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佩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各類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20年來,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在李德生、耿飚、王光英、遲浩田等創會的老一輩會領導確定的“愛國報國 振興中華”基本方針的指導下,采取自建、合建、同掛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革命傳統資源,自力更生,利用一切資源和條件,開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基地。
以中國革命史為主線的宣傳教育基地建設
2009年9月2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在革命老區長治市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原副主席、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主席李德生將軍特發來賀信。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顧問、軍事科學院原院長劉精松上將,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主席、第二炮兵原副政委賈文先中將,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主席邊利民,李德生主席辦公室秘書張文炯,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秘書長趙華,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李海淵,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何永才,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正輝,中共長治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麗霞,長治軍分區司令員李志平,長治軍分區副政委郜衛平,武鄉縣縣委書記周濤,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魏國英及各相關單位人員、新聞媒體出席了本次活動。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和華北各根據地8年抗戰史實的大型軍事專題紀念館。將該館辟為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豐富了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類型。
河南新縣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與紅色旅游基地是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堅持大別山革命斗爭紅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河南省惟一的將軍縣。在這里,無論是鄂豫皖蘇區首府紀念館,還是革命烈士陵園;無論是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還是紅四方面軍總部遺址,每一個紀念地都有肅然起敬的瞻仰者。通過發展和推廣紅色旅游,不但能發揮以革命傳統啟迪后人的教育功能,還能極大地豐富和提高大別山旅游的內涵和質量,使紅色旅游更富有教育性和吸引力。
西柏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也正在推進中。2009年,中愛聯與有關單位共同組織了“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巨大反響。舉辦全國巡回展,形象地展示和回顧了新中國誕生的歷史進程。讓全國各地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重溫中國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前輩,感知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領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大大激發了愛國、愛黨、愛軍、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舉辦該大型愛國主義活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讓更多的青少年把西柏坡精神代代相傳,牢記過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時也體現了中愛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團結全國各民族人民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愛國工程的宗旨。中愛聯和西柏坡紀念館可以共同組建中愛聯西柏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一步弘揚西柏坡精神,激發人們愛國主義熱情,激勵人們奮發圖強的壯志,使黨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同時,通過中愛聯這個平臺,可以促進海內外華僑華人與河北開展合作,使河北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南京革命教育與紅色旅游基地也在論證和規劃中。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和革命斗爭史跡。目前,南京地區共有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約40處,如雨花臺烈士陵園、中山陵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靜海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等,已經基本形成了園館齊全、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絡,現在每年接待觀眾數合計都在200萬人次以上,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方向開展基地建設
北京“魂系山河世紀碑”是中愛聯目前在建基地中的重點項目。2000年7月,經文化部批準立項,在國家禁毒委、北京大學和中國開發區協會等單位支持下,由該會和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主辦,在圓明園前園(暢春園遺址)籌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魂系山河世紀碑碑刻工程正式運作。它是北京繼中華世紀壇之后又一座體現民族精神的宏偉的愛國主義工程。這是一座中華愛國文化傳統在這里傳承的人文景觀,也是一座連結古今、繼往開來的豐碑。它以莊嚴雄偉的建筑主體和優美的環境文化,為當代和后世的人們提供了一處開展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最佳場所,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根據國家對大中學校要加強軍訓的指示,為協助軍隊搞好軍訓,中愛聯主動策劃擬制了《國防教育基地方案》,并通過廣州軍區、蘭州軍區及國防科工委等單位和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中愛聯顧問等在廣東省、陜西省實地勘察,尋找適宜開發、建設“國防教育基地”的地址。該基地劃分為國防教育園、野戰游樂園、兵器博覽園和軍事演習園4個部分。將以國防教育為核心,通過教育展示、科技表現、軍事表演、競技比賽及軍事培訓等形式,達到普及國防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國家和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京西青少年教育基地。該基地成立于1999年,建在京西自然風景區內,地處門頭溝區妙峰山腳下第五0六軍工廠內,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特別適宜進行封閉式教育和軍訓,基地四周自然景點眾多,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豐富。是我會指定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自成立以來基地和20余所學校建立了穩定的軍訓合作關系,共計承訓大、中、小學生三十萬人次。基地的成立得到了北京市軍訓辦和有關教育部門的認可。
中愛聯還利用張謇紀念館及故居,掛牌“張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系統、深入、持久地傳承張謇先生的愛國主義實業教育思想、救國思想及張謇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開拓性貢獻。在張謇先生家鄉江蘇南通市,還與大生紗廠協同建設張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弘揚張謇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輻射作用,全面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來建設
湖北三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在緊張建設之中。2005年5月,投資1.3億元、占地86畝的“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三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湖北秭歸縣木魚島奠基。該項目與三峽大壩隔水相望,緊鄰三峽庫區文物復古建筑群集聚地鳳凰山,集愛國主義教育、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總建筑面積將達45000平方米,項目區內綠化率將達60%以上。計劃三年竣工投入使用。三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奠基于此,有利于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展現獨具特色的峽江文化、移民文化,提升三峽庫區的國際形象,推動三峽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北京靈山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該基地主要培養青少年“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的意識和情操,成為青少年回歸自然、認識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寓教于樂的理想之地。這里已多次成功地舉辦了各種類型的集知識和娛樂性于一體的青少年生態環保夏令營,體現了“愛我中華,愛我山河,保護地球,造福未來”的宗旨,贏得了社會各界很高的評價。
吉林延邊金達萊文化園在愛國主義基地中頗具特色。該園于2006年開始策劃并開發,是以探索中國朝鮮族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及促進延邊地區旅游業發展為主題的園區。園內以阿里郎宗族祠堂、阿里郎英雄閣、金達萊禮儀館作為東西主建筑物,朝鮮風情部落作為南北主建筑物的一個完整的朝鮮族文化園區,全面展示了中國朝鮮民族的形成和演變過程。據介紹,金達萊文化園是全世界1億多朝鮮族人唯一的集歷史、文化、民俗、物產于一體的園區,以全面弘揚、保護和開發朝鮮民族文化為己任。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的是希望通過文化園的建設,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延邊自治州的旅游業、扶貧事業的發展,促進延吉周邊的新農村建設,進而拉動延邊經濟的整體發展。
上海院士風采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立于2008年,是全國首家以集中展示兩院院士風采為主題的專門展館,也是中愛聯首個科教興國型的教育基地。上海市是具有豐富題材和悠久歷史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點地區,百年大學文明、百年工業文明和百年市政文明是上海楊浦深厚的文化積淀,區域內坐落著14所各類高等院校,其數量超過了上海市高校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譽為“上海學府中央區”。經中愛聯與上海楊浦區委宣傳部批準,聯合建立了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上海·院士風采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推進基地建設 加快聯網增效
為了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人們了解歷史、緬懷先輩、傳承傳統、培養愛國情操的重要課堂,也為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提供穩定的活動場所,中愛聯高舉愛國大旗,采取多種形式建基地,從而構建了較為完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體系。
針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多樣性,中愛聯提出了“整合政府、社會和民間資源、力量,開辟雙向渠道、共建共育”的基地建設方針。首先以各地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各地政府的作用,引導其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其次,中愛聯還與各地社區、學校、部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聯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動。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為一股熱潮,是中愛聯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蓬勃開展的生動寫照,也是該會多年來一如既往抓好這一工程結出的豐碩成果,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心血。在未來的規劃中,中愛聯將繼續抓好“三大愛國工程”,堅持統籌規劃、規范管理、加大投入、多方建設,使之更好地為愛國主義教育服務,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務,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