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杰
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多年來,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民族團結視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并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的有力抓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載體。自1983年將每年9月確定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以來,以多種形式了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表彰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安定和諧、民族團結進步,讓“模范自治區”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在迎來全區第32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之際,本刊特刊發兩篇民族理論文章以饗讀者。
長期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內蒙古自治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注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始終保持著團結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新常態下,如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向前發展,不僅對于內蒙古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力踐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推動全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
一、繼續做好內蒙古民族團結工作
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之舉就是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內蒙古的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穩定大局,關系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全局,關系內蒙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抓好了團結,使民族關系融洽和諧、社會穩定有序,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興旺發達。今后,做好內蒙古民族團結工作,一是要堅持和發揚內蒙古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具有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多年來,內蒙古這個全國最早建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一直被譽為“模范自治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和發揚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使“模范自治區”這塊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二是要根據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結合內蒙古的實際,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抵御分裂滲透、實現團結穩定的思想基礎,是“三個離不開”的精神紐帶。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同時,要以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民族團結知識,力求形式新穎、多樣化,使民族團結思想入腦入心,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增強“四個認同”,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三是要防范和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活動。當前,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周邊局勢也日趨嚴峻,一些西方敵對勢力日益把民族分裂主義當作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棋子,打著所謂“民族”、“宗教”的旗號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內蒙古作為一個多民族邊疆自治區,內連八省,外接俄蒙,地處反分裂、反顛覆、反滲透的前沿。面對這種形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同各種違反國家法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要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網絡造謠生事、挑動民族情緒的行為,把網絡建設成為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臺。嚴厲打擊極少數別有用心、挑撥民族關系和破壞民族團結的骨干分子以及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顛覆活動,對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要進行有力的打擊,決不手軟,堅決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有序。
二、牢牢把握黨的民族工作主題不動搖
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問題比較集中地表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民族地區存在的一切困難和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來解決。所以內蒙古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個主題,凝聚智慧、集中力量、千方百計加快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具體來講就是,以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抓手,努力使全區各族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研究落實關于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把中央和自治區的各項優惠政策用好用足。要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向農牧區、特困人群傾斜,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要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讓各族人民共享國家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各族干部群眾要深刻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即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區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區域因素,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這一點必須搞清楚,否則就會走到錯誤的方向上去。達賴集團、‘東突分裂勢力就打這個旗號,要求漢人等都退出西藏、新疆,包藏的禍心就是搞民族分裂。我們的同志不能照這個邏輯走!”要堅持依法治國,加強民族區域自治的法治建設,深入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完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有關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積極研究和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同時,“全面正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既要全面貫徹,也要正確貫徹,二者不可偏離;既要解決政策執行難和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也要在黨的領導下,依法行使自治權力。
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自治區要繼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堅定地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的感情特別真摯的勤政廉潔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要讓各族干部深刻認識到:不管是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都是黨和國家的干部,都應該以黨和國家事業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為念,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學習、互相支持,齊心協力做好工作。要講大局、講團結、講責任,決不能搞以民族劃線的你你我我、團團伙伙。黨對黨的干部的要求是一致的,不分民族。同時,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橋梁紐帶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做好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干部是重要橋梁和紐帶。許多事情他們去辦,少數民族群眾更容易接受;關鍵時刻他們出面,效果會更好。”
五、進一步推動城市民族工作有序開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內蒙古城市化率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城市民族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后,在實踐中要及時總結和推廣城市民族工作試點經驗,不斷完善城市民族工作網絡,擴大城市民族工作服務管理的覆蓋面,切實推動城市民族工作的創新發展。注重保障各族人民合法權益,堅持民族平等對待,防止歧視或變相歧視少數民族群眾、傷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正常宗教信仰,及時引導流入城市的少數民族群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規定,服從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管理,讓城市更好地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地融入城市。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