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君
營養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結局的影響
吳佩君
目的 探討營養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門診收治的1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營養干預,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干預效果作出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接受營養干預后在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方面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妊娠糖尿病的胎兒以及新生兒影響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營養干預能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建立健康新觀念,促進患者執行相關健康行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高妊娠率與生活質量。
妊娠糖尿病;營養干預;妊娠結局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高危妊娠疾病,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十分嚴重。妊娠糖尿病會導致胎兒在發育中出現異常,羊水過多、產褥感染、腎盂腎炎、難產、巨大胎、產道損傷、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死胎等,嚴重者可直接導致孕婦病死[1]。近年來,隨著健康教育在臨床中的不斷普及,患者不僅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且能更好地采取健康的行為模式,控制血糖水平,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門診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營養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門診收治的 1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65例和觀察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38歲,平均(27± 5)歲;孕期30~38周,平均(33.5±2.3)周;大專及以上學歷22例,高中或中專31例,初中及以下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40歲,平均(27±5)歲;孕期32~40周,平均(33.3±2.7)周;大專及以上學歷34例,高中或中專52例,初中及以下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期及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研究對象均符合第7版《婦產科學》[2]中關于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妊娠第 24~28周行75 g糖耐量試驗,并符合以下標準:①檢測空腹血糖2次以上超過5.6 mmol/L;②四項糖耐量試驗結果2項以上呈陽性;③50 g葡萄糖篩查結果超過7.8 mmol/L;④再次檢測空腹血糖仍在5.6 mmol/L以上。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營養干預: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告知患者堅持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則,或是定時定量進食,少食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蛋糕、糖果、蜜餞、巧克力等,日常可多食用全麥、糙米、麥片、豆類、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等,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5 g,禁煙禁酒。②個性化飲食制訂:根據身高、體質量、孕期對患者的總能量進行計算,并制訂相應的方案。為防止患者出現饑餓性酮癥,可將每日的能量控制在1 800~2 200 kcal,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0%~50%,蛋白質含量為20%~30%,脂肪含量 30%~40%[3]。并告知患者食物多樣性對身體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身的意識以及依從性,保證每日營養素的充足攝入。③定期監控血糖:在飲食干預與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證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其中空腹血糖測定標準為4.4~6.0 mmol/L,非空腹血糖測定標準為 4.4~8.1 mmol/L[4]。④針對性的飲食干預與健康教育: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與飲食習慣出現不同的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對于部分患者應進行針對性的飲食干預與健康教育,糾正患者在飲食與日常生活行為中的不良習慣及誤區等。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的情況,觀察患者妊娠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妊娠糖尿病的胎兒以及新生兒的影響情況[5]。
1.5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的比較[例(%)]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妊娠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妊娠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胎兒以及新生兒的影響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妊娠糖尿病的胎兒以及新生兒影響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妊娠糖尿病的胎兒以及新生兒影響情況比較[例(%)]
妊娠糖尿病在孕產期較為常見,多數患者經治療后可恢復正常。妊娠糖尿病對孕婦及胎兒均有較大的影響,若未及時得到治療,通常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可直接導致病死。患者在早期階段無明顯癥
狀,因此該疾病的漏診率較高[6]。在患病一段時間后,相關臨床癥狀較為明顯,此時治療難度及費用均有所加大,由此可見,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預后具有重大意義。
采用飲食干預為主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糾正妊娠期間的不良飲食對疾病造成的影響,同時還能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根據患者的不同文化水平及飲食習慣對其進行個性化的飲食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接受力,使患者主動地采取飲食治療,幫助其提高生活質量。整個飲食干預過程中,由于家屬的參與,能更好了解患者的需求[7],幫助患者最大限度地獲得理想血糖控制值,對于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營養干預后在保健知識認識、定期產檢、母乳喂養方面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妊娠糖尿病的胎兒以及新生兒影響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營養干預能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建立健康新觀念,促進患者執行相關健康行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高妊娠效率與生活質量。
[1]麥金蓮,石惠珍.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1(13):1627-1629.
[2]李淑嫻.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采用營養干預結局影響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1(4):174-176.
[3]謝明聰.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聯合營養干預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于妊娠結局的影響探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4,37(15):54-56.
[4]張海虹.食品交換份法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5):229-231.
[5]曲春堯,盧北燕,薛少華,等.孕期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及圍產兒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3,36(6):59-60.
[6]陳瑤.淺析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營養代謝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22(6):89-89.
[7]朱利微,徐淑云,趙慶偉,等.個體化飲食營養干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7):181,183.
R473.58
A
1673-5846(2015)07-0168-03
臺山市婦幼保健院,廣東臺山 52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