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老齡委預測,2015年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年均增長一千萬左右。目前,我國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到70%。
點評: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半數,大中城市達70%,給老人的照護帶來巨大壓力。去年,安徽蚌埠就發生了獨居老人離世,遺體遭寵物狗撕咬的事件。近年來,老人病死、老死家中無人問津的事件時有報道。
數據顯示,從2015到2035年,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占比提升到29%。為此,有人建議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這當然是應對老年化、空巢化的重要舉措。但是,發展老齡服務事業不是唯一選擇,更非最佳選擇。因為自古以來,國人都是持養兒防老的觀念,去敬老院養老實屬無奈之舉。老人也是人,也需要精神滋養。而敬老院可能給老人帶來的兒女親情、天倫之樂注定有限。
居家養老應當是養老的首選,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只能作為養老事業的重要補充。特別是在應對老齡化、空巢化問題上,不能簡單的看數字。雖然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半數,大中城市達到70%,但這些空巢家庭中,真正沒有子女的恐怕是少數。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認為,中國的代際關系是反哺模式,也就是親代撫養子代,子代贍養親代。通俗地說,就是父母撫養子女,就是為了將來有人養老。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就應該自強不息、知恩圖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讓老人安度幸福甜蜜的晚年,安享天倫之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愿意報答,還奢談什么對社會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