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子婧, 張文亮
(1.天津市聯合環保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天津 300191;2.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072;3.渤海海洋監測監視管理基地籌備處,天津 300467)
?
天津市發展海島海水淡化研究
虞子婧1, 張文亮2,3*
(1.天津市聯合環保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天津 300191;2.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072;3.渤海海洋監測監視管理基地籌備處,天津 300467)
隨著海島開發戰略的實施,如何解決海島淡水資源需求已成為關鍵問題。作為沿海超大型城市的天津,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研究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的路徑,對于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升海洋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從發展海島海水淡化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海水淡化水作為海島用水的可行性,結合海水淡化發展現狀,討論了發展海島海水淡化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天津市發展海島海水淡化的對策建議。
海島;海水淡化;天津;供水
進入21世紀,伴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短缺,向海洋要資源要空間已是大勢所趨,海洋開發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海島作為海上的陸地,是開發海洋的重要基地,海島及其周圍蘊藏著人類所需要的豐富資源,具有很大開發潛力,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空間領域拓展、資源合理利用將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隨著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在很多沿海省市區,海島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勢頭強勁[1]。我國海域散布著眾多海島,面積大于500 m2的就有6 500多個,具有獨特的區位、多樣的生物物種、獨特的島嶼地貌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其中絕大多數是無居民海島[2]。可見,開發利用海島是解決我國面臨資源短缺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3]。
作為沿海超大型城市的天津,海洋經濟逐漸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12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天津成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2013年9月,《天津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規劃》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標志著天津海洋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凸顯天津在海水淡化領域方面的優勢。因此,將海水淡化技術用于海島開發利用和保護,加快淡化水向海島進行供水的步伐,充分發揮天津海水淡化在全國的領先優勢,對于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把天津建成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沿海陸域產業向海島的延伸以及海陸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作為開發海洋前緣基地的海島,在經濟建設和維護安全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開發力度的加大,海島淡水資源供應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如何提高淡水資源供應保證率,是海島開發亟待解決的問題[4],而海水淡化逐漸成為解決海島供水的重要途徑之一。
1.1 世界持續關注海島海水淡化隨著世界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作為支撐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水資源,其需求量與緊缺度正在呈現正比上升趨勢。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為13.8億km3,其中97.3%被鹽化,只有2.7%是淡水資源,可見開發利用海水資源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全世界淡化水總量約4 000萬m3/d,作為現有水源的補充措施,這些淡化的海水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海島地區的缺水狀況。縱觀世界海水淡化領域,海水淡化技術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形成了以反滲透(SWRO)[5-8]、多級閃蒸(MSF)[9]、多效蒸餾(MED)、壓氣蒸餾(VC)和電滲析(EDR)[10-13]等為主要方法的技術體系,但是大規模應用的目前只有SWRO、MSF、MED等幾種方法[4, 14-15]。而將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島的應用方面,國外已開始利用海洋新能源作為驅動力進行海水淡化,重要的方式是利用波浪能進行海水淡化,特別是在海島上,能夠在海島直接進行海水淡化將成為重要的途徑。目前,國外已有利用波浪能進行海水淡化的研究,在印度喀拉拉邦有一套正在運行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統,該系統先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然后用電機驅動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該系統每天能產淡水14.4~21.6 m3,產水質量達到飲用水標準[16]。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達到20億kW,所以利用波浪能來進行海水淡化對于現在的能源危機以及環境惡化有一定的緩解作用[17]。由此可見,世界上已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島海水淡化發展,普遍重視海島淡水資源的供應,促進和加快了淡化水向海島供水的步伐。
