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華

秋天欣賞紅楓最佳處,要數加拿大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了。“蕭蕭淺絳霜初醉,槭槭深紅雨復然”的紅楓林,可謂是一種視覺和心靈的享受。
紅楓秋瑟最宜人
加拿大人對楓葉有著深厚的感情,視美麗的楓葉為寶,國旗是白色底子正中繪有三片紅色楓葉:人們還把楓葉作為國徽、國花。并把楓葉作為這塊土地的象征。
我們乘車從蒙特利爾往魁北克進發,道路兩旁都是高大的楓樹,大家下車后徑直往樹林去觀賞,只停留十分鐘。這里的楓樹與我們在國內見到的一人多高、樹枝似傘狀形、楓葉不大、平攤長勢的不同,他們是參天的喬木,樹干筆挺足有三層樓高,是大片的。楓樹林規模很大,我抬頭看,葉子有綠色、淡黃色、深黃色和紅色;楓樹一顆顆、一排排、一片片,花團錦簇。我再仔細看,繁茂綠透的楓葉由于太陽光照的角度不同,楓葉所受氣溫的差異,旋即改變成了多種顏色。一會兒太陽出來了,一縷金色的陽光透過樹林折射在草地上,一陣秋風襲來,血紅色的楓葉像一個個小沙袋發出“嚓嚓”的響聲,天女散花般擼到地上。草地上覆蓋著楓葉,紅綠相間煞是好看。
置身于這片楓樹林的我們,雙腳好似踩在軟軟的厚厚的地毯上。我和游伴手拉手抱住一棵楓樹,還能捉迷藏。我們盡情地玩耍,坐著的、躺著的、拍照的……眼前這一切猶如唐朝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場景。澳大利亞重視生態環境,尤愛充滿生機的楓樹。可不,一路上,道路兩旁都是一片片楓樹,千姿百態,彤紅彤紅。只覺得汽車駛進了無窮無盡的楓樹世界。
來到圣安妮大峽谷,根植于山水之間的楓樹,似乎更茂盛更滋潤。未走近山谷間,就聽見水流的轟鳴聲,整個山谷從最高端到谷底,盡管是斜面的,但是遠遠超過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站在大峽谷的橫拉橋上,抬頭望融化了冰河水一個勁地從高處往下蹦,到了開闊平坦處,又爭先恐后朝下竄,打濕了我們的衣衫。轉身往下看不見底,水流奔騰不息,躍起串串浪珠。溝谷兩旁的楓樹也隨著水流的節拍在舞動。這與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美景相吻合,正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看不盡的紅楓,看不夠的瀑布。可惜天空下雨了。然而在暴風雨中,楓樹依然蒼勁不改,掉在地上的楓葉,被雨水沖洗后,留下了一滴滴小水珠。我撿起了一張又一張,打算做成書簽,送給友人,即使平凡人的生活也要火熱彤紅啊。
楓漿甜蜜真可人
楓樹養眼,用楓樹液制成的楓糖則可心養胃。在加拿大,秋天賞楓葉,春天品楓糖是人生一大快事。加拿大雖是個年輕的國家,但楓樹的歷史卻相當久遠。早在歐洲移民進入加拿大之前,印第安人就發現楓樹汁味甘可食,遂采集引用,并制作楓糖以供食用。
楓樹與楓漿是什么關系呢?原來,楓樹在生長期間會集聚淀粉,隨著春天積雪的融化,酶把淀粉轉化為糖,糖被根部吸收的水溶解,形成了淡淡的甜味,然后又回流到樹干。
當初是北美印第安人阿爾袞金人(Algonquins)發現楓樹汁能作為能量和營養食品的。于是春天冰雪開始融化時,阿爾袞金人就帶著用樺樹皮制作而成的容器,拿著石制工具,在楓樹上切成V形切口,插入蘆葦或用樺樹皮制成的凹形槽,把楓汁導入容器里。楓糖汁雖然富含糖分,但需要在烤焙用的石頭上濃縮加工成糖漿。當地土著干脆用泥土制成的烹飪鍋,架在樹枝上面用火熬制楓糖漿。有的印第安人索性在夜晚把楓糖汁放在室外極低的溫度下,然后去掉糖汁上面的冰層濃縮成糖漿。
土著印第安人教會了早期來到北美東北部的歐洲人,哪些楓樹富含糖汁,什么時候楓樹的糖汁最多,如何從這些樹上安放糖汁采集器,怎樣通過熬煮蒸發糖汁中的水分,如何把蒸發后的糖汁濃縮成糖分,怎樣改變口味,怎樣溶化變成焦糖。歐洲殖民者學會制作楓糖漿后,這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們改進了收集糖汁的工藝,把裝運糖汁的容器變成了大桶,開始大批量采集制作楓糖漿產品,用馬車或牛車拉到楓糖屋進行提煉。十九世紀中期,才逐漸有了 “楓糖屋”成為了人們聚會的一個場所。
楓糖在魁北克又被稱為“鄉村糖”,這是因為楓糖加工過程中沒有化學添加劑和防腐附加劑。后來,盡管楓糖制作工藝逐漸流程化,但基本的制作方法沒有改變。直至今天在楓糖屋里,人們還是用楓樹分泌的汁液熬制成糖。
加拿大楓糖產量占世界85%,魁北克省占國內的93.3%。只有硬楓、黑楓和紅楓可產糖漿。據說,世界上只有北美地區的楓樹可產楓糖漿,楓糖漿也就成了加拿大享譽世界的特產。經統計,一棵大楓樹每天可采集4公升樹液,約每40公斤樹汁可制成1公升楓樹糖漿。來年第一季度末月起樹汁在樹體內流動6-8周,促進楓葉汁更多更甜。每年3月份,加拿大還要舉辦傳統的“楓糖節”呢,人們可盡情地品嘗甘美的楓糖。
我們去了一次魁北克的一個“楓糖小屋”,這個由原木搭建的尖頂小木屋,擺放著一張張長形條桌,一長桌可供24人入座,面對面六人座位上方有一盞燈,共有4盞燈。該木屋前廳招待客人,后房分為兩個區域,一邊是廚房,另一邊是制糖房。我們坐下后一會兒,伙計們端出一盆盆熱乎乎的小圓面包,一位20出頭很漂亮的姑娘,端著兩盆面包走過來,放在桌上。
隨機他們又端給每人一碗羅宋湯,在幽暗、溫馨的燈光下,我們喝著味美的羅宋湯,嚼著有韌勁的面包,吃著美味的菜肴,聽著屋外的雨聲,看著窗外的雨線,一種愜意感油然而生……
正在這時,美女端出了薄餅,告訴大家蘸了楓糖漿包著吃。游客們拿起薄餅包著楓糖漿吃,這糖漿真甜啊。疑問這就是原汁糖漿,有一股從未聞到的清香味。我與美女一起照了張相,美女笑得很可愛,一看就知道這笑發自內心,讓人感到她很有教養。
難得來一次,不買些楓糖漿豈不可惜。裝楓糖漿的瓶子設計得像中國的小燒酒瓶,頗有藝術味道。小瓶的楓糖漿售價為2美元;稍大瓶子裝的楓糖漿是3美元,是加拿大的特色。“楓糖木屋”的小瓶楓糖漿,被前幾位游客一掃而光,排隊在后面的游客們只能買大瓶的楓糖漿了。
回國的路上,盡管要十多個小時,可是想想這紅紅的楓樹,甜甜的楓漿,覺得疲勞一掃而去。是啊,等到人人都珍愛美好的環境,注重生態的文明,那地球處處都是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