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3季度,廣西就業工作進展順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需要關注的問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同比下降,就業壓力有加大趨勢;人力資源市場求大于供,結構性矛盾突出;重點人群就業壓力大。2015年第4季度城鎮就業有望持續趨穩,對實現全年城鎮就業工作目標持樂觀態度。在第4季度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應著重于穩定和新增就業、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一、2015年1—3季度廣西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2015年1—3季度,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同比下降了2.09%,城鎮登記失業率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雖然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略有下滑,但就業形勢總體基本保持穩定。自治區2015年就業工作目標得到穩步推行。
1.全區城鎮新增就業392058人,1—3季度完成全年計劃的98.01%,超過進度要求23.01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各市均已完成進度要求(見圖1)。
40
20
0][39.21][2015年1-9月][2014年1-9月][98.01%][39.21][0.79][1.99%][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務
][41.30]
圖1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執行情況(單位:萬人)
2.全區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7118人,完成全年計劃的96.4%,超過進度要求21.4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各市均已完成進度要求(見圖2)。
5
0][7.71][8.25][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015年1-9月
完成][2015年10-12月任務][7.71
96.40%][0.29
3.60%]
圖2 ? 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計劃執行情況(單位:萬人)
3.全區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1151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07.76%,已經提前完成全年計劃。分地區看,各市均已完成進度要求(見圖3)。
3
2
2
1
1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2.16][2.44]
圖3 ? 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計劃執行情況(單位:萬人)
4.9月底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7%,低于年度控制數1.53個百分點,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年度計劃目標4.5%以內。分地區看,各市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年度目標內(見圖4)。
3.15%
3.10%
3.05%
3.00%
2.95%
2.90%
2.85%][2014年9月底][2014年底][2015年3月底][2015年6月底][2015年9月底][2.97%][3.01%][3.14%][3.15%][3.15%]
圖4 ? 城鎮登記失業率計劃執行情況
5.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60.84萬人次,完成全年計劃的101.4%,已經提前完成全年計劃。分地區看,各市均已完成進度要求(見圖5)。
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5年1-9月][2014年1-9月][68.49][60.84]
圖5 ?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
計劃執行情況(單位:萬人次)
(二)就業創業培訓促就業作用體現明顯
據統計,1—3季度全區職業培訓累計217957人,培訓后實現就業92979人。其中就業技能培訓為17.62萬人,培訓后實現就業85357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28萬人;創業培訓2.89萬人,同比增加8.99%,培訓后實現就業7622人,成功創業4491人。
(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全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已完成自治區、市、縣(市、區)三級聯網,并不斷延伸至基層平臺,目前,全區共有1150個鄉鎮(街道)、1263個行政村(社區)、274所培訓機構實現聯網,依托廣西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廣西勞動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全區就業創業失業登記、公共招聘求職、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資源、各項補貼申請等實現動態管理和信息共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同比下降,就業壓力有加大趨勢
今年上半年,廣西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初步核算,上半年廣西生產總值6769.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但是,就業壓力在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中有增大趨勢。1—3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39.21萬人,同比下降了2.09%。同時,根據廣西人才網聯系統中用人單位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67%,需求人才數比去年同期下降8.15%,求職人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3%,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外部市場不景氣傳導到國內,波及出口產業,用工需求減少;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受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環保成本激增、產品國際價格走低、勞動力成本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減產、停產或向境外轉移,造成崗位流失;三是廣西沿海地區核電、鋼鐵等重大項目仍在前期建設中,預期的促進就業作用未能完全顯現。
(二)人力資源市場求大于供,結構性矛盾突出
2015年1—3季度需求總人數110.45萬人,同比增加4.67%;登記求職人數79.58萬人,同比增加7.63%;求人倍率1.39,同比下降0.03,人力資源市場總體呈現求大于供。1—3季度人力資源供求矛盾比較明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密集型企業缺工嚴重。全區勞動密集型企業仍然普遍存在著季節性、行業性和結構性缺工。如1—4月是蔗糖企業生產旺季,對普工需求量較大,造成季節性缺工。制衣、制鞋、電子元件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行業性、結構性缺工依然突出。