1.2 我國已對海島海水淡化進行研究作為沿海大國,海洋已成為我國資源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戰場,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其中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重中之重。我國沿海總面積達到300萬km2,海水資源豐富,為了緩解淡水資源緊張的局面,開發利用海水資源,積極推進海水淡化產業,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4年時間內實現海水淡化能力翻兩番,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260萬m3/d,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發展適用于海島的多能源耦合海水淡化裝置[18]。所以,開發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系統、建立自給式生態平衡海島,成為海島經濟開發的正確模式。海島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資源為海水淡化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條件。我國的海水淡化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經過不斷探索,現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早在1981年,我國就在西沙群島永興島上建成了第一座規模較大的電滲析海水淡化站,淡水產量達200 m3/d;1998年,大連長興島和浙江舟山群島分別建成2個500 t/d和1個500 t/d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均采用了進口膜組件;近些年來,在海島供水的兩個示范工程——“舟山市六橫島10萬t級海水淡化項目”和“大魚山島光伏太陽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中,六橫島的反滲透系統已達到單機萬噸級,而大魚山島5 m3/d工程也給利用太陽能光伏海水淡化做了很好的表率[19]。
1.3 天津正在步入海島海水淡化階段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的實施,海島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開發利用逐漸掀起熱潮[20]。無居民海島兼備海陸特征,是多種資源的載體,這種資源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其功能的多樣性[21]。天津唯一的海島——三河島,也迎來了開發利用的新契機。目前,北塘管委會正在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生態旅游島,因此島上水資源的需求逐步增大。面對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避免海島水資源消耗對全市供水帶來新的壓力,開發新的供水方式勢在必行。天津屬于資源性缺水城市,平均水擁有量只有約6%。目前,隨著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天津正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對水、電、土地等要素資源需求量逐年增大,尤其是水資源供需總量之間的缺口仍然較大。所以,推廣應用海水淡化對促進天津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緩解城市淡水緊缺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來,隨著引灤入津、引黃濟津工程的實施,城市缺水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蓄水、跨流域調水等傳統措施,難以全面解決缺水的根本問題。為了減輕常規水資源利用的壓力,應借助天津海水淡化發展的優勢,充分利用海水淡化水等非傳統水資源進行景觀改造、園林綠化等。因此,利用淡化水作為海島水資源供給的主要手段,將為海島開發與沿海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著海島戰略的加快實施,國內已有很多無居民海島進行了旅游開發,但由于受到淡水資源不足、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了海島的開發[22]。近年來,天津濱海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作為無居民海島,三河島迎來了歷史性的開發和改造。目前,三河島已初步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正式投入運營后對水資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因此,利用海水淡化解決海島水資源供給已成當務之急。
