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出版時間:2015-06-25 13:03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625.1612.011.html
《認罪書》的罪惡、懺悔與救贖主題
詹 丹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喬葉的新作《認罪書》將西方的宗教懺悔理念和中國的善惡學說結合,在世俗化的書寫中講述了一個家族的悲劇,并反映了社會現實、殘酷的面貌。小說著眼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鼓勵人們在化解矛盾時重新審視自己,實現自我救贖和人性的升華。
關鍵詞:罪惡;懺悔;救贖;《認罪書》;喬葉
收稿日期:2014-04-30
作者簡介:詹丹,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7.42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14
“罪與罰”是西方文學的一個基本母題,它以各種方式被演繹成道德問題、哲學問題和宗教問題。正是對這罪惡與懲罰的思考,促使人類不斷追問自身存在的價值意義。有學者根據歷史的變遷將“罪與罰”的西方文學主題分為三個時期:“道德混沌期”、“道德形成期”、“道德審問期”。[1]“道德審問期”的概念立足于現代社會的轉型,由于社會的變遷,人類的價值觀和精神信仰均發生了改變,這個時期“罪與罰”的主題就深入到對人類自身生活方式和信念的質疑中。
懺悔與救贖這兩個概念是伴隨罪惡和懲罰而生的,它們存在于諸多的宗教教義中,例如佛教的“善惡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原罪說”等。這些教義將罪與罰、懺悔與救贖貫串聯結,形成了一條人類的基本命運軌跡“罪惡——懲罰——懺悔——救贖”。不同于西方宗教強調的人生而罪惡,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強調人性本善的。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大學》也有言:“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碧拼畎吭凇稄托詴分姓J為:“人之所以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過也,七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也?!盵2]中國文化所秉承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中國作家從中汲取的更多的是現實的感情力量。
中國文學少有涉及懺悔與救贖的主題。人的本性無論善惡,關鍵在于真正認識自己的本性。深入自我本真的懺悔,不是宗教式的,而是自我的認罪,是通過良心和道德的反省來鞭笞自己,是自我靈魂的剖析和對自身的精神思想完善的追求。喬葉的《認罪書》就是呈現這樣一個思想完善的過程,作品將西方的宗教懺悔理念和中國傳統思想融合,講述了一個中國式的罪與罰,懺悔與救贖的悲劇故事。
喬葉作為70后作家的代表,擅長寫女性情感和人生苦難,在世俗化的書寫中懷有悲憫情懷,話語意識獨樹一幟。她關注女性的命運,從生命意識的原始狀態出發記錄女性的生活,并深入到這些女性形象的心靈最深處,把握她們最細微的思想變動。喬葉所展示的是具有喬葉特色的女性形象:一方面,自然詩意的表達中蘊藏著深邃的樸素人生哲學;另一方面,直面罪惡,不回避人類信仰的缺失。
《認罪書》是喬葉的新作,被評論界認為是喬葉迄今為止最見功力的作品,也是2013年度人民文學獎中唯一斬獲“長篇小說優秀獎”的作品。頒獎詞這樣評價它:“《認罪書》一如既往地發揮了作者特別豐富和細膩的女性感覺,去叩問人的恥感和罪感,并體現出作者在思想認知上的深化。在她濃郁的倫理情懷里滲入了深沉的濟世情懷,在揭示人性善與惡的復雜糾葛的同時,達到了懺悔與救贖的精神高度,在文體探索上顯現出難得的自信和成熟?!眴倘~的作品具有70后作家的文化符碼,張揚著個性和欲望,而這部《認罪書》的文學語境和藝術構架均超越了她之前的作品。喬葉通過一個女人的故事來拷問現實和歷史,跨越時代來進行反思,在透視人類罪惡本身和自我救贖的書寫中展現出巨大的勇氣和雄心。
