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東平
“斗牛之城”隆達
文/劉東平

藍天白屋的懸崖小城隆達
在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區的深山峽谷里,有一個奇險驚艷的小城——隆達。
3000多年前,一群羅馬人風塵仆仆爬上西班牙安達盧西亞這座750米高的峭壁,這里的熾熱陽光和純凈藍天點亮了他們疲憊的眼睛,這里的險要地勢、豐美林木、充沛水源讓他們感覺安全無恙、衣食無憂,從此便在隆達安居下來。一座座白屋建筑在懸崖峽谷之頂鋪延開來,西班牙的懸崖小城——隆達,由此誕生。
走進這座小城,頭頂是綿云藍天,街邊是幢幢白屋。穿過石板巷道,尖塔教堂,走過白色斗牛場旁的廣場,再向前順山邊步道行不多遠,就來到了隆達聞名的天然斷崖。這是埃爾塔霍峽谷的斷崖絕壁,如同刀劈斧砍一般險峻陡峭,讓人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歷史的隆達并非一方和平凈土,亦經受過災害戰亂,1000多年前,摩爾人曾占據這里,為了防御,他們又在更高處的崖壁上建造了連片白屋,并修建了富有阿拉伯藝術風情的山谷大橋——努埃博大橋(Puente Nuevo),與山下相連。
能在如此陡峭的崖壁上造橋,實在令人嘆服。甚至連美國作家海明威也為之所吸引,以此橋為題材,寫下了著名小說《喪鐘為誰而鳴》。裂谷之上,萬仞峭壁之旁便是山頂人家,幢幢白屋粉墻臨崖而筑,大有高屋建瓴的氣勢。站在腳下便是萬丈深淵的山谷大橋上,感受“絕頂”與“至高”的境界,奇險和驚艷之美油然在胸。
走過山谷大橋,沿懸崖邊海明威曾經走過的步道緩慢踱步,能望見開闊舒緩的田原地貌,遠方山巒起伏,霞光中隆達的溝壑被染上金色,山野之風迎面撲來……
俯瞰田野小丘,依稀可見點點城垣遺跡,被光影勾勒的斷壁殘垣帶給人無限遐想,或許那城下曾激戰猶酣,或許那城內曾藏奇珍異寶……