2.1 天津海水淡化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隨著海洋經濟大發展,臨港工業迅速崛起,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上馬建設需要更多的水資源供給,這使得天津原本淡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愈發突出,淡水供應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向海洋要淡水是拓寬用水來源、保障經濟發展、確保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順利實施的戰略性選擇。無論是從解決海島常規用水,還是滿足產業發展需要考慮,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培育海水淡化產業和海水淡化裝備產業化,都是一種有效途徑,更是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天津海水淡化已在“十一五”期間嶄露頭角,“十二五”期間海水淡化產業更加蓬勃發展,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天津海水淡化產能已達到22萬t/d,居于全國前列。同時,天津擁有雄厚的海水淡化技術力量和人才優勢。天津海水淡化之所以能夠在全國沿海省市中名列前茅,重要原因是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而根本原因是具有強有力的技術力量作為支撐。海水淡化所、中鹽制鹽研究院、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坐落天津,近年來開展了許多關于海水淡化方面的研究,同時為天津和國家培養了眾多海水淡化領域的優秀人才。此外,北疆電廠、新泉水廠紛紛在津投資建設了大型的海水淡化項目,其中,北疆電廠已建成日產10萬t海水淡化設備機組,而預計興建的二期工程建成后,日產淡水量將達到20萬t,北疆電廠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良好的產業基礎,雄厚的技術力量,為天津發展海島海水淡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2 天津海島開發改造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一段時期以來,對海島的無償、無度、無序的開發利用,不僅造成海島資源環境破壞嚴重,也造成國有資源性資產的大量流失[23]。因此,對海島的開發保護至關重要。由于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有超過450年歷史的津城唯一海島——三河島已列入國家海島名錄。三河島地處潮白新河、永定新河、薊運河匯流入海之處,整個島嶼現有面積2.93 hm2。為了更好地保護三河島上的歷史遺跡,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北塘經濟區管委會于2009年12月對三河島進行了以景觀綠化為主的保護性改造,目的是打造天津唯一海島旅游的功能。根據規劃,三河島面積將擴大到5.53 hm2,將成為集觀光、休閑、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旅游景區[24]。經過改造,2012年10月,三河島正式實現與岸邊通船游覽,游客可欣賞島上的候鳥棲息地、古炮臺遺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標志著海島旅游功能成功實現[25]。此外,島嶼小型碼頭和懸索步行景觀吊橋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后更加便于接待游客登島旅游,但源源不斷的游客壓力也為海島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6]。為了節約傳統能源,島上的用電均為依靠太陽能發電、風車風力發電,不需要向島引入電纜,體現綠色節能的概念。同時,在對鳥類的保護上采取了多項措施,最重要的是提供淡水補給,在枯水期向濕地引入淡水,為鳥類提供淡水資源,目前三河島的給水系統是通過打深水井,利用風車動能抽水提供島上水源[27]。但為了不增加城市供水負擔,節約淡水資源,更好地加強海島生態環境建設和水土保持,充分發揮海水淡化技術優勢,發展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勢在必行。可見,淡水的供給在海島生態保護方面將起到關鍵作用。
2.3 天津發展海島海水淡化是必然選擇海水利用是沿海地區解決淡水資源缺乏問題的有效途徑,對保證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平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海水淡化作為重要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也已逐漸被海島和沿海地區所廣泛接受[28-29]。相對于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而言,海水淡化具有如下優勢:一是取用海水數量不受資源總量的限制和天氣變化的影響;二是工程對自然環境影響較小;三是占用土地少,政策處理簡單;四是建設工期短,規模可隨需水增加逐步擴大,便于分期投資[30]。天津地處北方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張的局面依然存在,因此,在開發三河島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人工供水等相應的有力措施,確保島上淡水的供應。總體看,海水淡化向三河島供水是必要的,主要是因為將海水淡化作為解決島嶼供水缺口的主導水源,條件基本成熟,三河島作為生態旅游島,水資源主要用于濕地保持、植被養護,通過利用淡化水代替傳統淡水資源,可以有效解決淡水資源稀缺的問題,同時可以節約和保護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另外,海水淡化技術不斷進步,制水成本也在逐步下降,為海水淡化作為海島水源提供了可能。因此,為緩解淡水資源不足,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沿海優勢,開發利用海水替代部分淡水,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戰略措施。對于濱海新區和三河島來說,海水作為水源,其最大的優點是水源充足,將其充分利用可以緩解沿海及海島淡水缺乏的狀況。除此之外,海水還有水源穩定、水溫適宜、耗能低、受季節影響小的特點,若能克服海水在淡化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將大大推進海水日常應用的進程[31]。總之,將海水淡化在三河島的成功應用,能夠為探索海島缺水地區發展海水淡化提供有益借鑒。