以往對罪惡意識的探究多是置于基督文化的背景之下。西方較早的思想啟蒙和人性覺醒,注重挖掘精神上的罪惡。而中國文化認為罪惡來自于社會,苦難和罪惡有著緊密聯系。中國式的罪惡,更多受物質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往往生活的苦難就是產生罪惡的主要原因。宗教認為苦難就是一種惡,而事實上,人類的苦難能夠造就更為堅韌的生命力和更加謙卑的生存心態?!翱嚯y在文學藝術表現的情感類型中,從來都占據優先的等級,它包含著人類精神所有的堅實力量??嚯y是一種總體性的情感,是終極的價值關懷,說到底,它就是人類歷史和生活的本質?!盵3]中國作家擅長寫現實主義的苦難,苦難是人只要活著就必然會經歷的,它的產生不僅僅是個人的生存經歷,也是對時代和社會的投射和反照。
喬葉對苦難的表達一貫著眼于生命的韌度,她關注底層女性的精神世界,通過一系列女性反抗苦難的生存狀態來肯定她們對自我價值的追求?!翱嚯y使得意識回歸到它本身。一個不曾認識痛苦的人或許能夠知道他做什么想什么,但是并不是真正知道他所做的所想的。他思想,但是他不認為他在思想,而他的思想就好像根本不屬他所有。甚至他也不確切的擁有自己,因為唯有苦痛、唯有渴望不死的激情的渴望,才能使人類的精神成為它自己的主宰?!盵4]苦難的意義就是在于讓“渴望不死的激情”成為人活著的精神主宰,余華《活著》里的福貴就是將苦難活成了生存本身。而喬葉的《認罪書》將苦難引入另一個出口,即罪惡。作品設置了一種困境中的罪惡情境來剖析人性的黑暗面,通過人性與現實的碰撞來表現女主人公的疼痛感。
《認罪書》里的金金是喬葉筆下苦難女性形象的典型,不健全的家庭和復雜的家庭關系,使她從小遭受貧窮和冷眼。這樣的環境造就她冷漠、寡情的個性,而她卻又有著獨立、孤傲的女性姿態。金金面對苦難的態度是冷漠的,但冷漠的外表下卻藏著一股巨大的抗爭力量。她反抗起現實不擇手段,擺脫苦難的方式堅定而決絕,可以為自尊去踐踏啞巴父親對她的感情,也可以為了工作出賣自己的身體。金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時刻告誡自己遠離原來的家庭。
金金母親死后,金金在遇到梁知之前處于零情感的狀態,她對生活的表達是沒有溫度的,所以生活帶來的苦難也摧毀不了她。她遇到梁知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渴望,她希望完全得到梁知的愛,執著地追求這唯一震動她靈魂的感情。所以在遭遇拒絕之后,她強烈的欲望開始支撐她展開一系列的報復,悲劇也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金金不甘于生活的貧窮也不貪戀生活的平順,對精神潔凈感的追求迫使她不愿混沌地生活。因為金金的探尋,這個家族一個女人的苦難慢慢被揭露,而罪惡隨之曝光,包括金金在內無一人能逃離這罪惡的漩渦。金金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在追求物質、愛情和真理上都是奮不顧身的,具有飛蛾撲火般的勇氣。最后所完成的“認罪書”,更是將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上升到極致。《認罪書》的男主人公們的結局都是以消極的方式回顧人生直至死去,唯有金金這個女性人物,敢于將罪惡呈現,自我懺悔,積極實現的人生最后一樣追求——“認罪”。
《認罪書》認為“罪”是普遍存在,沉淀于生活的,不幸是導致了罪惡?!吧娜俊灸軌阂帧诒砻嫔巷@得十分瀟灑和超脫,但另一方面由于這種‘自由’是以主體結構的整體潰敗和對現實的徹底逃避為代價的,因而它也就恰好構成了消費時代空間中那種‘最殘酷的幻想’?!盵5]這“最殘酷的幻想”就是對苦難和罪惡的最好描述。喬葉沒有停留在苦難與罪惡關系的表面,她讓筆下的人物一個個通過死亡來完成自身的救贖,由此在解除精神生命的“本能壓抑”之外也真正消除“最殘酷的幻想”。救贖當然不是通過死亡,而在于是否能夠真正認識自我,并真正發自內心地懺悔,這樣苦難和罪惡才能得到真正的消融。這也是《認罪書》的價值所在。
劉再復在他的文學批評力作《罪與文學》里指出,中國文學有一個根本缺陷,那就是缺乏“懺悔意識”。他亦表示,中國數千年的文化與西方文學相比具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缺少靈魂的深度和維度。西方文學受宗教的影響,善于剖析人性,并通過懺悔、贖罪實現人性的升華。而中國傳統倫理性的社會特色,使人性的覺醒止于倫理的限制?!墩J罪書》承載了豐富的社會文化,在懺悔意識上具有了突破。喬葉的闡述采取了一種自省的方式來反思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在遵循“罪惡—懲罰—懺悔—救贖”的命運軌跡之下,穿透現實表層來表現人性及存在的重要性。
