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妮
優質護理概念在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王 妮①
目的:探討白血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概念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選取100例白血病患者作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行優質護理服務,對兩組的干預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相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呈較高水平,并發癥發生率居較低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白血病患者優質護理服務概念的應用,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確保臨床安全,對保障預后和遠期生存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優質護理概念; 白血病; 護理; 應用效果
臨床血液科惡性腫瘤領域常見疾病類型中,白血病占較高病發比率,是一類克隆性疾病,由一類造血干細胞出現異常所致[1]。臨床以感染、出血、貧血及機體各器官浸潤為主要癥狀,此類患者為特殊群體,精神、心理均承受巨大壓力,對護理質量有更高要求。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在2010年啟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以“提供滿意度”為主題,重視護理工作與社會、臨床、患者貼近,向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是臨床護理部工作的目標[2-3]。本次選取白血病患者,隨機分組,就常規護理干預與優質護理概念的應用效果展開對比,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100例白血病患者,男65例,女35例,年齡14~78歲,平均(43.4±4.7)歲。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42例,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8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30例。對本次實驗均知情同意,并排除精神障礙、溝通障礙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組間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選取的白血病患者應用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對癥支持等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重視優質護理服務概念的應用,具體步驟如下。
1.2.1 營造創優氛圍 針對科內護理人員,管理者需做好培訓及動員工作,加強“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文件的學習,就創造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目的加以認識,并就“優質護理服務承諾書”進行簽署。
1.2.2 加強道德修養 重視護理人員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的學習,就良好的醫德醫風進行建立,在工作中就護理信念進行堅定和完善,使護士事業心與責任感增強,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使護理質量最大程度的提高。護理人員需有為患者主動提供服務的意識,對其基本需求予以滿足;并增強服務信心,掌握患者心理變化,使患者受益,對服務程度不斷優化,以患者為中心,促使服務質量提高[4]。
1.2.3 新型工作制度建立 針對優質護理服務,需對工作制度進行改進,制定工作標準和崗位職責,制定病房規范管理方案。依據病房特點,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定,常規,及各種事件的風險預案和應急流程。使各項制度和流程與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區的要求符合,病區環境需舒適、整潔,對服務內容加以細節化,減少噪音,對物品行規范管理,在搶救患者實施相關護理操作時,注意遮擋,除對患者隱私予以保護外,還避免影響周圍患者[5-6]。
1.2.4 細化基礎護理 就基礎護理工作予以加強,落實“首問負責制”,使原有被動護理模式向主動護理服務轉化,重視無縫隙護理,以套餐形式將基礎護理內容在每一名患者身上落實,特別是針對生活自理能力喪失、病情較重者,更要對基礎護理進行落實,強化護理工作中,基礎護理為根基、源泉,是基本功[7]。
1.2.5 心理護理干預 大部分血液病患者,有較長的治療周期,病情易復發,需多次反復住院,且不少救治成效不理想,加之實施化療藥物引發的副作用,易加強患者和家屬如抑郁、焦慮甚至絕望的負性情緒,對其配合醫護的態度和行為及康復信心造成影響,進而影響醫護成效及預后[8]。護理人員需就患者的訴說耐心傾聽,鼓勵表達內心悲傷情感,告知情緒長期低落,內環境易失衡,使病情加重,進而使患者知曉不良心理狀態影響機體康復。向其明確白血病雖難治,但醫療科技發展快,有理想的前瞻性研究報道,進而對信心進行樹立,并介紹病情已緩解的病例,重視病友間交流,全面打消患者顧慮,提高醫護配合熱情[9]。
1.2.6 飲食指導 取富含蛋白質,清淡、高維生素、高熱量、少渣、易消化飲食應用,少量多餐。避免應用產氣過多、高脂、高糖、辛辣食物。對患者對食物的要求和飲食習慣盡量滿足,以使食欲增強[10]??梢罁∏樵谶M食后適當運動,采取半臥位和坐位休息,避免餐后立即取平臥體位。
1.2.7 加強癥狀干預 (1)預防出血:為防出血的危險增加或使原有出血加重,應加強患者飲食和休息指導,若血小板計數在50×109/L以下,需增加臥床休息時間,減少活動;血小板計數在20×109/L以下或出血嚴重,需絕對臥床,加強生活干預,鼓勵取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軟食或半流食應用,保持排便通暢。避免人為造成的皮膚創傷,防止鼻黏膜干燥出血。(2)預防感染:首先,加強呼吸道感染預防,室內物品需清潔,保持空氣清新,依據氣溫變化對衣服增減,防止受涼,注意保暖,告知家屬及患者需戴口罩,對探視人數加以限制,避免接觸上呼吸道感染者或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動;其次,針對口腔感染的預防,向患者指導晨起、進餐前后、睡前需瀨口;再次,針對皮膚感染,保持干燥、清潔,避免抓傷;最后,重視肛周感染的預防,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在睡前、便后坐浴。
1.2.8 出院指導 部分患者住院期間獲得積極治療,但未在出院后強化,引發復發。急性白血病緩解后,需定期鞏固強化治療進行強調,可使急性白血病生存期和緩解期延長,對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供保證,適當加強如打太極、散步等健康活動,以使機體抵抗力提高。避免受涼,加強保暖,重視個人衛生防護,對咽部、口腔有無感染經常檢查,掌握自測體溫方法。囑患者到門診定期對血象復查,有發熱、出血及骨、關節疼痛,需到醫院及時檢查。保持愉悅心情,囑家屬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重視社會力量的幫助,提供醫保支持,幫助患者緩解經濟壓力,全面促進康復進程[11]。
1.3 指標觀察 (1)采用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調查,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2)應用護理部統一制定的評定標準評估護理質量,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3)記錄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率。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較高,并發癥發生率為較低水平,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n=50) 96.8±3.1*97.3±2.4*15.3對照組(n=50)86.1±4.289.3±3.956.3組別護理滿意度(分)護理質量(分)