海水淡化模式以海水為水源,排污量小、環境友好、產水水質好,可以有效遏制目前廣泛存在的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海水倒灌、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等環境問題。隨著三河島作為旅游資源的逐步開發,海島對淡水資源的需求量隨之增加。作為生態島,需要大量的淡水進行濕地保持、植被養護,同時,作為迎接游客的旅游景點,島上的飲用水、沖廁水等日常用水需求逐漸加大[32],對島上淡水供應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海島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趨勢陸上海水淡化的常規技術,在海島進行應用時,重要的一點是考慮海水淡化的能源問題。由于海水淡化需要驅動能源作為動力,但考慮到海島與陸地分割,在遠離陸地的海島,一般沒有電網,很難具備陸上的傳統能源。如果引入電纜進行供電,投資巨大,且又為城市電力供應增加負擔。因此,開發可再生能源成為了解決海水淡化供水成本的有利途徑,海島海水淡化的發展趨勢在于利用海洋新能源進行驅動,海島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作為SWRO裝置的天然驅動能源。據統計,海上風能儲量為750 GW,是陸地風能儲量的3倍[33];太陽能理論儲量為每年17 000億t標準煤[34];波浪能理論儲量為7 000萬kW左右[35]。因此,針對不同海島特點,利用上述能源中的一種或幾種方式組合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海島的水資源問題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利用風光互補能源裝置進行海島海水淡化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除了海水,北方島嶼還以海冰融化為海水淡化的來源,有人曾對長興島附近的海冰融化水進行研究,認為海水結冰后可除掉大約76%鹽分,如果能加入人為干預使得鹽分進一步脫掉,可達到農田灌溉用水標準[36]。對于海島來說,增加有效供水的措施主要有在島內修建水庫、疏浚和整治河道、大陸引水、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雨水集蓄和污水回用等[37-38]。三河島目前還沒有海水淡化設施,隨著淡化成本的不斷降低,海水淡化與大陸引水相對比在價格上將日益具有競爭力,而水質比大陸引水更有保障。因此,海水淡化在三河島將是極具開發利用潛力的可用水源。
3.2 建設島上海水淡化裝置隨著海島開發的熱情日益高漲,海水淡化無疑是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根本方法[39]。搞好海水淡化站建設,對海島海水淡化裝置的研究及開發,減少地下水取水量,合理保護地下水資源,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具有非常大的社會效益[5]。就三河島來看,可以在島上建設小型的海水淡化裝置,產能只要滿足島上日常需水量即可[40]。因此,科學借鑒國內外新技術,利用島上海洋能和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作為能源進行動力輸入,不但確保能源清潔,而且保證能源持續不斷的供應,實現島上能源驅動海水淡化裝置獨立運行,陸地能源零輸入,滿足島上淡水資源需要。但是,天津地處渤海灣底,水深較淺,水動力較低,導致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等開發較困難,但具有較為豐富的風能資源,以3~25 m/s為可利用風速計算,天津有效風速小時達到7 000~8 000 h/a。同時,天津擁有良好的海洋風電裝備制造基礎,維斯塔斯、歌美颯等世界知名風電設備制造商已在天津建廠生產風電設備,由此可見,天津將成為我國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基地[41]。有了良好的技術和設備基礎,在具體發展上,可考慮在三河島選址建設風能發電項目,在風能設備選擇上要以高標準、低噪音污染為原則,以最大程度減少風力發電對近岸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42]。另外,有關資料記載,整個渤海的波浪能較差[43],但天津仍然參與了波浪能開發利用的技術研發,2011年,天津申報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液壓浮子式波浪發電裝置的研發”,順利獲得批準立項,該項目著重研究5~10 kW的波浪發電裝置,研究成果將對波浪能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因此,發展遠離陸地的獨立能源系統意義重大。
3.3 陸上淡化后向島上供水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市對外開放的前沿,海洋經濟發展在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海水淡化產業的龍頭企業,北疆電廠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海水淡化產能,同時,臨港經濟區正在打造海水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海水淡化能力正在穩步提高。可見,天津沿岸的海水淡化水源豐富,形成了一定規模,而大量的海水淡化水由于種種原因尚無法進入市政管網,淡化水的用途受到限制,導致淡化成本升高。如果能將淡化水用在海島開發與保護上,一方面節約了常規淡水資源,另一方面承接了大量的淡化水,為濱海新區海水淡化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海水淡化水只有向多種利用的方向發展,才有可能贏利。因此,應充分利用北疆電廠、臨港經濟區等大型海水淡化企業地處海岸帶地區,距離三河島較近的優勢,架設過海供水干管輸水上島或由專用船舶運水上島[44],不但可以滿足島上水資源的需要,還可以消化大量的日常淡化水。在陸上進行海水淡化,可以與制鹽產業進行關聯配套,將淡化后的濃海水進一步綜合利用,用來制鹽和提取化學物質等,不但實現了能源的梯度利用,也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了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了海水的綜合利用效率,達到了節能減排的作用。總之,海水替代淡水作為海島水源是可行的,也是城市節水技術進步的一個新途徑,它將節約大量的淡水資源,減少對市政給水量的需求,且海水作為天然水體利用方便,從而緩解城市淡水資源緊缺的現狀[31]。
