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宣,陳 浩
(貴州省地礦局114地質大隊,貴州遵義563000)
瞬間堵漏劑在貴州地熱鉆井中的應用
趙華宣*,陳 浩
(貴州省地礦局114地質大隊,貴州遵義563000)
介紹并總結了瞬間堵漏劑在貴州地熱鉆井鉆遇中漏—大漏漏失的巖溶裂隙中的堵漏效果,通過鉆井作業現場實踐,瞬間堵漏劑是中漏—大漏漏層較為適宜的堵漏材料。
中—大漏漏失;瞬間堵漏劑;堵漏
在貴州省地熱資源勘查的地熱勘探井鉆井施工中,普遍存在鉆遇溶蝕裂隙地層而發生中—大漏(因泵入設備能力原因將漏量在150~300L/min視為中漏、300~500L/min視為大漏),由于鉆井設備較為簡單及操作員工不夠熟練,對快凝水泥及化學漿液堵漏的風險很高,而不得不尋求其他較好的堵漏物,常因措施失當而耗費相當多的物資和時間,致鉆井效率低、成本高和鉆井周期長,因此,選擇一種適應性強、行效較快的堵漏物以縮短堵漏停待時間,減少鉆井成本和縮短鉆井周期。
(1)堵漏材料的選取:由于中漏—大漏漏層漏失通道形態和漏失情況較為復雜,常帶有較強的地下水活動,在貴州省施工的其他鉆井進行過橋接材料堵漏,效果不佳,常規水泥+普通早強劑堵漏待凝時間長,通過分析和調研,引入了瞬間堵漏劑堵漏,通過近幾年的實際應用,效果較為明顯。單純的瞬間堵漏劑與水混合后堵漏,凝固時間太快(資料介紹10min初凝,堵漏實施后可在30min后進行鉆進工作),堵漏工作中其他措施時間難以跟上,因而,瞬間堵漏劑堵漏通常與水泥一起混合使用,其配比不同,初凝時間變化較大,其配比加量根據漏層深度、具體的堵漏措施確定,混合物的初凝時間與瞬間堵漏劑堵漏與水泥加量比相關,見表1。
(2)試驗及配制:堵漏瞬間堵漏劑+水泥混合物的水灰比,生產廠家推薦的水灰比為1∶1,在貴州省遵義市中部地熱水資源整勘查CK4井的一開的55.9~58.77m井段(漏失量150~200L/min、地層婁山關白云巖、地下水活動較強)的現場堵漏試驗中(地表試樣、井內注漿液),按表1序號8的比例配制堵漏漿液,送入漏層后12h試鉆,在揭穿堵漏層時均未見漏失,向下鉆進10min后,出現漏失,且越漏越大,分析是凝結體因水灰比大、密度低(堵漏漿液密度1.4g/cm3)而強度低,在鉆井過程擾動而破壞。為此,需減小水灰比來增加堵漏凝結體的強度,減小水灰比后可泵性差,難以泵送至漏層,而改為投入方式,即“瞬間堵漏劑+水泥”球的堵漏方式,效果良好。

表1 瞬間堵漏劑、水泥加量與初凝時間的關系表
(1)瞬間堵漏劑+水泥球堵漏:將瞬間堵漏劑和水泥按一定配比拌合均勻,加適量水拌合后裝入袋中,投入井內至漏層,下鉆具擠壓將球袋破壞和堵漏物一起擠入漏失通道(裂縫),混合堵漏物在裂縫口附近與裂縫壁固結為一體而封閉漏失通道,如圖1所示。
(2)堵漏技術措施:
①瞬間堵漏劑+水泥球的水灰比應控制在0.35~0.4,水泥球直徑應小于漏層井段的井徑的1/3;
②應按批量將一次性瞬間堵漏劑和水泥球拌合均勻后再加水,避免濕水時間長在影響鉆具擠壓前初凝而影響擠壓效果;
③在水泥混合球投入井內后即下鉆擠壓,使堵漏混合物擠入巖層裂縫,在裂縫中固結而封閉漏失通道;
④瞬間堵漏劑與水泥加量的比例,漏層深度為100~200m,按水泥∶瞬間堵漏劑=(7~8)∶1,深度增加時,根據下鉆擠壓所需時間+投擲時間進行進行調整;
⑤對裂縫較大的漏失通道,為增加堵漏效果,可在水泥球混合物物的拌制中加惰性材料,同時裝球編織袋在鉆具擠壓碎小后也變為固結物的橋接材料。
在貴州省遵義市中部地熱水資源整勘查CK4井試用效果良好后,連續在后續的地熱井施工中的中至大漏層進行應用,堵漏效果見表2、表3。

圖1 水泥球鉆具擠壓堵漏示意圖

表2 貴州省部份地熱井中漏漏層瞬間堵漏劑+水泥堵漏措施及效果表

表3 貴州省部份地熱井大漏漏層投球堵漏措施及效果表
從表2數據統計分析,對中漏型漏層堵漏,用瞬間堵漏劑+水泥球+惰性材料球堵漏是成功的,且待凝時間較短,減少了停待時間,比較有利于鉆井周期。
從表3數據統計分析,對大漏型漏層堵漏,用瞬間堵漏劑+水泥球+惰性材料球堵漏是成功的,且待凝時間較短,減少了停待時間,比較有利于鉆井周期。
(1)瞬間堵漏劑+水泥球+惰性材料球堵漏對于中漏—大漏的漏失地層堵漏是成功的、適宜的和可行的;
(2)瞬間堵漏劑+水泥球+惰性材料球堵漏,待凝時間較短,減少了停待時間,有利于縮短鉆井周期;
(3)瞬間堵漏劑是中漏—大漏漏層較為適宜的堵漏材料。
PE252
B
1004-5716(2015)10-0023-03
2014-10-21
趙華宣(1968-),男(苗族),貴州思南人,高級工程師,現從事地熱鉆探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