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
《人民日報》11月10日消息,在“互聯網+”之風勁吹的今天,醫生上門服務日漸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聯合滴滴出行、名醫主刀(手術預約O2O平臺)合作推出“滴滴醫生”免費送醫上門活動??床‰y問題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將來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為一樁美事。
點評:人吃五谷雜糧,難免生病,也就常往醫院跑,但跑得多了就會發愁。且不說耽誤在路上的功夫,去了排隊掛號、排隊就診、排隊繳費,好不容易排上了,醫生簡單詢問三兩句就可能再把你打發到排隊去做各項檢查的隊伍中去。所以即使一個感冒也得耽誤大半天功夫。
而“滴滴醫生”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困擾,在患有某種疾病難以到醫院排隊掛號,甚至都不知道該找哪個科室求醫問診的時候,通過網絡APP軟件,像打專車一樣,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有資質的醫生主動上門,既可以現場把脈看病,又可以咨詢病情聽從醫生建議去相應的醫院對癥求醫,這該是多么的方便,而且醫療資源也如同大街上跑的專車一樣,有忙有閑,一個求上門信息發出去,還不愁沒有醫生“接單”,至于費用和服務水平問題,則可以雙方協商乃至由時間和市場來評定,好的有責任心和有水平的醫生,也一定會在患者的跟蹤評論中脫穎而出。
目前,醫生資源多數被“拴”在大醫院,醫療資源高度壟斷,患者很難找到醫生,醫生的多點執業也很難落實?!八歪t上門”活動能夠解放醫生資源,還方便患者找到專家就診。
雖然,相對于其他行業,“滴滴醫生”在具體管理和實踐過程中,確實會存在某些診療風險或難以預知的各種糾紛,甚至會有某些魚目混珠或滋生一些坑害患者有失醫德的行為出現,更不排除有某些“偽患者”有意碰瓷甚至危害醫生人身安全的行為,但這些能預知或無法預知的弊端正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采取科學有效的制度保障和預防,而任何一個行業尤其是新型行業的出現,都沒有絕對的安全和絕對沒有的弊端,“滴滴醫生”能給某些特殊需要的患者群體提供的便利,以及對盤活醫療資源所發揮出的巨大效力,這是社會發展所不能拒絕和錯失的契機,因此,我們鼓勵發展“互聯網+”,更應當敞開胸懷擁抱“滴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