《認罪書》呈現的是中國式的“罪與罰”,它不同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的基督文化中的“原罪說”?!蹲锱c罰》中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贖罪,是宗教感召下的懺悔,他最終皈依上帝。宗教的信仰力量維持著人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水準?!墩J罪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要認罪,先知罪。也許,只有先去真正地理解,才能抵達真正的譴責?!盵6]1這和《隨想錄》“說真話”[7]的意旨相似,即先去剖析自己,再去裸露傷疤?!峨S想錄》是巴金以“還債”為目的的一部隨感體的雜錄。巴金奉盧梭為老師,從《懺悔錄》中尋獲安慰和說真話的勇氣。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懺悔錄》史無前例地成為第一部自我懺悔的名著。盧梭在《懺悔錄》中寫道:“我打算做一件從無先例可循,將來也無人仿效的事情。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毫不矯飾地展示在同胞面前?!盵8]盧梭是不朽的,他通過靈魂懺悔宣告著他反封建反宗教神學,追求個性解放,宣揚真理、自由和平等的誓言。盧梭在哲學層面上強調“人性本善,是罪惡的社會環境會使人變壞”。這種思想觀念和孟子的“性善論”相契合,所以盧梭《懺悔錄》傳達的某些思想是貼近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盧梭崇尚真理、厭惡虛偽、追求本色的真誠自由個性影響了巴金,因此有了“講真話”的《隨想錄》。而喬葉的《認罪書》可以認為對這兩位大師的作品和主要思想觀念進行了借鑒,同時其懺悔思想在二者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實踐?!墩J罪書》中的敘述主人公是金金,懺悔人物是整個故事群體,每一個人都有罪,每一個人也都為自己的罪付出了代價。這里的罪不是原罪,而是源于欲望,來自復雜的人性和罪惡的社會現實,喬葉所做的是對人物進行道德的拷問。比如金金對親情的漠視,侮辱踐踏啞巴父親對她的愛;梁知一心追求仕途,和梁新用絕情的方式逼死梅梅;鐘源用自己的權利綁架梅梅的愛情和自由;梁文道和張小英夫婦眼睜睜看著梅好自殺卻不施救;金金的哥哥們在利益上的爭斗,等等。小說還追溯到“文革”期間,梅好的父親梅校長被批斗,為救父親,梅好被王愛國等人凌辱,發瘋后墜河而死;李老師被學生批斗、毆打,最后遠走他鄉。歷史已然翻篇,而罪孽并未隨著歷史消逝,迫害者背負沉重,受害者承受創傷。在《認罪書》的故事群里,喬葉設置了中國傳統故事模式“因果報應”,每一個有罪的人最后都得到相應的懲罰,主要人物在非正常的死亡結局中獲得了思想上的解脫,懺悔意識由此變得深刻而沉重。喬葉的矛頭并不指向時代,而是挖掘人性,揭示出人之罪才真正造就了這個時代的悲劇,而消融悲劇唯有懺悔。金金以書寫自傳的方式懺悔,以回憶的方式重現她人生當中所有重要經歷。喬葉借助“作者注”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對有的人來說,譴責是容易的,理解是困難的。對有的人來說,理解是容易的,譴責是困難的。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膚淺的理解和譴責都是容易的,真正的理解和譴責都是困難的。也許,只有先去真正地理解,才有可能抵達真正的譴責。同樣,想要真正的譴責,必須要先去真正地理解。”[6]2金金在身邊的人都死去,而她也快要步入死亡的時候,對生活有了真正的理解,“我不能不愛他們,無法不愛他們”[6]457。這種超越狹隘地去愛每一個人的想法,使金金獲得了對自我真正的理解,使她進一步剖析自己,懺悔罪孽。
喬葉在寫人性罪惡的同時,“正面強攻”社會現實。她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小說情節,比如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環保問題等,對于社會與官場怪現狀也毫不回避。喬葉認為,任何作品都要與當下有一定的關聯,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她刻意將主要人物名字設置為“金金”、“梁知”、“梁新”、“梅好”,也許就是想通過他們的命運來提醒我們自省、反省。在一次訪談中,喬葉表示:“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具有小說道德的小說家。通過小說,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黑暗,也認識光明,同時也認識自己與他人、黑暗與光明之間的遼闊地帶?!盵9]也許在生存的狹小空間里,我們盡力追求自由的生命意識,在忽略他人和生存價值的時候,我們所要求的就是真正認識自己,剖析自己,這樣才能獲取真正的自由精神和生命維度。