臨床在治療白血病過程中,需反復應用化療方案,除機體痛苦外,精神、心理、經濟均背負較大負擔,且對家庭的幸福感造成嚴重影響,加之病情進展迅速,需對病情變化密切觀察,故使護理工作面對巨大挑戰[12-13]。
本次觀察組加強優質護理服務,優化服務流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對突發的病情變化和患者心理變化可及時發現與掌握,第一時間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在對護理安全保障的同時,使護理安全隱患減少。另外,改變服務理念,使護患關系增加,對護理人員的職責予以明確,在優質護理服務實施過程中,就經驗進行總結,依據科室專業特點,就各項服務有序開展和實施,就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模式進行轉換,提高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重視護理服務內涵的提高,為患者提供滿意、有效、安全的服務,體現無縫隙的宗旨,提高護理服務效果。在護理服務過程中,就問題進行發現,并予以糾正,監督基礎護理工作的完成情況,依據科室特點,就工作流程進行優化,使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病情,因白血病有多種突發情況,如血壓改變、呼吸改變、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均可增加死亡風險,需加家屬的護理,減少醫患糾紛[14-15]。同時,本次觀察組加強心理干預,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和遵醫依從,重視飲食指導,以增強體質,防范由便秘引發的并發癥,重視癥狀干預,如感染、出血的防范,可提高臨床安全,加強出院指導,可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家庭和社會支持,建立規范的生活習慣,防范不良事件發生。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加強白血病患者優質護理服務概念的應用,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確保臨床安全,對保障預后和遠期生存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秦娟,馮愛君,王曉琳.左旋門冬酰胺酶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不良反應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7):38.
[2]王云英.整體及重點部位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化療期感染的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6):763-765.
[3]蔡艷霞,韓雪青,劉振奎,等.小兒白血病變異表達化療后重度感染護理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3):80-81.
[4]丁敏,檀紅艷.集束化護理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期預防感染的作用[J].江蘇醫藥,2014,40(9):1113.
[5]馬印慧,韓靜,楊慧,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兒化療期間父母心理問題的循證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0):1115-1117.
[6]李淑麗,連雪英,張淑偉.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肛周感染的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45.
[7]陳麗莉.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8):209-210.
[8]蘭恒平,呂玲,楊晶晶,等.護理干預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潰瘍發生的影響[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4,20(4):320-321.
[9]周新平,夏芳.低劑量Ara-C皮下注射治療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46-47.
[10]王敏,郝冰,李少華,等.白血病患者合并口腔疾患的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2):3497.
[11] Zhou Q,Hong D,Lu J, et al.Pediatric medical care system in china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bandon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reatment[J].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14,36(12):65-67.
[12] Khwankeaw J,Bhurayanontachai R.Mortality corre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lymphoma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dmitted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t a referral center in the south of Thailand[J].J Med Assoc Thai,2014,97(Suppl 1):S77-S83.
[13]葉玲琴.27例白血病輸血小板致過敏反應的分析與護理[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54-55.
[14]余昆容,宋曉璟,張代宏.1例使用諾保思泰抗凝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9):52-53.
[15] Davis A S,Viera A J,Mead M D.Leukemia:an overview for primary care[J].Am Fam Physician,2014,89(9):731-738.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s Application in Leukemia Nursing/
WANG N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0):071-07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 leukemia nursing. Method:100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er group was treated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er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score were higher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trengthing the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oncept in leukemia nursing, can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ensure clinical safety,and it has significance to safeguard the long-term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High-quality nursing; Leukemia;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0.024
2014-12-03) (本文編輯:周亞杰)
①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 河南 南陽 473000
王妮
First-author’s address:Nanyang City Center Hospital,Nanyang 473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