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末冶金熱處理的發展
表面硬化和其它熱處理方法,如氣體滲氮、氣體碳氮共滲、離子滲氮及其它相關方式利用高溫將碳/氮滲入鋼之中,但當粉末冶金(PM)齒輪采取熱處理時則需要特別的方式。PM材料零件的表面滲碳需要考慮一系列因素,尤其是齒輪、凸輪凸角和其它發動機零件。
表面滲碳時可在保護氣中進行淬火,并在油液中回火,也可在惰性氣體中低溫狀態下進行淬火,或是以上兩種方法混合應用。這些方法對于PM零件的表面處理十分有效,但為取得較好的效果,需要對過程設置進行調整。
為避免表面硬化后不期望的構造出現,必須考慮相應鋼合金相圖。相圖主要顯示在相應溫度下,對應不同的碳含量會得到預期最佳結果。
以PM合金Astaloy 85 Mo的應用為例,在表面硬化處理時,為避免碳化物產生,給出了最低溫度(應不低于860℃),同時碳含量為0.8%。如果需要更高的碳含量,熱處理的溫度需要提高。
由于PM內在孔隙的原因,碳的滲入速度比鍛鋼快。密度對于表面硬化時間的選擇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材料的密度越大,其CQT(滲碳淬火)處理時間越接近鋼,滲碳也較慢,需要較長的硬化時間。所以,PM需要非常好的過程控制,以經驗和技術規范獲得等同于鋼的硬度和殘余應力效果。
采用正確的表面處理方法才可在齒根和齒面獲得非常好的硬度分配,縮短處理時間,提高熱處理效率。
刊名: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英)
刊期:2014年第9期
編譯:李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