喬葉對女性精神世界體察入微,能夠站在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去洞察人性的陰暗面。她的作品都以女性為第一主人公,而這些主人公都有著強烈的自尊意識,她們的生命姿態獨特、頑強,不懼苦難,會因為現實走到人性黑暗的邊緣,也能回歸單純質樸。
在父權社會里,女性被壓迫的根源來自強勢的男性和其主導的社會規則。在罪惡中,男性往往以救世主的姿態拯救女性從而使女性獲得救贖。而在女性話語里,女性強烈的自我存在意識使女性能夠不依附于男性,而是通過自我經歷和經驗獲得救贖?!吨讣谆ㄩ_》中的外祖母具有強大的生活領悟力,年輕時所飽受的生存之苦使她對生命與生活具有博大的包容心和強大的忍耐力,能夠接受自己的一對女兒共侍一夫的不倫家庭關系。外祖母有著強大的自我精神世界,她的母性意識拯救了她的家庭,在思想罪孽上獲得自我的諒解?!洞蚧饳C》中少女余真本是一個問題少女,經歷被強暴的創傷后,重新認識了自己,在自我重塑中體現了女性生命的韌度,由歧途步入正軌。喬葉第一部長篇小說《我是真的熱愛你》對社會丑陋現象進行了直接的道德拷問,一對孿生姐妹因生活所迫誤入風塵,由最初的抵抗,漸漸變得貪婪、墮落,終于墜入更深的漩渦。但是,喬葉并沒有讓她們沉淪,用愛情拯救了妹妹,又用妹妹的生命拯救了姐姐,她們最終救贖了自己?!墩J罪書》羅列了人性的諸多罪惡,從歷史和現實出發去透視人性的陰暗面。小說的核心主人公金金解密似的探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金金的性格特點符合喬葉一貫在小說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們都是出身貧寒、備受壓制卻積極反抗、性格不羈。她們的內心暗藏著一種愿望,身上更是蓄藏著一種力量,會適時爆發以掙脫命運的枷鎖。金金飽滿地呈現了這種女性形象的所有特征,她更是將對命運的反抗發揮到了極致。她不甘于生活的殘酷,對現實的抗爭使她擺脫了屈辱、貧窮等一系列不幸的標簽,然而強大的復仇欲望將她卷入罪惡的漩渦,最終不得不面對命運的審判。
《認罪書》里女性的救贖意識不同于男性,女性是感性至上,所以金金最后以寫書的方式認罪。而男性在情感上是理性至上的,更看重現實意義,當無法解決現實的罪孽感時,就逃避現實,梁知就是以自殺的方式解脫自己。在這一過程中里,梁知可以為自己的前途犧牲與梅梅的愛情,甚至置愛人于死地。他后來被金金吸引,卻也不愿意犧牲自己的家庭和地位。梁知對梅梅一直抱有愧疚之情,他贖罪的方式是愛情上的祭奠,用練字文本游戲的方式引流內心的愧疚。對于金金,他一方面盡力用金錢的方式了卻兩人的情人關系,一方面又抗拒不了金金的愛情誘惑。而金金的蠻橫霸道,源自她所經歷的艱辛和屈辱。她漠視親情,卻也放不下母親。為了生存,她不計代價地有目的接觸男性,但一旦愛上,卻可以義無反顧,粉身碎骨。正是金金對愛的執念,才揭開塵封的歷史并曝光所有丑陋的人性。喬葉表面是通過金金挖掘梁家的家族史,實際上是通過寫歷史和社會現實來呈現“罪與罰”的主題,表現故事主人公金金自我救贖的心靈路程。喬葉的“救贖”不是西方式的通過求助上帝來洗清罪孽,而是在于“自我救贖”,“自我清洗”。污穢感是心靈負罪的變形,所以金金想通過頻繁清洗自己的身體來獲取片刻心理上的潔凈。最后金金也明白肉體的清洗洗刷不了精神上的罪孽,真正的救贖來自自我的懺悔,她選擇了認罪?!皩戇@本書,就算是一次鄭重的道歉吧。是我能夠做的最認真的道歉了”。[6]460
《認罪書》的主題表達方式也是具有獨特魅力的。喬葉嫻熟地運用了“中國套盒”的結構?!爸袊缀小笔前蜖柤铀埂ぢ运_定義小說創作的一種手段。“一個主要故事生發另外一個或者幾個派生出來的故事,為了這個方法得到運轉……當一個這樣的結構在作品中把一個始終如一的意義一一神秘、模糊、復雜,這一一引入的故事是作為必要的部分出現,不是單純的并置,而是共生或者具有迷人和相互影響效果的聯合體的時候,這個手段就有了創造性的效果。”[10]小說共有四層套盒,最外層的套盒是“編者按”,金金已經死去,她留下遺言拜托編者“我”完成她的未盡之事。第二層是梁知、梁新、安安等人死后,身患絕癥的金金通過寫書的方式進行靈魂懺悔到最終自殺的過程。第三層是故事的核心層,描述了金金的復仇之路。第四層可以視為派生層,插敘情節之外的故事,看似平淡,卻在主題上具有引人深思的效果。這種非常規的結構設置體現了喬葉藝術構思的廣度和深度,打破了“罪惡—懲罰—懺悔—救贖”的直線順序設置,也使小說具有了獨特的審美意蘊。
