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17/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美國《外交政策》12月15日文章,原題:西方應接受中國的傳媒模式香港《南華早報》宣布其被中國互聯(lián)網巨頭阿里巴巴收購。這一舉動引起猜疑,特別是在西方。有人認為阿里巴巴會為討好北京而犧牲報紙的客觀性。筆者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美國某大報一名資深記者4月份請筆者談談對亞投行的看法。筆者回答說,華盛頓誤讀了北京的提議,以為那是反美之舉。其實,由于今后幾十年亞洲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它應被視為經濟上的必需。筆者的答復未獲采用,可能是因為這不符合西方“主流”看法吧。
通常,西方媒體透過西方價值觀來看中國——換言之,中國應該怎樣,而非中國是怎樣。這會造成誤解和誤判。評判北京做什么應考慮中國自身的歷史和文化。早期,中國對外貿易是與擁有自我管轄權的國家進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世紀外國對華貿易是炮艦外交強加的。如今,中國“一帶一路”意在基于歷史經驗,在21世紀重振古代陸路和海上絲路。參與的各國將互相影響——但是緩慢的,且是基于說服和潛移默化的。
這種不干涉彼此內部操作的做法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外交原則。而西方觀察家總是認為中國的舉動是自利甚至不道德的。誠然,中國的舉動是自利的。但北京對國家間關系的做法與西方、尤其是華盛頓截然不同。與中國不同,美國是傳教士式國家,是讓別國接受其民主價值觀。西方及所有大國都應客觀分析和理解中國的態(tài)度。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也應該放在香港從一個英國殖民地變?yōu)橹袊貏e行政區(qū)的歷史背景下來看待。▲(作者為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陳俊安譯)
環(huán)球時報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