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16/ 第15版面/國際論壇 /作者:費云健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布以來,全國上下都在積極落實“雙創”(創業創新)工作。本人近日在家鄉江蘇省灌南縣的創業調研中,發現縣域經濟中的“雙創”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缺乏創業氛圍和交流平臺。除了政府主導的有關大眾創業和電子商務創業的會議,新創業者沒有太多機會與創業成功人士互動交流。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自發創辦了每周一期的“灌南創業沙龍”。該沙龍目前已舉辦十七期,每期數十人,氣氛輕松,互動性非常強,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有一定實際效果。
二是眾創空間和載體不足。雖然全國不少縣城都不缺寫字樓和廠房,但卻不擁有大城市里多種多樣的創業孵化中心和創業園區。為此,灌南縣政府專門搭建碩項湖電子商務孵化中心和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兩個平臺,把一些創業者和小企業聚集到一起,起到了很好的聚集效應和示范作用。
然而,隨著孵化中心內企業的發展壯大,原有創業園區無法滿足企業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傳統開發區又由于投資門檻太高,讓小微企業望而卻步,而且生活辦公配套不足,每個企業都是獨門獨戶經營,很難形成創業創新的氛圍。
灌南兩岸青年創業園是一個探索。該創業園雖僅占地260畝,但功能強大,內設標準廠房、企業總部、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文創中心、綜合辦公和管理大樓、物流倉儲等設施。創業園里還配有咖啡廳、時尚餐廳、文化休閑街、時尚生活超市、汽車美容裝飾吧、酒店、健身館等,確保創業者能白天紅紅火火做生意,晚上“燈紅酒綠”享生活。為活躍氣氛,創業園每周都有豐富多彩的主題沙龍,一些企業、大學和政府單位也會在此舉辦論壇,為創業者獻上一場又一場的“思想盛宴”。
第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才不足。縣域由于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很難留住創業創新型人才。這就需要縣級政府機構放低姿態,改變招商引資的傳統思維方式,拋棄過去只重視投資商而不重視創業者的思想偏見,尤其是要想辦法吸引一些本地人留在家鄉或回到家鄉創業,由此帶動更多同鄉人創業。同時,我們應該呼吁成功的企業家和企業擔當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頭示范作用,鼓勵企業創辦孵化器,拓展眾創空間,發展民營創業平臺。
此外,縣域創業者的融資渠道有待拓寬。縣域經濟融資更多是靠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專業的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公司很少。近期灌南縣政府與北京一家從事上述業務的資本管理公司已開始接洽,力爭幫創業者拓寬融資渠道。▲(作者是北京和為永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環球時報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