位于隆達小城的圓形斗牛場
奇美的隆達還是斗牛士的故鄉,這里有著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場(Plaza de Toros),也是斗牛士們朝圣的地方。 西班牙斗牛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表現了原始人與獸爭斗的歷史。到了18世紀,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羅梅洛的西班牙斗牛士在隆達創立了現代斗牛儀式,又稱“戈雅式斗牛”。隨后各地大興建造斗牛場,斗牛表演之風在西班牙日益盛行。羅梅洛的孫子佩特也是一位斗牛勇士,相傳他曾殺死過6000頭公牛并未曾失手,西班牙人奉他為神奇的斗牛英雄,受到千萬斗牛迷的追捧。
坐落于小城廣場的斗牛場呈圓形,建成于1785年,可容納千名觀眾。上下兩層看臺有拱頂長廊,坐席皆為質樸的長條石。這個古老斗牛場,曾磨煉了無數勇敢無畏的斗牛英雄,見證了一代代斗牛士的愛恨情仇。西班牙斗牛史上聲名顯赫的斗牛士安東尼奧·奧爾多涅斯等多位勇士都在這個斗牛場與蠻牛生死博斗。當年安東尼奧·奧爾多涅斯斗牛大師出場斗牛盛會時,著名作家、藝術家海明威和威爾士等都曾前去捧場喝彩。
為紀念現代斗牛創始人佩特·羅梅洛,隆達每年8月都要舉行斗牛節。節日的小城就像沸騰的葡萄酒一樣,每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亢奮與激情,如果那時來到隆達,你會倍感斗牛之城的熱情與瘋迷。
節日當午,地中海的陽光撒滿小城,身著彩艷民族服飾的少女們,踢踢踏踏地當街跳起弗拉門戈舞,她們裙裾飛揚、媚眼橫斜、響指清脆,手臂舒展如火烈鳥的長頸,見到相機鏡頭還大方送上個飛吻;還有些姑娘手端葡萄酒杯,旁若無人地笑鬧,時而熟諳地拉住客人干上一杯!她們含情的媚眼,醉人的笑靨,勾勒出最解風情的西班牙女郎,她們一代代就這樣在小城炫耀青春。
正式的斗牛要到太陽偏西才開場。世界各地的斗牛迷們蜂擁而至,為一睹這古老而奇妙的“戈雅式斗?!倍偪?。英氣勃發的斗牛士們在萬千觀眾震耳欲聾的吶喊中雄威大振,他們無不夢想成為能戰勝一切的斗牛英雄。隆達斗牛節,是斗牛士的節日,是小城的狂歡節!
作家海明威在他的《死在午后》、《太陽照常升起》、《危險的夏天》等小說作品中,曾多次描繪了斗牛和斗牛士。在《死在午后》小說中,海明威寫道,一位高明的公牛殺手須有“氣節、勇氣、強健的體格、優秀的作風”等品性,尤其要具備勇武之精神。他還例舉了多位斗牛士的勇武風格,如尼卡諾·比利亞爾塔,他“近乎瘋狂的勇,那瘋狂是冷靜的勇所莫及的”;如利特里,他“勇而無生氣”,并因緊張,而“不能持續很久”……如此生動的描繪,使海明威幾乎成了西班牙斗牛和隆達小城的代言人。
在古老的斗牛場旁,還有一個培養斗牛士的斗牛士學校和一座斗牛博物館。這里豎立著手按雙獅、英武豪放的斗牛士銅像,或許是西班牙斗牛的創立者弗朗西斯科·羅梅洛,抑或他的傳奇子孫,斗牛英雄佩特·羅梅洛。
斗牛博物館內陳列著各個歷史時代斗牛場景的圖片,述說著西班牙斗牛文化的傳承發展,還展示了各色精工刺繡的斗牛士服裝以及著名斗牛士的生平及實物,甚至還有被刺死壯牛的頭與角,赫然高掛在墻壁上。
身在高山峽谷之巔的隆達小城,身臨其境地體驗古老的斗牛文化,不禁心有所悟:西班牙人不畏艱辛把家園建在這險峻之地,又世代瘋迷于狂野斗牛,那是一種來自骨子里的狂野不羈和強悍勇猛,一種源自基因與血液的西班牙精神特質!

游客在山谷大橋上留影
“那是隆達一天中最美的時段,黃昏的夕陽低掛在懸崖那頭,山谷大橋兩側景致渾然。頂著藍天的白屋,夕陽染金的橋柱,苔蘚遍布的崖壁,一望無盡的原野,一群渺渺的白鴿正消失在深藍的天幕…… ”
在小城鋪滿圓石的街道上漫步,暖陽在石塊上閃著幽幽的光,耳邊似乎回響起當年摩爾人吟唱的情歌,時光仿佛在這里停滯了千年:靜靜的小巷,一對相擁的戀人,四目對望,眼中柔情無限……好一道浪漫風情。
海明威鐘愛隆達的浪漫與風情,他那部以隆達為背景創作的小說《死在午后》中就寫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話,隆達是最合適的地方,整個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風景……如果在隆達度蜜月或私奔都沒有成功的話,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揚鑣、另覓新歡好了。”
私奔之說雖緣起于海明威,但隆達藍天白屋花香滿地的美景,與其人跡罕至空谷幽鳴的私密性,確與浪漫私奔吻合。與戀人相擁,在白色小城的幽靜街巷漫步,在木窗白墻下、綠草繁花間留下彼此相愛的倩影,這難道不是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嗎?
一般說,適合私奔之地,至少要具備兩點:一是風景優美,秀色山川中最適宜戀人談情說愛;二是人跡罕至,真要私奔的情侶,寧愿身赴荒野、浪跡天涯。由此在全世界挑選下來,西班牙的懸崖小城隆達,正是最適合私奔的浪漫之地。
西班牙有不少聞名遐邇的白色小城鎮,或在海濱、或在原野,遠遠望去,海濱或綠野上,散落著點點白屋,恰似白云倒映大海邊、灑落草地上。而隆達那片懸崖之巔的白色屋宇,它們沒有海水和綠草的映襯,而是嵌進了天空里、鑲在了云朵中。夕陽下,它們泛著微紅,好似燃起的云朵,又好似高山蓮花。最挑剔的人也會為云端中的白屋小城而傾倒,險峻與幽美,兩者巧妙融合于隆達之身,不由得讓人驚嘆!

