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丹, 謝學強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康定 626001)
?
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資源調查及開發利用
秦 丹, 謝學強*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康定 626001)
經資料查閱、市場調查和實地考察,明確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的形態特征、分布區域、生境類型、生長習性及開發利用現狀,分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做好其開發利用的主要對策。
大渡河;梨果仙人掌;植物資源;開發利用
梨果仙人掌[Opuntiaficus-indica(L.)Mill.],俗名仙桃,是果用仙人掌的一個種,為仙人掌科仙人掌屬多年生肉質灌木或小喬木。梨果仙人掌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胡蘿卜素、SOD、黃酮類、多糖類、蛋白質、纖維素、脂肪等多種成分,全株可入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咳,而且可以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痔瘡、蛇咬傷、燒燙傷等,在墨西哥,仙人掌片劑、膠囊、粉末等產品在超市、藥店均有銷售[1]。除了藥用價值外,梨果仙人掌還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降血脂及養顏護膚的作用,可做成化妝品、保健品等,還可利用其提取物做成著色劑、調料、凈水劑、高級紙張等。梨果仙人掌的主要食用部位為果實,可鮮食,亦可加工成果酒、蜜餞、果醬、果汁、奶酪及果料夾心面包等。
墨西哥是聞名世界的“仙人掌王國”,那里匯聚世界上60%的仙人掌資源,其中200余種屬于當地特產[2]。墨西哥對仙人掌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的突破。其農業專家經過長期馴化和選育已育成大量食用仙人掌品種,成功推出后受到世界多個國家的重視,并相繼被多國引種種植,如北美、歐、亞、非洲等15個國家均有引種種植,并已使仙人掌種植進入系統化、規模化、商品化生產階段[1]。
我國的梨果仙人掌原產于墨西哥,于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引入,現已在西南五省區(包括西藏東南部)歸化,成為干熱河谷中的常見種類。就我國食用仙人掌而言,多數是外引培育種類,少數是歸化野生種類。野生種類主要有梨果仙人掌、單刺仙人掌和量天尺。雖然我國將仙人掌應用于臨床醫學已有悠久歷史,但對其進行基礎研究和規模化種植、加工及其他應用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3]。1994年我國從墨西哥引回優質仙人掌20余類,全是梨果仙人掌食用和飼用品種[4]。目前,北京、福建、黑龍江、吉林、河南、山東、云南等省區均已進行食用仙人掌種植,北京、福州、哈爾濱、上海、大連等城市蔬菜水果市場已有菜用仙人掌出售,一些賓館、酒店的餐桌上已有仙人掌制作的菜肴供客人享用[5]。四川省雙流縣大林鎮早在2008年就已建設萬畝無公害食用仙人掌標準化生產基地(2008年5月22日中國園林網)。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仙人掌開發利用雖已引起高度重視,但差距之大依然非常明顯。
四川省甘孜州大渡河谷有大量的梨果仙人掌生長,原產美洲,引入后逸為野生[6],而今人工栽培和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如嘗試將梨果仙人掌用于園林綠化等[7]。對其進行開發利用,不僅可以豐富園林綠化適用植物種類,而且可以利用其耐貧瘠、抗干旱等特點,在大渡河干旱河谷栽培中無需施用化肥而生產無公害果品,還可以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如旅游業、運輸業、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農業技術產業等,給當地帶來穩定且可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首先,查閱《甘孜州高等植物》一書,了解梨果仙人掌的來源和分布;其次,走訪市場和當地農戶,了解梨果仙人掌的開發利用現狀,包括果實、植株利用方式及人工種植現狀等;最后,進行適時實地考察,考察點主要選定為大渡河沿岸康定、瀘定、丹巴、九龍四縣,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具代表性的區域,調查仙人掌不同海拔高度生長密度、植株高度、產量等。
