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華
蒙西鎮地處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是一個集工業區、農業區、牧業區和礦區為一體的綜合鎮。近年來,蒙西工業園區不斷發展壯大,“四村合一”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同時,為響應國家“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政策和“國家公益林”項目的號召,對轄區內嘎查村牧民進行了整體遷移。目前,蒙西鎮4個牧業嘎查村的983戶、2593人已轉移,占牧區總人口的75.4%。可以說,蒙西鎮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正在順利推進。與之相適應,蒙西鎮面臨著大量農牧民向市民轉變的問題,如轉移農牧民的就業問題、戶籍問題、安居問題等。因此,統籌推進農村牧區和城鎮社區的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成為蒙西鎮黨委、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蒙西鎮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模式
城鎮化發展使蒙西鎮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是要求社會治理必須統籌城鄉,協調推進;另一方面卻是治理主體力量明顯不足,不僅社會組織這一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缺失,而且由農牧民身份轉移而來的社區居民自身參與治理的意識和能力也嚴重缺乏。為解決這一難題,蒙西鎮以鎮政府為主體,創新治理與服務機制,完善治理與服務網絡,努力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的城鄉統籌。
(一)以“十個全覆蓋”工程為基礎,加快改善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條件。蒙西鎮按照“突出重點、按需規劃、捆綁項目、多方融資、注重效益”的思路,集中精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狀況,為推進城鄉基層公共服務均等化打下基礎。2014年,蒙西鎮在新農村生活區實施11萬平方米硬化工程;統籌實施危房改造105戶;通過農村遠程輸水、牧區打井采深水、山區建截伏流等辦法,全面更換水源,解決農牧民用水問題;在新農村生活區架設40公里10千伏線路,安裝17臺變電器;按照“四村合一”建活動中心+村(嘎查)活動室的格局建設文化活動中心;新建村衛生室1處,流動便捷衛生車4輛;采用“民辦公助”的形式新建了堿柜幼兒園,開始擴建原堿柜中學;為100戶牧民安裝了戶戶通有線電視接收器;社會保障方面,蒙西鎮在實施農牧民新農合醫保、養老保險全覆蓋和低收入群體應保盡保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大對大病患者、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做好350多個低保戶和320多名殘疾人的生活問題。同時投資10萬元,在蒙西社區創造性地新建“老飯桌”項目,為轉移出來的單身老人提供就餐服務。
(二)打造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模式,構建全方位立體服務網絡。蒙西鎮黨委、政府從城鄉統籌規劃治理出發,構建了全方位立體服務網絡。一是建立了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平臺。通過改擴建方式,整合民政、殘聯、社保、合作醫療、公檢法司等資源力量,在政法綜治工作基礎上,建立了鎮級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心,強化“一站式”服務整體效能。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心實行“一條服務熱線,一方監督管理,三大溝通渠道,五辦工作流程,九個服務窗口”的工作機制。一條服務熱線,是由中心負責便民服務熱線24小時接聽、轉辦工作;一方監督管理,是由中心負責對各部門履行社會管理與服務職能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三大溝通渠道,是指大廳接待、電話求助和網上互動三種群眾與中心的溝通途徑;五辦工作流程,是指“催辦、直辦、轉辦、協辦、督辦”五種辦理模式;九個服務窗口,是根據群眾服務需求和社會關注熱點難點問題設置了民政、社保、合作醫療、勞務派遣、司法信訪等九個服務窗口。在鎮級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心之下,將10個嘎查村(社區)綜治工作站陸續改建為社會服務管理工作站,工作站受理村(居)民訴求后,能當場調解的就當場調解;不能當場解決的,向中心上報,由中心根據問題性質向相關部門分流交辦。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實現從窗口式服務到電子便捷服務的轉變。蒙西鎮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心在自己的中心網站上開通了“網上便民服務大廳”,打造出比實體便民大廳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模式。同時,開發了自治區首個政府便民服務移動平臺(APP),為群眾推送政務公開、鎮內動態、市場、科技、政策、人才六類信息,并設置咨詢、獻策和舉報三大互動版塊,將為民服務由“窗口辦”變為“掌中看”,進一步拉近干群關系,提升了服務水平。
(三)推行“分區管理、分戶服務”模式,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蒙西社區是蒙西鎮頗具城鄉結合特色的社區,轄區常住人口10000余人,流動人口 18900余人,既有自然村落,也有成熟小區,還有移民樓,社區管理服務任務繁重。為此,蒙西社區創造了“分區管理、分戶服務”的社區管理新模式,效果良好。
所謂“分區管理”,就是因地制宜,將轄區分為A、B、C三個區域,按區域的獨特性和可塑性提供特色化、實用性服務,努力為居民營造放心、舒心的生活環境。
所謂“分戶服務”,就是根據社區人員組成結構特點將居民分為個體工商戶、移民戶、產業工人戶、行政事業單位戶四種戶型。根據各種戶型的特點,實行差別化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
(四)圍繞中心,創新方式,全力推進城鄉一體黨建新模式。黨組織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力量,也是根本保障。蒙西鎮黨委、政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始終重視抓好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融入到為民服務中。一是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成立新農村、新牧區兩個黨總支,以一個黨總支、一個包扶單位黨組織、一家企業黨組織帶一個嘎查村黨組織的“三帶一”黨建模式,全力助推“雙增雙提雙服務工程”。在“三帶一”模式的推動下,2014年,蒙西鎮全鎮爭取項目資金6375萬元,實施各類項目11項,建成合作社14家,帶動農牧民321戶。二是創新服務群眾機制。大力推行“三化”便民服務,將每月26日、27日確定為流動便民服務車服務日,實現便民大廳集中服務、便民服務車組團流動服務、黨員中心戶代辦服務和嘎查村黨員干部跟蹤服務的服務機制。
二、關于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思考
加強和改善基層社會治理,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城鄉社會流動過程中促進社會和諧的前提。鑒于當前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的狀況,要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首先需要改革現行土地制度、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改革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推動從傳統的政府一元治理向“強政府、強社會”的多元主體協商共治轉變。具體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統籌考量:
一是厘清鄉鎮職能,建設服務型鄉鎮。要明確鄉鎮與縣級的權責關系,保證鄉鎮一級政府有權力辦事、有能力辦事,使鄉鎮一級政權能夠在提供公共服務、反映公共訴求、激發社會活力、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變革鄉鎮一級的評價機制,由向上負責變為向下負責,將增進農牧民福祉作為評價考核的主要內容。
二是釋放社會活力,推進社會組織發展。深度挖掘社會自律管理和服務資源,規范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項目,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的新路子。
三是加強城鄉社區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機制,形成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村(居)委會為依托,各類社會組織相互合作、協調運轉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四是強化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理念。將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延伸到農村社區,建立和完善城鄉聯動、結對掛鉤、共駐共享等機制,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