斗牛場外的斗牛士塑像
現代交通雖然發達便暢,但隆達仍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凈土。高山峻嶺阻隔了塵世的腳步,也給了隆達一份分外的純美與安寧。
夕陽下的隆達很安詳,像個西班牙婦人。她把小城女郎的燃情似火,宮廷貴婦的冷艷端莊雜糅,嫵媚百轉、萬千風情。當筆者踏著鵝卵石小路,聆聽她悠悠的心曲,顧盼那一雙雙旅人相互依偎的身影,不由心想,莫非他們就是循著前人的腳步,來此地許下終生廝守的盟約的?
晚霞中,一群清麗的鴿子悠然飛翔,仿佛在追逐私奔的浪漫,愛戀的自由!
青島

外國醫生們參觀學習先心病根治術手術
近日,來自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5家綜合性醫院10余名心血管醫生來到青島婦兒醫院參觀學習心臟外科手術。心臟中心同時舉辦了“先天性心臟病國際沙龍暨手術開放日”系列學術交流活動,2天時間外國醫生們共參觀學習了復雜先心病根治術、外科微創封堵術、心導管介入術等8臺手術。他們全程觀摩了所有手術過程,并和心臟中心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他們不肯漏掉每一個細節,緊緊圍著中方醫護人員追問每一個技術關鍵點,中方團隊毫無保留的傳授精神也令外賓豎起拇指,稱贊這是收獲最大的一次學術交流。同時,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外國醫生對心臟中心開展的手術的復雜程度、技術水平,病人治療效果等方面均給予高度評價,對心臟中心所采取的國際化、高標準管理運營給予充分肯定,當場就有醫生表達出留下來學習進修的迫切愿望。(青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
重慶

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專家Greg在會議現場
為充分發揮“馬鈴薯晚疫病預警防控”國家引智示范推廣基地的示范作用,根據基地確定的每年一個示范推廣主題的安排,6月16-18日,2015年度的亞太地區馬鈴薯晚疫病預測和防控國際研討會在重慶成功召開。此次國際研討會共有來自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美國、比利時、印度、尼泊爾4國及全國10多個?。ㄊ小⒆灾螀^)的近60名馬鈴薯專家和農業科研人員參加。在研討會上,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專家Greg、比利時專家Francois、全國農技中心防治處副處長趙中華、印度專家Vinay、尼泊爾專家Giri、全國農技中心測報處黃沖博士等圍繞亞太地區、全國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規律、防治措施、現代監測預警技術應用等作了主題交流。
自1999年重慶市從比利時引進“晚疫病預警防控數字化模型”以來,經過10多年對監測模型的不斷修改完善,使得該系統顯現出操作簡單、預測預報準、防控技術成熟等優勢,不僅在重慶馬鈴薯主產區廣泛應用,而且在全國得到推廣。基地希望借助本次研討會,將該技術推廣到東南亞馬鈴薯主產國,并倡議共建亞太地區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協作網,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互通。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先后赴國家馬鈴薯晚疫病預警防控基地苗圃和種植現場,實地參觀或觀摩了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監測點、品種感病性觀測苗圃和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重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