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潔
20年前,在構筑“大青島”夢想的驅動下,青島市以戰略東移之勢,打造出獨屬嶗山的改革與創新紀錄:青島高科技工業園、金家嶺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示范區核心區、青島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大局落子盡在嶗山,這既是幸運又是必然。嶗山以科技創新和金融改革為驅動力大步向前,其意義不囿于區市而值得放大。為此,《商周刊》有幸采訪到了青島市委黨校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劉文儉教授,以他對于嶗山區多年的跟蹤調研,解讀嶗山值得被放大的意義。
優勢的利用與創造
2014年,嶗山區國內生產總值470億元,稅收總收入213.9億元,首度突破200億元大關;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3.7億元,破100億元大關。領跑青島的兩位數經濟增幅背后,證實了改革與創新的力度與空間。
“為什么是嶗山?”
“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體制機制,是嶗山區開展科技創新和金融改革的三大王牌優勢。”劉文儉回答道。
作為最靠近中心主城區的新區,坐山擁海,有著優越的居住、辦公、創業環境。這是嶗山的天然區位優勢,然而,天然優勢要想轉化為發展動力,還需科學規劃。嶗山在最初的建設時,也遇到過一些問題。雖然建起了樓宇,但是相關的醫院、商業、教育沒有配套形成,城市功能缺失,所以難以聚集人氣。經過最近十幾年來的發展,如今的嶗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山海相間環境宜人……可以說,城區建設已經成熟,人氣也越來越旺。因此,相對于其他城區,它的區位、規劃乃至交通優勢更加明顯。
其次,技術、金融和人才,作為科技創新三大要素的同時也是嶗山區極力打造的優勢。劉文儉認為,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嶗山區始終秉持著對“高技術”的嗜好,引入國際化、高端化的企業,注重內生企業的研發、技術輻射等,形成了特有的影響力。同時,嶗山區內聚集了青島市約2/3的海洋科研機構和高層次人才,擁有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國家海洋局一所等一批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下一步,嶗山區的人才優勢還將以創客為中心,不斷擴大。技術與人才的培育離不開金融支撐,嶗山區的金融發展不僅借力國家、省、市對金融業的政策支持,同時也順應了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自身改革發展的需求,為這類企業下一步的融資和升級搭建了平臺。
此外,劉文儉強調嶗山區的創新改革成果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優勢。“從最開始建立高科技工業園時,園區與嶗山區政府就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管理體制是在一個創新環境中建立的。今年8月份嶗山區成立科創委,將行政資源整合,使體制機制創新優勢上升了新臺階。因此,嶗山區對于國家創新政策的應用、創新理念的試行以及政府的服務意識相較于其他區市探索的更早、優勢積累得更多。從機制上就具備了創新的活力,為創新提供了充分條件。”
山海兼容乃天賦,改革發展在人為。在充分利用先天條件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后天優勢才是嶗山區強勁發展勢頭的動力。
布局的智慧
在談到嶗山區的發展方向時,劉文儉認為嶗山區的戰略發展方向抓得很準。他評價說:“這幾年嶗山區著力打造了金家嶺金融聚集區、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和嶗山風景旅游度假區這三大戰略平臺,包括下一步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的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將形成‘3+1的戰略發展布局,這一目標抓得很準,這幾大平臺及其發展定位涉及到了嶗山區最重要的資源,也是最具特色的優勢所在,將這個平臺打造好,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創業者以及優秀企業。‘3+1平臺的構建也使嶗山區的城區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空間得到了科學使用和拓展,展示出了嶗山區的獨有特色。”
布局的智慧源于對機遇的搶抓。
2014年2月,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國家批復。同年9月28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青島金家嶺金融新區更名為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標志著嶗山區成為全國唯一的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核心區。劉文儉說:“金家嶺利用這一契機,契合國家戰略,打造世界財富中心。不但可為金融企業提供有氛圍、有條件、有政策支持的發展環境。同時還可帶動嶗山區、青島市乃至山東半島金融領域的發展。”
