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平
〔摘 要〕目前,“讀者決策采購”作為一種全新館藏建設模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在實施中還存在一定的實施難點,本文從“讀者決策采購”的背景及現狀出發,客觀分析了其實施難點,并從構建開放對接平臺、拓寬暢通采購渠道、設定科學采購規則、建立時效評估機制4個方面構建了“讀者決策采購”的實施途徑,為國內圖書館實施“讀者決策采購”提供參考。
〔關鍵詞〕讀者決策采購;館藏建設;讀者需求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24
〔中圖分類號〕G2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5)07-0131-03
〔Abstract〕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as a new collection development mode has been developed,but there have been difficulties discussed from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PDA”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So in this article some measures used to implement the“PDA”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building an open docking platform,smoothing procurement channels,drawing up procurement rules,and enhancing effect assessment and so 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ibraries.
〔Key words〕patron-driven acquisition;collection development;readers acquisition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通訊技術不斷發展,移動終端設備廣泛應用于各領域,人類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作為人類知識寶庫和人類文明信息中心的圖書館為不斷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要,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和職能勢必要不斷地革新觀念和服務方式。圖書館傳統的采購方式與讀者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采購費用的縮減和館藏文獻利用率低之間的矛盾、館際互借成本日益增高以及電子書興起和銷售模式創新等因素阻礙了圖書館傳統采購質量與效率,為提高館藏建設質量,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轉變采購模式成為必然,在此背景下,一種全新的資源建設模式——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的應運而生。
讀者決策采購是一種基于讀者需求的全新館藏建設模式,近年來在西方圖書館界特別是美國大學圖書館得到了迅速發展,PDA采購模式在美國250家圖書館的2/3以上已經開展或計劃開展[1]。自2011年初張甲和胡小菁[2]在《中國圖書館學報》發表《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文章以來,“讀者決策采購”在我國圖書館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盡管我國圖書館界對PDA模式持滿腔熱情的歡迎態度,但由于種種原因,PDA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還稍顯后勁不足。因此,本文從“讀者決策采購”的背景及現狀出發,通過對目前實施的難點進行分析,給出“讀者決策采購”的實施途徑,以求對國內圖書館在實施“讀者決策采購”提供參考。
1 “讀者決策采購”背景及現狀
11 “讀者決策采購”背景
讀者決策采購起源于館際互借請求,是圖書館文獻采購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和興起改變了圖書館館藏文獻利用率低的問題,有效發揮了圖書館的有限資金資源效益。探究其來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從市場觀念角度看,如果將館藏文獻看作產品,讀者就是圖書館的顧客。市場經營觀念歷經了從生產、產品、推銷、市場營銷到社會營銷觀念的演變,顧客中心已經成為社會營銷的最基本理念。從市場觀念的角度看,以讀者為中心是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基本理念,文獻采購是履行圖書館服務職能的基礎和保證,更應該以讀者為中心,在符合圖書館館藏發展的前提下,讀者決策采購的產生和發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2)從館藏利用率和采購經費角度看,一方面,隨著學科分類的不斷細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各類交叉學科的與日俱增,圖書館每年的采購經費已難以滿足讀者需求。研究表明傳統購書模式所購圖書的零利用率是在藏書的30%~40%之間[3]。采購經費不足和館藏文獻利用率低的矛盾嚴重阻滯了圖書館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圖書館的興起和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電子資源的購置經費占總采購經費的比重將越來越高。據調查,至2015年,公共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購置經費占經費總額預計將會提升到50%,如果圖書館經費增加,這個比例還將增大,而印刷型資源流通量將下降[4]。因此,如何分配傳統文獻和電子文獻的采購經費比例以及充分發揮有限的采購經費效率是圖書館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讀者決策采購”則給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途徑。
