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方方
《食物鏈:我妻子的故事》的批判力度
◆ 王方方
2014年,行者先生推出了他最新長篇小說《我妻子的故事》,這部交織著荒誕與反諷色彩的小說直指權力高度異化的官場。作品通過對丹石市市委書記姜大江介入李不周和恵魚的家庭生活的描寫,呈現出了兩男一女畸形的生存狀態。李不周利用姜大江這層關系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權力,最后當上了縣長。惠魚作為姜大江最喜愛的女人,在姜大江自殺后惠魚和小海擁有了姜大江的財產。姜大江作為官場中的核心,由于上級領導下令調查他的問題,最后只能自殺以保名節。小說中,作家并沒有強化令人觸目驚心的生活波瀾,也沒有渲染金剛怒目式的道義激情,也不外加玄奧艱深的理性提煉與剖析,只是將一幅幅當今中國權勢籠罩下的官場世相、日常生活從容地展示,溫婉含蓄地揶揄和調侃,卻給人一種強烈的閱讀吸引力。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寫道:“根據定義,小說是一門反諷的藝術,它的真實是隱蔽的,不公開且無法公幵的。”反諷在小說中既是一種敘事態度,也是一種敘述方式。作為一種敘述態度,它要求敘述者與敘述對象之間保持一種隱蔽的、非直接的矛盾關系。小說中在惠魚嫁給李不周后,李不周對惠魚是百依百順、奉為神明的,覺得惠魚嫁給自己是自己走了好運,但是在和惠魚生活的過程中,李不周還是發現了惠魚的秘密:惠魚和市委書記姜大江有私情。為了證明自己的懷疑并一洗作為男性的恥辱,李不周設了一個局來捉恵魚和姜大江的奸,李不周在目睹他們的偷情畫面時并沒有大吼一聲沖進現場,也沒有揮舞雙拳怒打他們,也沒有讓這對奸夫淫婦跪地求饒,李不周也沒有和惠魚離婚——李不周是個經歷過風雨、相當有閱歷的人,他采取了奸而不捉、放長線釣大魚的辦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源于他對權力極度恐懼的反向心理表現,而治療心理疾病的一個辦法就是接近權力、掌管權力。李不周在揭穿了惠魚和姜大江的奸情后,利用姜大江的職務之便不僅幫助二妮解決了她的申訴問題,而且還從副校長升至市委書記秘書這一要職。
荒誕是對人類存在本質與生命體驗的審美感悟,同時也是人異化和局限性的表現,是現象和本質的分裂、動機與結果的背離,往往以非理性和異化形態表現出來。李不周在親眼見證了惠魚和姜大江的私情后不僅樂意將惠魚貢獻給姜大江,還創造更多機會讓姜大江和惠魚私會,李不周被姜大江和惠魚戲稱為恬不知恥、不要臉,稱為小恬,李不周本性比較圓滑,善于捉摸姜大江心思,處處能討得姜大江歡心。李不周就是利用惠魚一步步往上爬,獲得自己想要的權力。在婚姻面前,男女雙方都對自己的伴侶表現出不忠誠。而姜大江對于其妻子的背叛則導致其原配妻子老吳因目擊姜大江與宋麗英上床突發腦溢血成為植物人,更為諷刺的是:姜大江因為其妻子成為植物人任用保姆,并和眾多保姆發生不正當關系,竟然還被推薦為道德模范丈夫。
在這部小說中,行者以反諷與荒誕的藝術手法構建了一個荒誕不經的官場,他書寫了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犧牲自己妻子和女兒的肉體來取悅姜大江,獲取自己想要的好處,例如醫藥局副局長孟加強為了升遷讓妻子春花獻身姜大江,將要被雙規的趙玉亮求助于姜大江,趙玉亮用錢打動不了姜大江,就讓自己的校花女兒趙明明陪睡姜大江,崔子業為了當上交通局局長,讓自己的侄女陪睡市長。這些人的行為既無恥又卑鄙,為了自己的升遷,竟然做出這樣荒誕的行徑!作家正是想以這種荒誕的書寫帶給人警醒,達到他對官場事實的批判與譴責,小說文本也體現了一種鮮明的現實批判色彩。
梁漱溟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是一個倫理本位的社會,“倫理本位者,關系本位也。”中國社會中,特別是作品所反映出的官場社會中,所表現的主要是權力關系,以及由權力關系引發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化、矛盾和沖突等問題。權力是官場小說表現的重點和靈魂,圍繞著權力這個核心,可以衍生出多種權力關系。官場是權力的承載體,而官員則是執行權力的主體,這無疑會使官員戴上一層高貴的面紗,似乎他們就是權力的化身,他們身上體現著權力意志和權力的主觀形式——權威,例如在小說中所體現的領導階層的核心快感:第一是權力快感。這包括位置快感,姜大江端坐在權力的中心,端坐在權力金字塔的塔尖上俯瞰終生,何其尊貴。在丹石這片土地上,他大手一揮,指向一片荒野,似乎是一瞬之間,那地方就魔術般出現一大片高樓大廈,名之曰丹石廣場——幸福城。第二是權力快感帶來的副產品:物質金錢快感。第三是性快感。作為最有權勢的男人,女人們自然趨之若鶩,主動上門供領導消遣。
