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霞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區研究中心,山東東營257015)
長嶺凹陷正蘭地區青山口組沉積相研究
劉洪霞*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區研究中心,山東東營257015)
利用錄井、測井及地震資料,對長嶺凹陷正蘭地區青山口組沉積相進行綜合研究,確認其為三角洲相沉積,并可進一步劃分為三角洲平原亞相(發育分流河道、決口扇、分流間灣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緣亞相(發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間灣、河口壩、遠砂壩等微相)。并分析了目的層青二段Ⅲ砂組沉積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沉積相;青山口組;長嶺凹陷;正蘭地區
長嶺凹陷正蘭地區青山口組屬松遼盆地南部的白城沉積體系,該沉積體系位于長嶺凹陷的西北部,水系為南東流向,為遠物源緩坡河流—三角洲沉積體系[1-2]。目前,隨著長嶺凹陷的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在正蘭地區部署的正1井和SN191井都獲得了油氣顯示,由于該地區構造圈閉不是很發育,因此,巖性圈閉是重點勘探目標,而準確識別主要目的層段的沉積相類型、詳細分析沉積相帶的展布特征無疑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3]。因此,深入研究青山口組沉積相對研究區后期的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長嶺凹陷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南部,正蘭地區位于長嶺凹陷西部斜坡蘇公坨緩坡帶上(圖1),自晚白堊世以來,該區坳陷層發育了青山口組(K2qn)、姚家組(K2y)、嫩江組(K2n)、四方臺組(K2s)、明水組(K2m)、泰康組(N2t)和第四系(Q)蓋層沉積。其中,青山口組是研究區內最重要的含油氣層位,發育自生自儲的巖性—構造復合油氣藏。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研究區青山口組劃分為三段[4]。青一段地層頂部發育深灰色泥巖;中部及下部為灰色粉砂巖夾深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青二段地層上部發育深灰色、棕紅色泥巖、灰色粉砂質泥巖夾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下部發育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夾薄層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青三段地層主要為棕紅色泥巖夾灰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青二段是本區的重點產油層位。
正蘭地區青山口組主要發育三角洲相。根據測井相等資料進行沉積微相劃分,分析各沉積微相特征。
2.1 三角洲平原亞相
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的湖平面以上部分,可識別分流河道、決口扇和分流間灣3種微相類型[5-7]。三角洲平原亞相主要分布在青三段、青二段的上部。

圖1 正蘭地區構造位置圖
分流河道:以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常含泥礫、碳屑和樹干化石等。砂巖中常見槽狀和板狀交錯層理,并且其規模向上變小。底部具沖刷構造,發育有河床滯留沉積。河道側向遷移形成典型的向上變細的正粒序。測井曲線為中—高幅微齒化箱形—鐘形組合,底部常為突變,頂部漸變[5-6](圖2)。

圖2 分流河道測井微相模式(SN190井)
決口扇:主要由小型槽狀交錯層理砂巖相和砂紋層理粉砂巖相組成,為低中幅、極扁鐘形或指形、極薄層(<1.5m)、底突頂突—漸變特征[5-6](圖3)。

圖3 決口扇測井微相模式(SN190井)
分流間灣:巖性主要為泥巖,中夾少量透鏡狀的粉砂巖和細砂巖。為最低幅、直線形或直線夾指形、大套—厚層特征[5-6](圖4)。

圖4 分流間灣測井微相模式(SN193井)
2.2 三角洲前緣亞相
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物比三角洲平原亞相細,可識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間灣、河口壩、遠砂壩4種微相類型[5-7]。三角洲前緣亞相主要分布在青一段、青二段的下部。
水下分流河道:為三角洲平原亞相的分流河道向湖泊的延伸。沉積以細砂巖或粉砂巖為主,發育塊狀層理、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和變形構造。河道底部常具沖刷面,內部由多個正向成因單元無規則疊覆而成,內部粒度變化大,總體上呈現向上變細的正粒序特征。測井曲線常呈箱型、齒化箱型、鐘型、齒化鐘型和圣誕樹型[5-6](圖5)。