近年來,海島保護與開發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海水淡化作為海島重要的淡水來源也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海水淡化會成為解決海島水資源短缺的唯一出路[45]。海水淡化前景日益廣闊,利用淡化水向海島供水將成為天津三河島開發的重要環節。天津應從戰略高度重視海水淡化,抓住良好機遇,利用有利條件,開發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的方式和模式,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1 制定海島開發總體規劃,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戰略空間“重陸輕海”是中國傳統理念的一個重要特征,長期以來,海洋教育滯后、海洋意識淡漠一直為海洋專家學者所詬病。目前,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市的氛圍熏陶下,社會公眾開始認識海洋,海洋資源的開發必然讓更多的公眾接觸了解海島和海洋,一個新型的平臺即將崛起,公眾將會把目光投向海洋,讓海島開發成為提高公民海洋意識、發展海洋文化的契機。值得注意的是,海島開發要有全局觀念,要科學協調島陸開發的整體性。海島地處大陸邊緣,離陸很近,與沿海地帶的經濟生活有較密切的聯系。因此,需要把海島開發納入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根據海島特點和條件,按照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綜合性開發保護利用規劃。同時,要重視海島開發建設戰略工程,首先要興建一批基礎設施,如水源工程、跨海(河)通道工程和新能源工程,抓緊發展經濟,擴大開放,發展海島旅游區建設、海島持續性生態系統建設等,既開發又保護,既利用又養育,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真正實現海島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戰略空間資源。
4.2 開展海島供水戰略研究,出臺海水淡化供水的相關政策國家海洋局出臺的《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天津創建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城市,建設國家海水利用產業化北方基地。因此,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戰略高度推進天津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將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列入長期發展戰略,制定階段性實施計劃和政策,及時開展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的戰略研究,結合天津實際情況,搞好淡化水向海島供水的技術路線頂層設計,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同時,為了發展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為契機,爭取有關部門在政策方面的引導和支持。海水淡化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應結合發展實際,采取具體措施,著手研究制訂投資、稅收、信貸、電價、水價等方面的具體優惠政策和激勵政策,彌補海水淡化供水投資成本高、風險大等不利因素,為培育和促進海水淡化產業提供保障和服務,以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另外,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海水淡化的宣傳,把海水淡化及向海島供水的理念滲透到各類規劃的編制中,多方動員,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聯動機制,形成共同推進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的新局面。
4.3 加強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確保向海島供應淡水的安全性海島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協調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確保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的安全性,應將海島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在三河島開發過程中,無論是拋石護岸、復原炮臺遺址、修建小型碼頭等改造工程,都會引起海島生態環境的一些變化,如果對這些變化缺乏足夠的認識,勢必造成海島生態環境惡化。同時,在島上建設海水淡化站或海水淡化裝置,直接在島上生產淡化水,隨之產生的大量濃海水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置成為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如果將濃海水向渤海灣直接排放,必然對近岸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海水淡化后的高鹽度海水排放,直接影響生物的生理功能,進而干擾食物鏈。因此,對面積不大且有自然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的三河島,應減小濃海水排放等人為的干擾,加大對海島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一方面實現海水淡化向海島穩定供水,另一方面確保供水后對海島生態的安全性,打造生態旅游島。此外,限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有效監督治理污染措施的實施,開展海島生態系統健康評估,為海島生態系統管理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4.4 實施海水淡化科技戰略,提高海島供水技術的創新能力應充分發揮天津海水淡化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聯合有關科研單位和涉海企業,利用科技興海平臺,促進政、產、學、研相結合,著力開展海水淡化工藝、島上海洋能驅動海水淡化、陸上淡化水向海島輸送等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有目的、有選擇地引進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在認真學習和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從多角度、多層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技術,加強設備的研發和推廣,形成一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高起點上提升技術開發的總體水平。