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琪
有人說,中國古代著名小說《金瓶梅》對《紅樓夢》產生了重大影響。脂硯齋在批點《石頭記》時指出:“《紅樓夢》深得《金瓶梅》之壸奧。”毛澤東也說過:“《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這些評價無一不顯示出這部奇書的價值。
然而,該書作者到底是誰,至今仍是個謎。《金瓶梅》的作者稱自己是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到底是何許人也呢?這個極其重要的問題自《金瓶梅》問世之日起就困擾著人們,直到今天仍無定論。
書中零零散散的證據
《金瓶梅》一書雖然是無聲的文字,但是卻也零零散散地顯示著一些證據,透露著一些關于作者的信息。
其一,“蘭陵”是個地名,今天山東蒼山縣和江蘇武進縣,古代都曾經叫做“蘭陵”。其二,《金瓶梅》中描繪了許多官場的大場面和上流家庭的生活情景,可見作者是有過親身經歷的,其出身絕對不會太普通。市井小民是絕不可能將上流社會的穿戴用品、出行隊列、家中陳設等情況細致入微地表達出來,更不要說將家眷們之間的互相爭斗描繪得如此活靈活現。其三,書中多處的詩詞歌賦,體現了作者有很高的文學水平。
各家對于《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誰眾說紛紜,據統計,《金瓶梅》可能的作者有53人,有姓名可考的為23人。而其中影響極大的便是王世貞、丁惟寧、屠隆這幾位了。
最早的作者
明代嘉靖年間的大文豪王世貞(1526-1590)最早被認為是《金瓶梅》的作者。這種說法時間最長、流傳最廣,從明朝就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有400余年。令人驚訝的是,王世貞寫此書的目的居然是為了復仇。
據傳,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因為不肯將所藏的《清明上河圖》真跡獻給嚴嵩,而給了一張贗品。嚴嵩發現后懷恨在心,對王忬打擊陷害,最后王忬被殺。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十分好色,王世貞投其所好寫了充滿情色味道的《金瓶梅》,并且將砒霜涂在書中,而后又將書獻給了嚴世蕃。嚴世蕃得到書后大喜過望,看得愛不釋手,一頁一頁不停地蘸著唾液翻書,最終毒發身亡。
傳說雖然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實。但是據《明史》記載,王世貞的父親確實受到了來自嚴嵩的迫害。王世貞也是有記載可考的最早藏有《金瓶梅》手抄本的人,他生活的時代和他本人文人名士的身份都暗示著王世貞與《金瓶梅》之間微妙的關系。
最有可能性的作者
丁惟寧(1542-1611)是近些年被認為的《金瓶梅》最有可能性的作者。丁惟寧是山東諸城人,明嘉靖乙丑進士。《金瓶梅》中的清官曾孝序即被認為是丁惟寧之化身。諸城境內亦有一“會稽山”,山陰的九仙山即為“蘭陵”。丁惟寧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可謂少年才子。值得注意的是,丁惟寧雅俗兼作,在作品中都運用了當地方言。他的《水心亭謠》中就夾雜了許多諸城方言。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金瓶梅》一書中運用了大量的諸城一帶的方言,甚至說該書是用當地方言寫成的也不為過。這是非常符合丁惟寧作品的特點的。
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但是《金瓶梅》中的許多方言詞匯至今都能在諸城一帶找到存在的影子。研究表明,《金瓶梅》抄本的發源地是山東諸城。這都與丁惟寧這位諸城才子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
《金瓶梅》中有著諸多奏章,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按直隸且文筆極好的丁惟寧是有能力寫就的。而且,丁惟寧罷官后居家24年,有著充足的時間來完成這樣一部大作。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丁惟寧的小兒子丁耀亢是《續金瓶梅》的作者。為其書作續集,肯定擁有《金瓶梅》一書。問題是,他的《金瓶梅》從何而來?其書作者是誰?丁耀亢一直諱莫如深,緘口不言。按照慣例,丁耀亢為《金瓶梅》寫續集,至少會交代一下原書的來歷和作者的。即便是對作者的情況不熟悉,也絕對不會一字不提。但丁耀亢卻對原書作者根本沒有提及,他的反常舉動說明他是有意識這樣做,目的是為了保護作者,“為尊者諱”。
丁耀亢晚年因《續金瓶梅》被逮捕入獄,之后寫下了《漫成次友人韻》詩,暗示了其中的原委,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意。他在第二首寫道:老夫傲岸耽奇癖,捉筆談天山鬼驚。誤讀父書成趙括,悔違母教失陳嬰。非關湖海多風雨,強向丘園剪棘荊。征室何如宣室詔,九霄星斗似知名。其中“誤讀父書成趙括”分明是說自己“誤讀”了父親丁惟寧所著的《金瓶梅》,并且作了續集,以此給自己惹來了災禍。
這些證據都有力地證明了丁惟寧就是《金瓶梅》的作者。
其他的作者
明代萬歷五年進士屠隆也被認為是《金瓶梅》的作者。他的號是“笑笑先生”,與“笑笑生”只差一字,而且家在被稱為“蘭陵”的武進。屠隆生活放浪,沉湎酒色,常流連于花街柳巷,寫出了許多類似《金瓶梅》的色情色彩頗重的作品。但是,無法解釋的是,生活在南方的他怎么可能會嫻熟地運用北方的方言呢?
還有人提出了馮夢龍、徐渭、賈三近、李攀龍、胡忠、蕭鳴鳳等人的說法。
蘭陵笑笑生的神秘面紗至今依舊沒有被揭開,吸引著大家繼續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