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企業年金開始于自由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是企業依據自身發展戰略需要和經濟實力水平而自愿建立的員工福利計劃。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導致我國養老金財政壓力巨大,發展企業年金有利于補充國家財政養老支出,減輕政府養老負擔。養老金并軌后職業年金制度的確立,有助于推動企業年金制度的不斷完善,是趁勢加快發展企業年金的大好時機。
一、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現狀
1.基金規模小。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發展較快,但相較于龐大的養老資金需求,基金規模仍然較小。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年金規模2000年底為192億元,2005年底達到680億元,增長幅度256%。2010年全國積累年金基金超過2000億,達到2809億元。截止到2014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689億元。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至2030年我國企業年金的基金規??蛇_12萬億至33萬億人民幣不等?;鸢l展速度迅猛,但目前我國人 口老齡化情況嚴重,養老金缺口巨大,快速發展的企業年金仍無法滿足我國養老資金的需求。
2.覆蓋范圍窄。2000年我國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約有1.6萬個,參加職工560萬人。2010年底全國3.71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為1335萬人。到2014年末,全國有7.33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為2293萬人,企業年金覆蓋范圍逐步擴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達到74335個,覆蓋了2301.35萬個職工。而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42億人,這意味著只有6.73%的職工參與了企業年金制度。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中,除去實行強制性或準強制性企業年金,諸如澳大利亞、瑞士、丹麥、瑞典等國家超過90%的企業年金覆蓋率外,一些設立自愿性企業年金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英國年金覆蓋率也均在50%左右,遠超我國企業年金的覆蓋水平。
3.替代率低。企業年金替代率是指職工退休后平均每年企業年金收入占退休當年收入的百分比。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工資替代率雖然制度設計在60%以內,但實際高達80%以上,導致企業年金需求較少,阻礙企業年金發展。企業年金遠沒有達到第二支柱的地位和承擔起補充養老金的責任。
4.結構發展不均衡。從行業來看,企業年金繳費及待遇支付水平差距較大。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積累較多的行業幾乎全部集中于銀行、電力、石油、石化和電信等暴力或壟斷行業,中小企業年金計劃發展緩慢。在地域分布上,企業年金在沿海和發達省份的發展要快于內陸地區。此外,企業年金屬于企業利潤的再分配,經濟條件較好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比例遠高于經濟效益普通的企業,小規模企業普遍缺乏企業年金制度。由此可見,要想使得企業年金有長足進步,必須加大其普及力度,提高中小企業的覆蓋力度。
二、養老金并軌下的企業年金發展
2015年1月《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正式發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與城鎮職工采取同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標志著養老金雙軌制的正式廢除。養老金的并軌改革為公職人員建立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制度,在保證體現工作人員之間貢獻大小差別的基礎上,也注意對群體間養老保險收入差距的宏觀調控,其中包括積極推動和完善企業年金制度。
1.養老金并軌改革。1951年政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和195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標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開始實行不同的退休養老制度。后雖經短暫的合并,但1978年《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將1958年統一的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再次分開。隨著1986年國務院《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中“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養老實行社會保險制度”和199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出臺,我國的養老保險“雙軌制”逐步定型。養老金“雙軌制”實行以來廣受詬病,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無需個人繳費,退休金的調整與在崗者的工資增長聯動,而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個人每月繳納本人工資收入的8%,企業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20%,且養老金待遇的調整缺乏正常機制,養老金替代率遠低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新舊兩套制度分別運行所產生的結果是養老權益的不公。盡管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到2015年實現11連漲,但其養老金水平仍遠低于同等條件的公職人員。較大的養老金差距加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出劇增,使得養老金并軌成為必然?;趯崿F制度公平的養老金并軌旨在緩解養老財政負擔的同時,對養老保險的收入差距進行宏觀調控,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也應趁勢加快發展。
2.養老金并軌帶來的收入變化?!秶鴦赵宏P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職業年金。中國政府網于2015年4月6日公布《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進行繳費。如果沒有企業年金,企業人員中除了最低工資群體,其余員工的目標替代率均低于50%,企業人員退休生活水平會大幅下降,并軌前后二者差距基本相同,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雙軌。
3.養老金并軌助推企業年金發展。養老金并軌以“一個統一,五個同步”為基本思路,其中包括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設。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是對養老金結構進行調整的重要表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由僅靠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支撐轉變為“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協同發展,這一重大轉變順應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三支柱協調發展的趨勢,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鑒。長期以來養老金“雙軌制”造成的制度不公平使得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發展不均衡,尤其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已難以起到支柱的作用,對緩解養老壓力作用甚微。養老金并軌后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是對養老保障體系第二支柱的發展壯大,從而有利于推動企業年金的發展。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遠高于企業職工,退休待遇較高。為避免職業年金制度建立可能造成的新一輪“雙軌制”,我國企業年金必須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起企業年金制度,在此情況下,職業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的普及,便會加大企業員工對企業年金的追求,有利于企業年金制度向職業年金看齊,實現真正的制度上的公平。
三、加快發展企業年金
養老金并軌無疑為企業年金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企業年金規模、覆蓋率都較小,結構發展也不均衡,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
1.健全企業年金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對于企業年金仍沒有明確完備的法律法規。政府下一步應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框架,給予企業年金明確的法律地位和實施辦法,并對企業年金同養老保障的關系以及企業年金的保障范圍、水平、對象、權利和義務以及企業年金的組織體系和監管體系等以法律的形式進行嚴格界定。
2.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由于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已處于較高水平,要想發展企業年金,就要加大稅收優惠力度。企業年金稅收優惠制度對國家、企業、員工都是十分有利,在國家政策法律的引導下通過減稅、免稅、延遲納稅等政策激勵雇主雇員雙方積極建立企業年金,同時也是政府間接介入企業年金領域、引導企業年金規范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3.設立中小企業年金計劃。中小企業是年金市場的主力,應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建立起企業年金。參照國外經驗,設立集合年金計劃是促使中小企業參與到企業年金的有效途徑。它能夠有效整合多個有共同意愿的中小企業,從而擴大基金規模。一方面,管理企業年金的金融機構應推出適合中小企業執行的集合年金方案,使更多企業職工享有到企業年金。另一方面,國家也可以對中小企業給予更多優惠政策激勵其企業年金的建立。
4.改進基金投資管理機制。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的目標在于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投資管理應遵循謹慎性和風險分散化的原則,在充分考慮企業年金基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對其實行專業化管理??赏ㄟ^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等方式減少投資風險,保證基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5.完善企業年金監管制度。企業年金由多主體參與,涉及銀行、基金公司、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需要各部門間協調監管,協調程度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年金監管的成本和效率,需要對企業年金監管制度進行完善。首先,明確各監管主體的職責權限,建立一套適合企業的年金監管體系。其次,建立起公開透明的企業年金信息披露機制,確保企業年金管理者和企業年金受益人獲得充分的信息。此外,企業也可在內部自行設立部門對年金進行監管。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