另外,要加大對海水淡化及海島供水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提高設備的國產化水平,著力推進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濃海水利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業和技術研發服務業發展,引進、培育海水淡化裝備生產制造企業,逐步形成包括島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濃鹽水綜合利用在內的海水淡化產業群,以推動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此外,應以國家海洋公益性項目、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科技興海項目為抓手,做好技術研發,既要抓申報,也要抓落實,嚴格按照項目實施要求,開展項目的跟蹤檢查、指導服務,切實加強項目管理。
4.5 堅持海島開發保護并重,理順海島供水的管理體制機制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海島開發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河島作為近岸海島,應在注重保護性改造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和資源特點,突出特色旅游功能。為實現這一目標,應加大海島管理和保護的力度,堅持海島開發和保護并重,保持海島生態環境平衡和長期持續發展,建立健全法規制度,以實現海島資源持續利用,從而達到發展海島經濟的目的。同時,海水淡化要建立靈活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理順管理體制。目前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設管理完全依靠市場化運作難以發展,因此建議將海水淡化納入供水水源的整體框架之中,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歸屬專門的規劃建設主管部門及開發部門。另外,2011年兩會期間,天津市長黃興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 “天津將來完全能夠做到在更大范圍內提供淡化海水,淡化海水由天津輸送進京完全有可能”。作為環渤海區域海水淡化實力最強的城市,天津有能力將淡化海水向北京等更大范圍提供,天津海水淡化除了向三河島供水,還可以考慮向地處天津附近的隸屬河北省的海島進行供水,真正實現環渤海區域一體化發展和資源共享。因此,天津海水淡化將迎來良好的的歷史發展機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總之,三河島作為天津的唯一海島,既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在摸清海島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基礎上,根據海島規劃,堅持保護為主的原則,開展海水淡化向海島供水工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海島的經濟騰飛與合理利用,為推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建設,創造海洋開發與保護雙贏局面奠定基礎,對實現建設海洋強市的發展目標,推動濱海新區國家第三增長極發展、落實天津當好全國科學發展排頭兵具有深遠意義。
[1] 李巧稚.無居民海島管理的關鍵問題研究[J].海洋信息,2004(4):16-20.
[2] 高建.海島旅游開發模式探討[D].杭州:浙江大學,2007:24-31.
[3] 陳可馨,陳家剛.我國海島資源的持續利用[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2(1):60-63.
[4] 鮑艷紅.海島水循環經濟模式的研究與應用——以海王九島為例[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5] 王慧,沈劍鋒,張崗,等.海島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發展現狀與研究前景[J].廣州化工,2013,41(11):54-55.
[6] MALEK A,HAWLADER M N A,HO J C. Design and economics of RO seawater desalination[J]. Desalination, 1996, 105: 245-261.
[7] TULAREM G A,ILAHEE M.Environmental concerns of desalinating seawater using reverse osmo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07, 9(8): 805-813.
[8] 譚永文,沈炎章,盧光榮,等.嵊山500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膜科學與技術,2004,20(2):49-54.
[9] 林斯清.海水和苦咸水淡化[J].水處理技術,2001,27(1):57-62.
[10] PILAT B. Practice of water desalination by electrodialysis[J]. Desalination, 2001, 139: 385-392.
[11] ORTIZ J M,SOTOCA J A.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by electrodialysis: Batch recirculation operation modeling[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5, 252(1/2): 65-75.
[12] VETTER T A,PERDUE E M,INGALL E, et al. Combining reverse osmosis and electrodialysis for more complete recovery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seawater[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7, 56(3): 383-387.