2.“招工難”和“求職難”并存,結構性矛盾突出。當前,一方面企業用工條件要求與求職人員自身素質存在差距,不少求職者素質與就業崗位不相適應,特別是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術性職業所需要的高素質勞動力短缺,但另一方面,新成長勞動力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成長環境較好,求職期望普遍過高,傾向到工作環境比較舒適、工作體面、收入較高、就業條件更好并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就業,表現出“求職難”與“招工難”現象同時存在的困境。
(三)重點人群就業壓力大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民工就業、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壓力相互交織的基本狀況仍將長期存在。以2015年情況為例:一是高校畢業生持續增加。2015年全區高校畢業生接近20萬人,比2014年增加1萬多人。二是一段時間內受產業優化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影響,部分產業工人難以適應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可能陸續成為新的失業群體。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區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67家,涉及在崗職工1.57萬人。三是老一代農民工是企業裁員的主要對象,這部分人員年齡偏大、技能單一,返鄉后難以重新就業,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困難,就業及養老問題存在很大隱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統籌基金以本人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這樣就造成了返鄉農民工的實際利益受損;同時,務工輸出省區將面臨未來長期的資金支付壓力,部分地方甚至存在不愿意為返鄉農民工接續養老保險的現象。
三、對2015年全年就業形勢的判斷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斷,可以認為,2015年第4季度廣西城鎮就業持續趨穩,對實現2015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的就業工作目標持樂觀態度。但也應看到,2015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廣西就業工作面臨經濟新常態、處于經濟增速換檔期和結構調整陣痛期的疊加考驗,就業形勢仍然嚴峻。新增就業減少、就業結構性矛盾、重點人群就業困難會同伴相隨,問題的復雜性也會有所加大。對此,應有足夠的估計和有效的應對。
四、應對失業風險的對策建議
根據對2015年1—3季度就業形勢的分析和對2015年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就業走勢的判斷,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國家層面
1.建議國家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辦法,降低企業負擔,解決農民工養老的后顧之憂。
2.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的扶持力度。一是在項目數量及資金安排上給予更多的傾斜,提升基層就業服務能力,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均等化”和“零距離”的服務,促進勞動者在城鄉間的自由流動,使其在競爭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勞動力的價值。二是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逐步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勞動力資源配置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有效對接。
3.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的有關政策規定,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作用。一是將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的政策覆蓋面擴大到所有積極穩崗、增崗的困難企業。二是加快《失業保險條例》修訂,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基金使用范圍,給予地方對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的一定權限。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國性失業預警制度,建議將廣西納入失業預警試點地區。
(二)自治區層面
1.加大就業優先支持力度,積極穩定當前就業崗位,鼓勵與支持新增就業。一是加大財政投入,給予新增就業崗位的企業相關補貼。二是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提供更多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公益性崗位、社區工作者等新增就業崗位。
2.加大高校畢業生等就業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繼續把高校畢業生放在整個就業工作首位,加大力度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繼續開展就業見習,加大對困難畢業生幫扶的力度,對重點就業群體實行跟蹤服務,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3.加大扶持農民工創業工作力度。在落實好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扶持農民工創業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完善有關政策,加大農民工創業扶持力度,以創業帶動就業。主要有:一是加大農民工創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從“水、電、路、廠房”等方面入手;二是簡化創業場所登記手續,推進“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改革;三是進一步落實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措施,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力度;四是加強創業培訓,將返鄉農民工等納入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切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4.整合培訓資源,加強培訓促進就業。在原有資金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的基礎上,統籌使用好各部門現有培訓資金,依托各類職業院校和定點培訓機構,突出勞動者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訓,對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的城鄉勞動者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確保參加培訓后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中級職業技能。
5.繼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全區招聘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加強農民工境外就業服務工作,繼續推進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力爭今年年底前全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實現自治區、市、縣三級全覆蓋,逐步向鄉鎮、社區(行政村)延伸。
(撰稿人:吳仕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