圖5 水下分流河道測井微相模式(正1井)
水下分流間灣:為水下分流河道之間的湖灣地區,屬于低能沉積環境。以灰綠色或灰色泥巖、泥質粉砂巖為主,偶見粉砂巖薄層,發育水平層理、變形構造。測井曲線為低幅齒形,齒中線平行下傾[5-6](圖6)。
河口壩:是河流帶來的物質在河口處由于流速的降低而堆積而成的,巖性以中細砂巖、粉砂巖為主,局部有泥巖和粉砂質泥巖,構成向上變粗的序列,層理構造有小型交錯層理、大型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層理規模向上變大。電性曲線為高幅度的鐘型和漏斗型為主[5-6](圖7)。

圖6 水下分流間灣測井微相模式(SN193井)

圖7 河口壩測井微相模式(SN191井)
遠砂壩:以泥質粉砂巖和泥巖互層為主,發育水平層理、波狀交錯層理和脈狀—波狀—透鏡狀復合層理。該區分布局限,常呈反旋回特征,測井曲線變化幅度較小,略呈齒狀漏斗形[5-6](圖8)。

圖8 遠砂壩測井微相模式(正1井)
綜合單井相、剖面相分析,依據地震、錄井、測井、巖芯等信息相結合對正蘭地區主要目的層青二段Ⅲ砂組進行了沉積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青二段沉積微相的特征是:物源方向主要來自西北部太平川—通榆方向,砂體具有向湖進積的特點。
3.1 地震屬性分析及效果分析
地震屬性應用的主要原理就是提取地震目標異常,通過稀疏井點處建立的地震屬性與儲層特性的關系,以達到儲層定性預測的目的[8-9]。
利用LandMark地震解釋系統的地震層間屬性參數的提取功能,針對主要目的層青二段,采取對T13及主要含油層位沿層上下開時窗提取振幅等地震屬性數據。通過這些地震屬性數據的平面顯示圖,對地震屬性進行了層間地震屬性研究,再對各種試驗結果進行綜合對比分析,最終優選出了效果較好的地震屬性對儲層進行了定性預測,主要為平均反射強度。所有基于屬性的預測均依托于大量的井—震緊密結合以及屬性—沉積相標定,不同屬性色標對沉積相的響應有很好的對應關系,通常振幅類屬性中的強振幅、高能量值顯示為紅黃色,代表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緣河口壩砂體的展布,藍、紫色代表低振幅、低能量值,代表前三角洲或穩定的湖相沉積。
3.2 青二段Ⅲ砂組微相特征
青二段時期,湖水開始向盆地方向退卻,三角洲沉積體也隨之向前推移,西南保康、東南懷德甚至西部通榆物源都逐漸伸入本區,隨著湖水的下降,青二段自下而上三角洲沉積范圍逐漸擴大,向北東推進,工區內發育三角洲沉積為主、濱淺湖為輔的沉積體系。Ⅲ砂組時期,湖水略有回升,三角洲砂體也略向岸退縮,砂巖分布范圍有所縮小,沉積相帶以三角洲沉積為主,西南地區發育三角洲平原相帶,中部以北地區大部分發育三角洲前緣相帶,砂體疊合連片分布,縱向上呈復合正旋回巖性組合。
正蘭地區青二段Ⅲ砂組時期主要為三角洲前緣沉積,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側緣、水下分流間灣及河口壩發育,微相顯示物源主要來自西北部。
通過單井沉積相、地震屬性等分析認為,研究區青山口組主要以三角洲沉積為主。三角洲相主要發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緣2個亞相,三角洲平原亞相可劃分為分流河道、決口扇和分流間灣3種微相,三角洲前緣亞相可劃分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間灣、河口壩和遠砂壩4個微相。
[1]王永春.松遼盆地南部巖性油藏的形成和分布[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2]沈安江,康偉力,王艷清.松遼盆地南部白堊紀層序地層與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3]魏兆勝,宋新民,唐振興,等.大情字井地區上白堊統青山口組沉積相與巖性油藏[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7,34(1):28-33.
[4]陳杏霞,曲前中.長嶺凹陷坳陷層地層特征[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2(13):62.
[5]張大偉.松遼盆地南部長嶺凹陷中淺層巖性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2006.
[6]姜在興.沉積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7]馮增昭.沉積巖石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8]陳冬.地震多屬性分析及其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2008.
[9]陽飛舟,崔永福,李青.地震屬性分類及其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2):94-97.
TE122
A
1004-5716(2015)01-0067-04
2014-02-17
2014-02-18
劉洪霞(1976-),女(漢族),黑龍江海倫人,工程師,現從事油氣地質綜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