[13] ABOU R M,KHALED I. Seawater desalination by reverse osmosis(case study)[J]. DesalinatioIl, 2003, 153: 245-251.
[14] 王世昌.海水淡化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15] 解利昕,李憑力,王世昌.水淡化技術現狀及各種淡化方法評述[J].化工進展,2003,22(10):1081-1084.
[16] N SHARM, PURNIMA JALIHAL. Wavepowered desalination system[J]. Energy, 2003, 29: 1659-1672.
[17] 孫業山,游亞戈,馬玉久,等.波浪能海水淡化的應用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25(2):76-78.
[18]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EB/OL].(2013-01-05)http://wenku.baidu.com/view/2eecb7c3bb4cf7ec4afedoe2.html.
[19] 張希照,張希建,張建中.大魚山島光伏太陽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水處理技術,2010,36(12):67-71.
[20] 張祥國.無居民海島開發的環境問題及其可持續利用[J].生態經濟,2011(4):165-167.
[21] 吳姍姍.無居民海島評估的必要性與特殊性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7):30-33.
[22] 劉志軍,劉金,崔倫輝.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發展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9,26(10):29-32.
[23]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66-167,229.
[24]天津檔案網.天津三河島[EB/OL].(2007-07-26)http://www.tjdag.gov.cn/tjdag/wwwroot/root/ template/main/jgsl/gsfq_article.shtml?id=4503.
[25]新華網.天津海域唯一海島實現通船到岸[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local/2012-10/20/c_113439362.htm(2012-10-20).
[26] 宮元慧,李悅錚,姜玉紅.海島旅游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及解決方案[J].中國集體經濟,2008(6):124-125.
[27] 左旭,張婷.從天津唯一海島三河島遺址生態公園規劃設計談遺址景觀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8):1-5.
[28] 湯云峰,鄧建袤.舟山大中型海島海水淡化技術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7,13(11):829-831.
[29] 范南屏,李軍,許建國,等.海島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J].浙江建筑,2007,24(4):56-58.
[30] 陳康翔,錢德雪.海水淡化在舟山海島地區的適用性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6(5):11-12.
[31] 胡海燕,鄧一兵,劉勇,等.海水用作沿海、海島地區消防供水的探討[J].水上消防,2009(6):26-29.
[32] 張士珍.沿海城市水資源戰略規劃與探討[J].山西建筑,2008,34(13):200-201.
[33] 項愛珍.中圍風能開發現狀及展望[J].電氣制造,2009(9):22-23.
[34] 崔淑卿,陳娟,楊蘇榮.我國太陽能發電前景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7):77-78.
[35] 《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電力百科全書》核能及新能源發電卷[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14-15.
[36] 徐學仁.長興島沿岸海域海冰融化水水質狀況[J].海洋環境科學,2003,22(2):33-36.
[37] 劉立軍,樓越平.舟山群島多元化供水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4(4):24-26.
[38] 劉立軍,趙紅弟,樓越平.舟山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方案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5):11-13.
[39] 王國強,初喜章,吳水波,等.小型海島海水淡化解決方案[J].天津化工,2012,26(1):32-34.
[40] 任典勇,施慧雄.海島風能海水淡化組合體系研究[J].海洋學研究,2009,27(2):111-118.
[41] 張文亮,虞子婧.淺談天津海洋能的開發利用[C]//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第一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508-517.
[42] 劉書英.河北省海島保護性開發模式探析——以唐山灣三島為例[J].河北學刊,2012,32(5):229-232.
[43] 游亞戈,馬玉久.海洋能在海洋環境測量標上的應用[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03(3):32-35.
[44] 顏朝日.海島開發區蓄洪供水系統[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7(1):48-51.
[45] 王世明,劉銀.海島開發淡化海水系統研究綜述[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3,5(1):100-114.
虞子婧(1984- ),女,天津人,工程師,碩士,從事環境科學研究。*通訊作者,工程師,博士,從事環境科學研究。
2014-11-13
S 271
A
0517-6611(2015)02-2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