2.1 大渡河谷自然條件該地區緯度低(瀘定N29°55′,丹巴N30°51′),日照時間在2 000 h左右,太陽輻射值高達110 kJ/cm2,≥10 ℃年積溫值>4 400 ℃[8]。年均降水量600~650 mm,且降水集中在5~7月,而年均蒸發量為1 490~2 510 mm,由此造成干濕季節分明、干旱時間長的特點[9]。供試土壤主要是山地燥紅土、燥褐土,熟化度低,土層薄,石礫多,滲透性強,保水、保肥性差,有機質含量低,貧氮, 缺磷,富鉀[10]。干旱和貧瘠這些條件對仙人掌的生長發育幾乎沒有影響,而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則有利于仙人掌生長發育。
2.2 梨果仙人掌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分布范圍、生境類型
2.2.1形態特征。株高0.5~3.0 m,無明顯的主根,屬須根系,側根伸展很遠,根無汁且分布淺,一般為5~15 cm,大部分根系只生長在30 cm深的土層內,幼齡根為白色,較大齡的根周皮外層木栓化[11]。莖肉質,常有刺或刺毛,分枝多數,淡綠色至灰綠色,無光澤,寬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形,邊緣全緣,基部圓形至寬楔形,表面平坦,無毛,具多數小窠。小窠略呈墊狀,無刺,或具1~6根開展的白色刺。葉常退化。花大型,兩性,花期在5~6月,花托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具多數墊狀小窠,無刺或具少數剛毛狀細刺,萼狀花被片深黃色或橙黃色,具橙黃色或橙紅色中肋,寬卵圓形或倒卵形,瓣狀花被片深黃色,長2.5~3.5 cm,橙黃色或橙紅色,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花絲淡黃色,柱頭6~10枚,黃白色。肉質漿果橢圓球形至梨形,俗稱仙桃、仙人果。主要有白仙人掌果、金紫仙人掌果和酸仙人掌果3個類型。在白仙人掌果剝皮后,果肉呈淡綠色;金紫仙人掌果實皮肉都為金紫紅色,果肉汁多,色澤鮮艷;酸仙人掌果實皮肉均為粉紅色,味道如檸檬,極酸。果期在8月初~10月中旬。種子多數,腎狀橢圓形,無胚乳,染色體(x)為11[3]。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以白仙人掌為主。
2.2.2生長習性。梨果仙人掌喜強光、耐干旱、耐貧瘠和鹽堿,但不耐寒,忌水澇,喜肥沃、排水良好、pH微偏酸的砂質土壤。仙人掌在18 ℃以上開始生長,最適溫度為20~30 ℃[12],當氣溫低于15 ℃時生長緩慢,低于8 ℃時停止生長,5 ℃時應做好保溫工作,0 ℃以下時仙人掌易受凍害,超過35 ℃時抑制生長。
2.2.3分布范圍。梨果仙人掌在大渡河谷分布于海拔1 000~1 600 m的荒草地、石礫石縫或人工草坪,大部分是成籠生長,少數是單株生長。在海拔1 000~1 200 m,仙人掌生長最好,密度最大,最大可達170株/m2,植株也較高,最高可達3.2 m以上;在海拔1 200~1 400 m,仙人掌生長良好,密度可達60株/m2,株高可達1.8 m;在海拔1 400~1 600 m,仙人掌生長很少,密度僅為0.01株/m2,植株低矮,不超過1 m。仙人掌原產于南、北美洲,主要起源中心在亞馬遜河流域,最北分布在N 57°的皮斯河一帶,最南分布在S 49°附近,主要分布地帶為山地、高原、海島及沙漠等地區[13]。全世界有70~110個屬2 000余種[14]。墨西哥是其主要原產地。
2.2.4生境類型。一是谷底荒草地,伴生有馬唐、苦荬菜、艾蒿、鬼針草、假杜鵑、堿蓬、地膚等草本植物;二是石礫石縫小灌木叢,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下懸崖石縫和石礫堆上,伴生有小藍雪花、青香木、白花懸鉤子等小灌木以及假杜鵑、鬼針草等草本植物;三是石礫堆大灌木叢,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上,伴生有榛、鞍葉羊蹄甲等大灌木;四是陽光充足的人工草坪,伴生有豚草、黑麥草、小金錢草等草坪植物。普通而論,海拔越高,灌叢越深,梨果仙人掌數量越少,生長越低矮,相反則越多越高大。
2.3 梨果仙人掌開發利用現狀
2.3.1果實利用方式。梨果仙人掌一個莖片上結果1~8個,平均為5個,8~10月果實成熟時果皮呈綠色。當地農戶直接采摘,以0.6~1.0元/個的單價在當地市場出售。果實利用方式為鮮食,也有榨汁食用的。無法采摘的果實于10~12月轉為紅色,熟透后掉落到地上,來年種子發芽為新苗。這可能是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在自然狀態下成籠生長的原因。在采摘果實時,有人直接把整個莖片摘下以獲取果實,造成梨果仙人掌植株受損,從而影響來年產量。
2.3.2植株利用方式。梨果仙人掌全身長滿針刺。當地少數農戶把它用作地塊和房舍護欄植物,柵欄式栽種以防人、蓄。少數單位將梨果仙人掌用作園林綠化植物,于草坪上孤植和叢植,株行距120 cm×120 cm栽植。當孤植植株長到一定高度時,常出現倒伏現象。也有人從山上挖掘梨果仙人掌新苗栽植在花盆中,用于觀賞。在仙人掌花期,有人把開花莖片摘下,扦插在花盆里,以便觀花且獲得果實。