這種權力快感在小說體現的最多的就是權色交易。小說中姜大江的妻子因突發腦溢血變成了植物人,下級官員為了討好姜大江為他找年輕漂亮的保姆。辦公室里的露水愛情大都是利益交換,都是沖著頭上這頂官帽子來的,如果不是這頂官帽,哪個女人會投懷送抱?為了升遷或者別的目的,女干部們來向他獻身,有些女人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去找姜大江獻身,江怡利用自己的身體讓姜大江幫忙晉升院長,江怡的同事紫寒也是像江怡一樣取得了她想要的東西。在這些權色交易中,讓姜大江覺得忘不了的只有宋麗英和惠魚,而在宋麗英和惠魚比較中,姜大江覺得惠魚更加符合自己要求,惠魚是一條欲望之魚,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并不計較姜大江身邊到底有多少女人,惠魚胸懷比較寬廣,這是惠魚的可愛之處,可愛在她善于調動男人欲望的大將風度。因此姜大江離不開惠魚,惠魚和她的兒子小海是他心理上的一個寄托,一個存放感情和未來的地方。權力在現實中發揮著最大效益,官員的權威不是因為自己的人格魅力而樹立起來的,而是由于他們是權力的主要執行者,行者以極富政治敏感的姿態,以犀利的筆調對這種權威進行批判,對權力濫用導致的異化進行了鞭撻,對官場的這種權色交易的惡俗進行了鮮明的批駁。
對于諸多官場潛規則,行者在作品中進行了入木三分的藝術展示。潛規則作為官場世界獨特的游戲規則,成為進入這一神秘世界的生存法則,任何人都必須以犧牲自我為代價去服從這一游戲規則,才能融入其中,才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可以這樣說,新時期以來官場生態小說表現出作家民間化、個人化的歷史視角,對黨派力量和政治斗爭等宏大敘事的解構性書寫,對影響事件進程的偶然因素的強調,這些本身就是新歷史主義史觀潤物無聲的影響。在小說中勾心斗角、吹牛拍馬、請客送禮等為表象所構成的游戲規則就如一張網籠罩著整個官場,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第一部神秘電話和第二部末日起,這個神秘電話作為這個事件中的偶然因素加速了姜大江的自殺進程,加速了李不周、姜大江、惠魚三者關系的終結。這個神秘電話讓姜大江的生命進入倒計時,他只有三天時間支配。這一切都得從姜大江競選副省說起,姜大江競選副省失敗后,心中對陳家瑞充滿了怨恨,想借機報復陳家瑞,沒想到自己遭到了雙規的處理。
官場有官場的原則,官場里面的人也有自己生存的法則,官大一級壓死人,姜大江為了能夠競選到副省這個職位,他給樊成大書記送禮,讓李薇陪睡,最后副省不僅沒有競選到,反受到樊成大的威脅,作品中描寫到最近樊成大收到一些群眾來信,涉及到姜大江廉政建設方面和男女作風問題,樊成大讓姜大江注意著點,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姜大江失去了進取心,工作上松懈了,防范意識跟著也松懈下來了,不再傾心巴結上司了,接著姜大江就出事了。現實是殘酷的,墻倒時眾人是要推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有政治頭腦,不可能這時候來幫姜大江這個將要被雙規的人,因此姜大江想到了自殺。
綜上所述,這部小說用現實主義荒誕的手法描寫了一些人的生存狀態,反映了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夫妻間關系的荒誕性,用反諷手法使官場敘事透露著批判的審美意味,也影射了官場中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黑暗現實,以近乎寫實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場生活,對官場潛規則進行了生動揭露和深刻剖析,具有強烈的審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