(3)從采購效率角度看,傳統的館藏建設主要是依賴圖書館館員,盡管讀者薦購的開展將圖書館藏書建設的發展提升了一個臺階,但是傳統讀者薦購流程復雜,歷時長,讀者從薦購到獲得文獻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可能導致讀者的需求已經不再存在。在網絡時代,讀者的需求可能已經通過其他途徑(包括付費電子書庫)得到滿足,在多次失望后,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將越來越小。從國外的經驗可知,“讀者決策采購”是讀者通過OPAC查到書目記錄后。或點擊鏈接直接閱讀該電子書,或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圖書館統一付費購買。在“讀者決策采購”中,付費系統和購買指令規則在后臺運行,省卻了傳統讀者薦購的繁瑣流程,所以,無論是電子資料還是印刷型資源,讀者的需求均能夠及時快速得到滿足,這也是“讀者決策采購”模式深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之一。endprint
12 “讀者決策采購”現狀
盡管“讀者決策采購”是近年財引入到國內,但是國內圖書館界早就意識到讀者參與對于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無論是通過填寫紙質薦購單,還是通過提交電子薦購單,幾乎所有的圖書館均通過各式渠道和媒介開通了薦書渠道,使讀者參與到圖書館的館藏建設當中。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模式處于認識和起步階段,與美國高校圖書館實施的“讀者決策采購”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對于“讀者決策采購”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從中國知網查找“讀者決策采購”文獻,共只能搜索到98篇,從時間段來看,對于該主題的文獻研究均集中在2011年之后的時間段。從圖1 CNKI學術關注度可知,盡管對于該主題的研究剛剛起步,但自2011年后,對其關注度正在呈幾何倍速增長,顯示出了強勁的生命力。
在圖書館目錄上,由于供書商還沒有推出合適的PDA電子圖書銷售項目,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更多是采用“海外圖書采選系統”(Promotion Selection Ordering Platform,PSOP),依托“中圖書苑”海外書目數據庫,來構建外文選書平臺。讀者可以通過該平臺獲知相關的海外圖書信息,然后根據自身需求選定圖書文獻或提出采購建議,圖書館采訪人員根據讀者提出的建議進行選擇,完成電子訂購。相比美國高校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采購效率相對較低,讀者需求的滿足也有一定的時滯。
“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是對傳統采購模式的一種挑戰和顛覆,無可避免地會引起爭論,即便在發展迅速的美國,這種模式也同樣有著質疑,無論是館員還是讀者均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在PDA實施中,讀者的隨意點擊也會產生大量不合理需求,此外,由于我國的誠信體系不健全,不排除有不良書商有意“制造”虛假點擊,導致PDA需求差異和增加圖書館經費。上述原因使得目前國內圖書館的PDA模式仍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難以全面推行。
2 “讀者決策采購”實施難點分析
21 讀者需求的甄別與滿足
“讀者決策采購”的重點在于讀者決策,讀者決策的重點在于獲取讀者需求。從美國高校實施PDA的情況和經驗來看,在一定的規則下觸發購買的模式大體分為兩種:一是在“短期借閱”基礎上進行,當“短期借閱”達到設定次數時則觸發購買;如:丹佛大學圖書館,導入該校圖書館OPAC系統的所有圖書可免費瀏覽5分鐘或10頁,超過標準視為“短期租借”,按次付費,當短期租借超過3次即觸發自動購買,購買后電子書轉為永久館藏[5]。二是在點擊次數的基礎上進行,當點擊瀏覽次數達到設定次數時就觸發購買;如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當點擊次數達到10次時,產生電子書的自動購買[6]。就這兩種模式來說,讀者很可能因為好奇心或者試看試讀的心態進行點擊,甚至有可能會出現誤點等現象,這樣獲取的采購需求與讀者真正的需求就有一定的出入。
一般來說,圖書館采購經費總是難以滿足讀者的需求,盡管采用PDA模式能夠提高館藏利用率,但仍存在采購經費難以滿足讀者需求的困惑。從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波拉克圖書館實施PDA的經驗來看,由于自動購買前需支付3次短期借閱費用,使用PDA模式比直接購買的價格高約29%[7]。因此,如何設定規則來甄別讀者的真正需求和用有限的經費最大限度滿足讀者需求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22 讀者決策與館藏建設計劃的協調
傳統的圖書館采購模式主要通過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對高校學科專業深入了解的學科館員按照館藏建設目標進行書目選擇和采購,這就要求館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經驗。傳統的圖書館采購不僅要考慮圖書本身的保存價值還要考慮讀者的需求,這就決定了該過程具有一定的預備性[5]。而讀者決策采購主要是讀者根據學習科研需要、自身知識結構完善、興趣愛好滿足和文化素養提升等進行書目的選擇、推薦和購買。一般讀者既不具備學科館員的專業知識,也不會考慮圖書館館藏建設計劃和目的。讀者決策采購的最終目的是滿足讀者當前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并不能保證讀者的需求與圖書館館藏發展計劃的一致。如何設定規則來協調讀者決策與館藏發展計劃的一致性是一大難點。
23 采購渠道的制約
從目前國內電子圖書市場發展來看,基本具備了實施PDA的基礎條件,但仍由些制約因素需要解決。國內大型的紙營書商和電子書商所售圖書的版本較單一,且很少有書商同時銷售紙質圖書跟電子圖書,譬如,方正Apabi、書生之家、超星等雖具有大量電子圖書的版權但更多是包庫銷售。PDA模式的實施一方面要打造暢通的采購渠道,國內書商要以市場為導向,緊跟發展方向,與率先計劃實施PDA的圖書館進行對接,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館藏建設需要;另一方面要雙方開展合作,在圖書館館藏建設計劃的范疇內,分析現有館藏及過去的數據,篩選書目,選出更適合的圖書主題,發揮更好的效益。
3 “讀者決策采購”實施途徑選擇
31 構建開放的對接平臺
從國外的經驗和國內圖書館信息化發展進程可知,“讀者決策采購”是基于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之上的圖書采購新模式,實施“讀者決策采購”,首先要構建一個能夠對接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放的信息平臺,該信息平臺在對接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時,能夠有效整合館際互借、采訪、編目、借閱、流通等模塊,使其具備實施PDA流程的技術條件:一是當現有館藏不能滿足讀者需求時主動給讀者進行書目推介。譬如,當讀者進行文獻搜索,圖書館館藏沒有該文獻,系統會自動在PDA書目中進行搜索,推薦最符合讀者需求信息的書目供其選擇;若圖書館館藏文獻中有該文獻,系統也會推薦與主題信息相關的高質量文獻。二是提供開放的與書商銷售平臺對接的接口,通過設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實現具有相應條件的書商能夠通過該平臺為圖書館提供PDA服務,讓盡可能多的大型書商參與到PDA中來,在有效提升圖書館PDA服務質量的同時通過競爭降低采購成本。endprint