2.3.3人工種植現狀。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主要是自然生長,極少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僅僅把野生仙人掌移栽到花盆、田邊地角、房前屋后或園林草坪上,沒有采取適當措施對其進行管理,如沒有對其進行施肥、培土、病蟲害防治及花果管理等,還是任其自然生長。在自然狀態下,仙人掌發生莖片萎蔫、腐爛的現象。莖片萎蔫是由水土流失導致根系暴露于土表,無法吸收土壤水分而空氣又干燥所致;莖片腐爛則是暴雨致積水所致。此外,蟲害及人、畜為害常致莖片畸形。
3.1 果實營銷方面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果實銷售渠道和方法單一,主要由農戶于當地市場論個出售給當地常住民鮮食,或于國道318沿線論筐或論個出售給旅游者而少量銷往外地。這種植物是野生的,生長量小,而且主要生長于懸崖邊,果實采摘困難,因而總產量、規模小;其果實為多汁漿果,自然狀態下不耐貯藏和保鮮,當前也沒有開發出科學的貯藏保鮮方法,故還不適合貯運遠銷。
3.2 產品加工方面目前,人們缺乏對梨果仙人掌的認識,只知道其果實可食,而且只知道鮮食果肉和鮮果榨汁食用,不知道梨果仙人掌還有其他用途,導致在梨果仙人掌產品加工方面滯后。
3.3 人工種植方面梨果仙人掌人工種植缺乏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種植也未上規模。種植目的還只是用作柵欄及零星的園林點綴,尚未發現一例是進行規模化種植以收獲豐足果實的。正是人工種植的不足,導致產品加工滯后,銷售面窄,銷售渠道和方法單一。
4.1 人工種植對策
4.1.1選地整地。選擇梨果仙人掌適生環境中排水良好、土質肥沃、陽光充足的田塊,施入充分腐熟圈肥30 000~45 000 kg/hm2,深翻20~30 cm,并將肥料翻壓入土,耙細、整平土壤,再做高畦,畦高15~25 cm,畦間距50 cm,畦寬100~120 cm。挖好排水溝,溝寬40 cm。
4.1.2 扦插或播種。
4.1.2.1莖片扦插。 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春秋兩季最佳。將切下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莖片進行殺菌處理,或于陽光下晾曬3~5 d,待傷口愈合后扦插。插植時,土壤相對含水量以75%~80%為宜,莖片面向東南,與正西成45°角,以利于莖片兩面在上午、下午都可得到充足的光照。莖片埋入土中2/5,壓實。每畦種2行,株行距為40 cm×60 cm,種植24 000~27 000片/hm2。在澆水后和雨后,不宜扦插。
4.1.2.2種子直播。春秋兩季播種,將種子用濃度1%甲醛溶液浸泡5~10 min,瀝干后用清水沖洗干凈,自然曬干(或風干),按40 cm×40 cm的株行距點播。出苗后,經兩次勻苗,每穴留健壯、無病蟲害幼苗1株。
4.1.3田間管理。
4.1.3.1中耕培土。在仙人掌苗期,雜草滋生,應及時手工拔除。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地上部分質量增加。結合中耕及時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1.3.2澆水施肥。在扦插生根或播種發芽后,根據土壤濕度、天氣狀況確定澆水時間、澆水量,尤其要注意頭年8月至次年4月旱季的澆水。當地表下15 cm土壤手捏不能成團時即可澆水,一次澆透。結合澆水追肥2次,第1次在莖片萌芽或種子萌芽長到6 cm時進行,第2次在開花初期進行。用有機肥(如腐熟牛糞)加適量磷鉀肥埋于植株基部,休眠期不施肥。
4.1.3.3病蟲害防治。一是莖腐病,用濃度50%代森銨水溶液800倍液噴灌;二是銹病,用濃度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并且加強養護管理,追施磷鉀肥;三是紅蜘蛛和蚜蟲,用濃度40%氧化樂果1 000~1 500倍液噴殺;四是根粉蚧,用濃度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噴霧。
4.2 植株開發利用對策傍石栽植、叢植或以奇特造型孤植,綠化草坪,美化園林;與牽牛花等藤本植物柵欄式種植于地邊和房屋周圍,以防人、畜;將嫩莖去刺搗爛后,與大麥苗、豆餅、秸稈混合作為青飼料,喂養牛、羊等反芻牲畜;作固土護坡植物,防止水土流失;通過嫁接、修剪等技術,做成各色各樣盆景。
4.3 果品貯藏加工對策果實去皮,一層仙桃、一層白糖逐層放入陶瓷罐,密封發酵4~6個月,制成果酒;用攪拌機搗碎果實,過濾殘渣,得到果汁;將果實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白糖和清水,大火煮沸,然后調至中火,邊煮邊攪拌,直至果肉與種子分離,過濾得到溶液,用小火煮至黏稠狀,根據個人喜好加入白糖和檸檬酸調和酸甜度,制成果醬;與蘋果、獼猴桃、香蕉等水果切塊混合,加入酸奶,制成水果沙拉。采用低溫貯藏保鮮技術,如利用冰箱、冷庫、地窖等設施延長產品保鮮期。政府部門也要積極行動,及時出臺優惠政策,從貸款、稅收等方面優惠果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鼓勵其創建和發展;此外,在力所能及范圍,從經濟待遇、職務職稱、生活學習等方面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積極引進相關優秀科技人才來發展果品生產和加工企業。
