主成分Z1、第二主成分Z2和綜合主成分Z的得分及排名情況,如表8所示。
模型評分結果越高,表示駕駛員操縱和調控導致的車輛行駛狀況變動越大,駕駛員在該模式下的綜合行為表現(xiàn)越差。由表8可得,使用手機這一并發(fā)任務模式的綜合主成分得分最高,隨后依次為與乘客互動、播放視頻以及播放音頻。該結果反映出在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中,使用手機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與乘客互動,兩種情況下駕駛員綜合表現(xiàn)得分均為正,這說明駕駛過程中使用手機以及與乘客互動給駕駛員駕駛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播放視頻和播放音頻兩種并發(fā)任務模式下,駕駛員綜合表現(xiàn)得分為負值,說明在駕駛過程中從事這兩種并發(fā)任務時,駕駛員綜合行為表現(xiàn)受到的影響較小,對車輛的綜合控制能力較優(yōu)。其中,視頻對駕駛員產(chǎn)生的影響程度大于音頻,播放視頻時駕駛員受到視覺上和動作上兩種注意力分散來源的作用;播放音頻時受到認知上和動作上兩種來源的影響。綜合分析可知,認知上的注意力分散不及視覺上的注意力分散對駕駛員影響程度大。
根據(jù)第一主成分得分結果,駕駛員使用手機模式得分最高,說明駕駛員在使用手機時應急反應能力在上述典型并發(fā)任務中下降最多,反應時間最長,速率變動也最大;而其他三種模式對于駕駛員這一能力的影響較小。根據(jù)第二主成分得分結果,駕駛員與乘客互動模式下得分最高,說明駕駛員在與乘客互動交流時,更容易產(chǎn)生注意力分散,引發(fā)更多的違規(guī)駕駛行為,行車穩(wěn)定性較差。
本文以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手機使用、乘客互動、播放視頻、播放音頻)為研究對象,引入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面向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的綜合評價體系,并以國外學者針對不同并發(fā)任務進行模擬實驗所用的原始數(shù)據(jù)作為數(shù)據(jù)來源,就四種并發(fā)任務對于駕駛員駕駛行為的影響進行了評價,得出如下結論。
(1)手機使用對于城市交通駕駛員綜合行為表現(xiàn)的影響最大,且主要影響駕駛員的應急反應能力。交通法規(guī)中應進一步加強對駕駛員使用手機的限制,例如嚴禁、禁止或者減少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對手機的使用,以保障駕駛員及車內乘客和車外環(huán)境的安全。
(2)與車內乘客的互動交流對駕駛員綜合行為能力的影響僅次于手機使用。進行該項并發(fā)任務,駕駛員同時產(chǎn)生視覺上、認知上和動作上三方面的注意力分散,使其及時處理各方信息和行為決策的效率降低。所以,在后續(xù)駕駛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工作中,應控制駕駛員主動與乘客互動的行為,并在相關宣傳上引導車內乘客減少與駕駛員互動,從雙向減少該并發(fā)任務發(fā)生的可能。
(3)視覺上的注意力分散與認知上的注意力分散相比,更易對駕駛員駕駛能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故應通過立法立規(guī)和強化執(zhí)法,減少駕駛員視覺上注意力的分散,如減少駕駛過程中的視頻播放等。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篩選了四種典型并發(fā)任務模式進行討論,且缺少相關實證實驗,無法消除不同實驗數(shù)據(jù)來源的偏差。下一步將擴大研究范圍,進一步考慮駕駛員個體差異、路面狀況以及外部環(huán)境對駕駛員行為表現(xiàn)的影響,同時設計相關實驗加以驗證。
[1]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Traffic Safety Facts:Distracted Driving 2010[EB/OL]. (2012-09-01)[2015-04-15].http://www-nrd.nhtsa.dot.gov/ Pubs/811650.pdf.
[2] BROWN I D,TICKNER A H,SIMMONDS D C.Interference Between Concurrent Tasks of Driving and Telephoning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69,53(5):419-424.
[3]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afety Implication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Vehicles[EB/OL].(1997-11-29)[2015-12-19].http://www.nhtsa.gov/people/injury/research/wireless.
[4] HORBERRY T,ANDERSON J,REGAN M A,et al.Driver Distraction:the Effects of Concurrent in-Vehicle Tasks,Road Environment Complexity and Age on Driving Performance [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06,38(1):185-191.
[5] CHARLTON S G.Driving While Conversing:Cell Phones that Distract and Passengers Who React[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09,41(1):160-173.
[6] FEAGANES J,RODGMAN E,HAMLETT C,et al.Distractions in Everyday Driving[R].Washington,D.C.: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2003.
[7] STUTTS J,FEAGANES J,REINFURT D,et al.Driver′s Exposure to Distractions in Their Natural Driving Environment [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05,37(6):1093-1101.
[8] SMILEY A,SMAHEL T,DONDERI D C,et al.The Effects of Cellphone and CD Use o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Driver Performance[M].Victoria:ARRB Group Limited,2007.
[9] BIRDSALL M S.The Debate Over Digital Billboards:Can New Technology Inform Drivers Without Distracting Them? [J].ITE Journal,2008,78(4):22-27.
[10]李平凡,王殿海,劉東波,等.駕駛中撥打手機對駕駛人腦力負荷及駕駛行為的影響分析[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0,28(4):103-107.
[11]劉暢,丁榮,趙瓊.基于駕駛模擬器的使用手機對車輛駕駛可靠度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11(S1):129-135.
[12]白玉,何熊,龍力.手機使用對駕駛員行為影響研究綜述[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3,31(3):29-31.
[13]李宏汀,劉彥宇,李文書.駕駛中使用手機對駕駛員行為安全績效影響綜述[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1):16-21.
[14]YOUNG K L,SALMON P M.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iver Distraction and Driving Errors:A Discussion of Theory,Studies and Methods[J].Safety Science, 2012,50(2):165-174.
[15]STRAYER D L,DREWS F A,CROUCH D J.A Comparison of the Cell Phone Driver and the Drunk Driver[J].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2006,48(2):381-391.
[16]BEEDE K E,KASS S J.Engrossed in Conversation:The Impact of Cell Phones on Simulated Driving Performance[J]. 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06,38(2):415-421.
[17]COOPER J M,STRAYER D L.Effects of Simulator Practice and Real-World Experience on Cell-Phone-Related Driver Distraction[J].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2008,50(6):893-902.
Influence of Concurrent Task on Road Driver′s Behavior
HU Fu1,SUN Jian2,HUANG Yi-zhe2,ZHOU Dai3
(1.Guangdong Taishan Coastal Expressway Co.,Ltd.,Taishan 529231,China;2.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Ocean&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China;3.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Ocean&Civi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Driving accompanied by concurrent tasks,such as using cell phone,listening music,etc., tends to bring threatens to the safety of road,vehicle and pedestrian.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concurrent tasks on driver′s behavior,four typical ones which were using cell phone,passenger interaction,playing video and playing audio were selected as cases,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build a driver′s behavior orient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Experimental data from previous studies were obtain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four concurrent task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cell phone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driver′s behavior,followed by passenger interaction.Compared to cognitive distraction,visual distraction is more likely to weaken the driver′s ability.
concurrent task;distraction;driving behavio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U491.1
A
2095-9931(2015)06-0045-06
10.16503/j.cnki.2095-9931.2015.06.008
2015-12-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10110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YJCZH148)
胡夫(1968—),男,吉林長春人,工程師,主要從事交通運輸公路管理工作。E-mail:danielsun@sjtu.edu.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