32 拓寬暢通的采購渠道
采購是“讀者決策采購”中的重要一環,采購渠道的暢通與否關系著PDA順利實施。一方面,圖書館在采購中占據著主動地位,在構建開放的對接信息系統平臺上,應積極主動與書商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將系統平臺的接口標準和規范提供給書商,引導傳統出版商和電子書商轉變銷售模式,讓盡可能多的書商參與到“讀者決策采購”服務中來;另一方面,作為采購渠道主要角色的書商也是PDA模式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內書商界要及時關注國外圖書營銷模式的變化,緊跟圖書館采購的趨勢和步伐,擺脫價格戰的困擾,創新商業模式,使其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此外,圖書館應與加入到PDA體系中的書商簽訂相關協議或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對書商貨源質量、采購方式、供貨時限、信用等方面的管理,避免個別書商在采購中的不道德行為。
33 設定科學的采購規則
通過美國大學圖書館讀者決策采購的實施案例可知,美國高校圖書館在實施PDA模式前,均制定了較嚴格的采購標準[1,8]。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采購標準,不僅能夠讓讀者自我約束,避免決策選購的隨意性,提出滿足自身需要的采購請求,還能讓圖書館減少重復采購,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采購費用。采購規則要因館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說來,主要考慮的是文獻是否符合館藏要求、是否為重復購買以及文獻價格等[9]。設定采購規則時,一方面,要對決策采購的文獻與現有館藏文獻進行對比,看是否已有該文獻(該規則也可以在書目導入時進行去重篩選),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已有讀者提交了采購請求。另一方面,在實施PDA初期,為避免經費超出預算范圍,應加強采購審核,將書商的書目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圖書館館藏建設計劃和館藏要求,在經費預算范圍內選擇部分書籍進行標記,如果讀者決策采購的文獻在此范圍內,則直接購買;其他的文獻則需要經過學科館員審批后再行購買,以便既考慮到讀者的需求,又加強采訪館員的專業性引導和控制作用10]。
34 建立時效的評估機制
“讀者決策采購”作為一種全新的資源建設模式,隨著讀者需求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完善,及時對PDA實施的效果進行評估和跟蹤,有助于圖書館及時了解和掌握存在的問題,適時調整PDA的采購策略、選購標準、書商選擇等,提升讀者決策采購模式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4 結 語
早在2010年,“館藏的增長取決于用戶”就位于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發布的未來大學圖書館十大發展趨勢首位[11];2012年該協會發布的圖書館十大趨勢之一則認為“用戶驅動的電子圖書獲取(Patron-driven E-book Acquisition)即將成為常態”。隨著PDA在我國大學圖書館的研究與探索,PDA模式的實施將指日可待。但是隨著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閱讀習慣和方式的變化,PDA的實施途徑也將面臨著新的形勢和問題,還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玲.“讀者決策采購”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2,(5):117.
[2]張甲,胡小菁.讀者決策的圖書館藏書采購——藏書建設20版[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
[3]Peter Spitzform,PongraczSennyey.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Book,2007,4(4).
[4]The rise of e-reading[EB/OL].http:∥libraries.pewinternet.org/2012/04/04/the-rise--of-e-reading,2014-11-15.
[5]樊國萍.讀者決策采購——用戶需求驅動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6):58-59.
[6]Wiley,L.Two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Case Studies:Local to Consortium & Print to E and Pilots to Programs[OL].http:∥www.niso.org/apps/grouppublic/download.php/5927/NISOpdawebinar9 mar2011PRINT.pdf,2014-11-12.
[7]Breitbach WLambert JE.Patron-driven e-book acquisition[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1,31(6):17-20.
[8]劉華.“讀者決策采購”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的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1):45-50.
[9]Leslie J.Reynolds,Carmelita Pickett,etc.User—driven acquisitions:allowing patron requests to dr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n academic library[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244-254.
[10]Levine-Clark M.Developing a multiformat 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model[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3-4):201-207.
[11]吳暉.基于用戶驅動的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3,32(4):58-60.
(本文責任編輯:郭沫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