4.4 產品銷售對策一是以“綠色仙桃”為商標注冊四川省甘孜州大渡河谷梨果仙人掌,提高其知名度。
二是發展集種植、加工、銷售、休閑觀光四位一體的商品基地,以暢通梨果仙人掌產品銷售渠道,并且提高產業效益。在基地內,結合藏式茶文化、游樂文化、婚俗慶生文化等本地文化元素,打造以仙人掌種植為主的“綠色仙桃”休閑莊園。同時,搭建“綠色仙桃”網絡社交平臺如QQ群、微信群、網頁網站等,方便藏式文化及仙桃愛好者的交流互動。愛好者和游客在莊園里可享受技術員指導而親自種植仙人掌,并且成為其主人,再交由莊園技術人員代為管理。莊園管理者和技術員定期通過交流平臺向仙人掌主人展示其生長發育狀況和其他相關知識。在仙桃成熟時,仙人掌主人可憑自己喜好加以處理,也可交由莊園代為處理。
三是在擴大梨果仙人掌及其加工產品銷售的實體市場的同時,發展網絡市場,以“綠色仙桃”為名開設淘寶網店,將產品推銷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
[1] 作者不詳.墨西哥食用仙人掌在中國[J].世界農業,2003(10):49.
[2] 臧傳江,岳林旭,劉少軍,等.新型保健蔬菜——墨西哥食用仙人掌[J].山東蔬菜,2002(2):48.
[3] 白俊超.食用仙人掌的綜合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
[4] 邢全,劉健,石雷,等.食用仙人掌的引種栽培[C]//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2003:522.
[5] 曉風.食用仙人掌的現狀及前景[N].中國特產報,2004-01-16(002).
[6] 賀家仁,劉志斌.甘孜州高等植物[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7] 謝學強.西部干旱河谷園林植物種類及配置優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396-5398.
[8] 唐中實.大渡河干熱河谷農業環境資源的開發模式[J].資源開發與保護,1990(2):81-84.
[9] 謝學強,肖曉鳳,秦丹,等.大渡河干旱河谷野生半夏及其馴化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14(19):25-26.
[10] 謝學強.干旱河谷不同立地條件對引種濕熱型植物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1,39(12):202-204.
[11] 孟建軍,范宗珍,趙菊蓮.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特征特性及種植技術要點[J]甘肅農業科技,2003(8):37-38.
[1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生物學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生物學卷[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459-460.
[13] 仙人掌起源與分布[J].中國果菜,2002(2):45.
[14] 王琳.清清野菜香[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459-460.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toOpuntiaficus-indicain Dadu River Valley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QIN Dan, XIE Xue-qiang*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angding, Sichuan 626001)
After data access, market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Opuntiaficus-indica(L.) Mill. in Dadu River valle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region, habitat types, growth habit and pres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se works were put forward.
Dadu River;Opuntiaficus-indica(L.) Mill.; Pla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秦丹(1990- ),女,四川萬源人,本科生,專業:園藝。*通訊作者,教授,碩士,從事植物資源方面的研究。
2015-03-13
S 326
A
0517-6611(2015)1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