喬葉用她世俗、唯美的現實主義手法完成的《認罪書》,實現了中國式的罪與罰﹑懺悔與救贖。《認罪書》不僅著眼于人與社會的矛盾,更多地印下時代的投影,將歷史投入現實,表現了個人、社會、時代、國家需要共同懺悔的思想傾向。 領獎歸來的喬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認罪書》的罪指的就是每個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認罪的過程則是自我批評、自我反思的過程,只有大家越來越懂得反省和懺悔,我們的社會和民族才能真正地成熟起來?!泵鎸o法回避的精神墮落和有罪,我們唯有承擔責任才能實現真正的思想解脫,而這,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有評論家認為當代小說僅有張煒的《古船》、方方的《水在時間之下》、余華的《活著》等幾部小說與西方“懺悔—贖罪型”有著相似性,而后兩部也需要細細揣摩才能體會[11]。在批評家們檢討中國文學這一缺憾的時候,喬葉這部《認罪書》橫空出世,它以“懺悔”為內容,“救贖”為目的,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懺悔文學。
參考文獻:
[1]李倩.“罪與罰”主題價值內涵的變遷[J].南京師大學報,2002,3(2):120.
[2]李翱:復性書上[Z]//全唐文(卷六三七).北京:中華書局,1983:6433.
[3]陳曉明.表意的焦慮[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404.
[4]烏納穆諾.生命的悲劇意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 133.
[5]劉士林.苦難美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4): 466.
[6]喬葉.認罪書[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7]巴金.隨想錄[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208.
[8]讓·雅克·盧梭.懺悔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1.
[9]喬東亮,喬葉.成為一個具有小說道德的小說家[J].小說評論,2013(3):50.
[10]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中國套盒[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86.
[11]王達敏.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23.
責任編校:林奕鋒
Motifs of Crime, Confession and Redemption in Confession
ZHAN D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China)
Abstract:Confession, a new work by QIAO Ye, tells a vernacular family tragedy and reflects the cruel social reality by combining the belief of repentance in the west with the doctrine of good and evil in China. It takes conflicts between men and those between men and society as the vantage point and encourages people to reexamine themselves to resolve conflicts, realize self-salvation in crimes and sublimate human nature.
Key words:crime; repentance; salvation;Confession; QIAO 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