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2015年11月8日,我國的新聞工作者迎來了第15個記者節。其實在民國時期,就有過記者節,當時設在9月1日,還是一個震驚全國的慘案促成的。
省主席悍然槍殺名記者
這個慘案的主角名叫劉煜生,江西南城人,早年曾習法律,1924年在江蘇鎮江創辦《江聲日報》。該報素來消息靈通,記載翔實,頗受社會歡迎。1929年春,國民黨江蘇省政府從南京遷到鎮江,《江聲日報》成為省會報紙,影響力也隨之增大。
劉煜生辦報有正義感,敢于針砭時弊、揭露官場丑行。顧祝同主政江蘇后,令各縣設立毒品緝查所,從中抽取苛稅,實際上是變相公賣鴉片。劉煜生對此公開指摘,因而遭到顧祝同的忌恨。
江蘇省民政廳廳長趙啟祿是顧祝同的親信,曾任顧祝同軍中參謀長。這位民政廳長鴉片癮很大,又好狎妓。劉煜生探得消息,趙廳長經常寓居上海一個高級旅館,享受快樂生活,他便帶了照相機,冒充省府要員,瞞過茶房,直入趙廳長的內室。此時,趙廳長正橫臥榻上,在妓女陪伴下吞云吐霧,劉煜生迅即拍下這一鏡頭,在趙廳長愕然之際,轉身離去。不久,這張照片在上海一家報紙上刊出,身為一廳之長的趙啟祿很是狼狽,因而對劉煜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江聲日報》有一個副刊名為《鐵犁》,經常發表一些不滿現實、傾向進步的文藝作品,顧祝同和趙啟祿就命人從中尋找出幾段“反動”文字,斷章取義,羅織罪名,于1932年7月26日下令查封《江聲日報》,將劉煜生押解至省會戒嚴司令部訊辦。劉煜生被捕后,顧祝同將其長期拘押在戒嚴司令部,遲遲不移送法院審理。南京新聞記者公會派人赴鎮江質詢并要求保釋,遭到拒絕。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也曾干預此案,認為《江聲日報》“無反動文字”、劉煜生“無反動行為”,希望顧祝同“還江聲日報復刊,將劉煜生交保釋放”,顧祝同也不予理睬。
劉煜生在獄中向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上書申訴,請求監察院調查此案。監察院派員調查后,認為此案性質嚴重,決定對顧祝同提出彈劾。但就在監察院呈請彈劾之際,顧祝同竟一意孤行,變本加厲,悍然下令將劉煜生處以死刑,并于1933年1月21日執行槍決。
慘案催生記者節
顧祝同非法槍決劉煜生的消息傳出后,輿論為之嘩然,社會各界群起聲討,抗議浪潮很快席卷全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2月1日在上海舉行執行委員會議,宋慶齡、蔡元培、林語堂、鄒韜奮等人出席。會議發表宣言,強烈譴責顧祝同殘殺報人,指出:“此一血案,實與北洋軍閥在北京槍斃邵飄萍、林白水之暴行,如出一轍……”宣言要求南京國民政府迅速將顧祝同及其他有關負責人員免職并依法懲辦,切實保障人權,務使以后不致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在會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宋慶齡還提議由上海報界領導全國新聞界罷工一日,以示抗爭,以振民氣。
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杭州、長沙、香港等地新聞界紛紛響應。全國律師協會也通過決議,呈請司法部指定審判機關,對顧祝同提起控訴,以維法律。
輿情洶洶,難以平息,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做出一點表示。1933年9月1日,行政院發出《保護新聞事業人員》的通令。通令云:“查人民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人民有發表言論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訓政時期約法第八、第十五條已經明白規定”。“各地政府對新聞事業人員,常多不知愛護,甚且有任意摧殘情事”,“特通令各省市政府、各軍隊軍事機關,對于新聞事業人員,一體切實保護”。接著,行政院宣布改組江蘇省政府,陳果夫為省政府主席,顧祝同轉任“豫鄂皖湘贛北路剿匪總司令”。
1934年8月,杭州新聞記者公會向全國新聞界發出通電,倡議定9月1日為記者節,得到不少地方響應。這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長沙等地新聞界,分別舉行各類慶祝活動,有的報紙還休業一天,以示紀念。杭州還組織汽車游行、飛機散發傳單等。1935年記者節得到全國新聞界承認,杭州還舉辦了全國報紙展覽會,參展報紙近1500種,有些城市的報紙還放假慶祝。此后,每逢9月1日,新聞界都要開展爭自由、保障人權的活動。
1944年3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核定9月1日為記者節。當時,不僅在國統區,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也在9月1日舉行慶祝活動。
未能面世的《新聞記者歌》
記者節的誕生對當時的新聞工作和記者群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34年夏,上海記者發起周末聚會,其中有惲逸群、陸詒等著名記者,最多時達30多人。就在這年記者節的前一天,8月31日的《大美晚報》開辟“記者座談”,一方面抨擊黃色新聞和墮落的讀者群,“尋找失蹤的氣節”;一方面為新聞工作者說話,反映記者生活,維護記者權益。上海新生通訊社記者袁殊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新聞記者歌》刊登在該欄目上,在新聞界引起很大反響。當時聶耳已經很出名了,大家一致決定交給他譜曲。聶耳把這首歌詞帶到日本。結果沒來得及譜曲,聶耳就不幸墜海溺亡,記者歌就此胎死腹中。
1935年年底,上海73位新聞工作者聯名發表《上海市新聞記者為爭取言論自由宣言》,招來官方的不滿,1936年5月“記者座談”被迫停辦。而上海記者袁殊撰寫的《新聞記者歌》的歌詞卻流傳下來:
從清晨到深宵,我們的職責:新聞報道。不問風雨寒暑,在街頭奔跑,申訴人間苦難,給社會知道。
今天的消息,不要疏忽了:到處滿災荒,人們早受不了;邊疆淪落盡,敵人還在開炮。快記錄事實,把真相傳報。確實、詳細,最要緊莫造謠!
今天的消息,不要疏忽了:新的戰爭,到處在爆炸,民族自救的烽火,正在燃燒!內勤外勤,都一齊動員吧,在職業前哨,也就是斗爭的前哨。
今天的消息,不要疏忽了:帝國主義者,大肚吃不飽;社會惡勢力,更在逞強暴。打開鏡箱,照出他們醉生夢死的微笑;提起筆來,揭發那些蠅營狗茍的奸巧。輪轉機上,洪水般印出了我們的報;輪轉機上,洪水般印出了我們的報。
輿論的權威,要大眾支持。神圣的職業,是我們的瑰寶;不準無恥的家伙,去賣身投靠,萬萬千千的讀者,要求著精神面包。莫自夸帝王無冕,我們要舉起“集納”的旗號!大家準備起三千毛瑟,有筆如刀!
歌詞集中反映了在民族危難之際,熱血賁張的報人的氣節、志向與情操,今天讀來依然令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熱血沸騰,豪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