2011年,國家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嶗山區積極搶抓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契機,全力打造青島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劉文儉說:“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藍色硅谷需要與主城區對接,而主城區的創新資源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工業園中。所以這樣既能夠拉動嶗山區的發展,又為藍色硅谷提供了創新基礎的支撐。同時擴充了嶗山區的創新格局,還可以帶動青島世園生態都市新區的建設。”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2014年,青島市發布《青島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嶗山北麓區域將建設健康產業集聚區。嶗山又一次抓住了機遇,打造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劉文儉談道:“嶗山本身具備健康養生的優勢。有著優良的自然環境和養生文化,與嶗山風景區有機結合后,開發健康、養生、旅游度假等功能,引進國際醫療資源。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劉文儉認為,布局的智慧還因其背后的互利互通性。
“舉例來說,科技型中小企業,前期的孕育期時間較長,但如果注重培育,一旦形成生產規模,他的成長速度會很快。同時,科技創新從培育到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十倍甚至百倍資金的放大才能夠幫助其迅速成長。因此,為了保證科技創新企業的孕育果效,金融投資的跟進就尤為重要。”當科技創新與金融改革激情碰撞,發展的動力便在這火花中產生了。“嶗山區目前已經培育出了一大批未來的小巨人和初具明星效應的企業,將來如果注重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跟進、培育,同時金融能夠有效契合的話,很快會產生更多的成功企業。金融改革最終還能是要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優勢產業的培育。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城區經濟邁向中高速、走向中高端。”
“位于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的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科院蘭化所等科研機構以及海大、青大等高校為主城的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像雙瑞、特銳德等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又帶動了創新、金融等領域發展。”
“南部嶗山風景旅游度假區不斷擴大升級,在原有嶗山景區的基礎上對接沙子口打造歐式風情旅游度假小鎮。如果能夠將景區與市場結合,利用社會資本,推動景區和社區的融合發展。將縮小城鄉差距,全面提升嶗山區的旅游休閑功能、生活創業環境以及生態水平。”
劉文儉說:“‘3+1布局的每一步都有政府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專項規劃。”平臺的搭建搶抓了政策支持和社會發展的機遇,同時平臺之間又能相互促進和融合,放大平臺優勢和功能。布局的智慧為嶗山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意義值得放大
一路走來,嶗山區發展的關鍵詞無疑是“改革”、“開放”與“創新”。而金融改革與科技創新,正是這一過程中最具特色與分量的部分。在劉文儉看來,嶗山區的發展對于青島市乃至整個半島都意義深遠。
他說:“整個嶗山區對于青島和山東來講,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積累、獲得了一些經驗,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下一步金融與實業的融合發展方面,嶗山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接下來,相信它能夠更快的適應新常態。在邁向中高端產業結構、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以及財政收入的增加方面會比其他區市更有后勁,未來的帶動和集聚輻射作用會更強。”
然而,區域轉型發展的意義從不囿于經濟,嶗山的影響可以波及更遠,他所帶來的也許是人們對于金融財富與創新創業的新思考。
劉文儉指出:“創新創業并不只是青年人的事情,政府、園區、新企業、老企業都需要創新創業。比如,老企業怎樣發揮優勢,激勵不同管理層的創業激情,為員工提供創新創業的空間,這是推動企業發展重要的力量。每一個人都要樹立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講究創新方法。這樣才是把創新理念放在一個核心位置上,成為引領整個社會發展的動力。”
“金融是一個城市的血脈。看一個區域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金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云集的金融機構、存貸款的數額等等都是城市實力的標志。實際上,金融就是將社會的資本積聚起來,放到能夠得到高效使用的位置。因此,社會應該建立一個‘大財富的概念。除了金融機構、證券市場之外,政府和企業也應該注重自己的財富管理。政府的財政投資怎樣才能有效運用、高效運行,企業怎樣利用好閑置資產使資本發揮更大作用等都是財富管理的概念。企業也是如此,人才、技術和知識產權都是企業的財富。如何將這些財富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好人力資本、企業資金、閑置設備等資源的作用,是大財富時代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樣整個社會的活力才能被激發出來。”
“進入十三五,中國經濟已經走到開放轉型的新階段,經濟與社會發展將由以前的引進來為主轉向走出去為主。無論是技術研發、金融發展還是旅游開發,都需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和國家的經驗并與自己實際相結合,才能彰顯出本土優勢。”
如此看來,嶗山的發展掀起了“大創新”、“大開放”與“大財富”的浪花,在推動區域經濟一浪接一浪向前的同時,陣陣濤聲也震蕩著社會的理念,這才是嶗山背后值得被放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