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華
摘要:經典書籍,是人們智慧和經驗的沉淀,學生暢游經典,能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給予師生的心靈慰藉和人生的思考。
關鍵詞:師生共讀;群體研讀;反思回讀
一、誦讀的意義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愛好經典閱讀,我們渴望光明,身陷絕境,也能不斷進取;愛好經典閱讀,我們審閱生命,百年之后不因荒廢人生而感慨羞愧;愛好經典閱讀,我們才能志向高遠,不斷前行。不論何時何地,書籍都會給予我們心靈的振奮,就像黑夜里的燈塔,指引我們人生的航向。而師生共讀一本書,就是為這場閱讀盛宴揭開了序幕。讓這些小書蟲在書香的滋養下兌便成為一只只斑斕的蝴蝶。學生的人生必定因悅享經典而 陶然其間,因為那是比陶淵明尋到的更曼妙的桃源!
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引領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呢?有很多辦法,讓孩子們和書籍交上朋友,那么,就讓我們教師把孩子們帶進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樂園,點燃共度心燈,漢子們也會成為一個幸福的讀書人,浸潤書香,幸福成長。
二、鋪設共讀之路
1、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是牽引學生踏上博覽群書之路,各個年級選書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目前的閱讀水平等等,要慎之又慎。低年級學生適合閱讀篇幅短小的故事,教育契機也容易把握,中高年級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認知能力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選擇書籍要富有內涵,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班四年級選擇的童話分別是《木偶奇遇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木偶奇遇記》是著名的意大利童話,作者是卡洛·科洛迪,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會說話的小木偶。小木偶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而貧窮的木匠,非常愛他。可是小木偶很不聽話,還常常撒謊。經過長長鼻子、長出長耳朵、鯊魚肚中系列的歷險和小仙女的指點后,小木偶變成了一個乖巧、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并如愿變成了真正的小男孩!這樣離奇的故事情節,超出常人的想象力對剛剛開始整本書閱讀的孩子無異于良藥秘方。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這本書中既有尼爾斯變成精靈聽懂動物語言隨著大雁旅行的離奇情節,又有地理、歷史、風俗及動物特征的描述,學生在關注離奇情節的同時,也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瑞士迷人的風光圖片,使閱讀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學生的閱讀也由關注細節語言過渡,風景如畫,妙語連珠。
2、制定閱讀方案
我們教師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共同研討,共同備課選取專題,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方案。最初我們共讀《木偶奇遇記》大致分為四個環節,即共同初讀、個性化細讀、群體研讀、反思回讀。設計的研討專題也以情節、人物為主。后來我們讀《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加進了以讀促研環節,關注師生的共同提高。設計的研討專題也在情節、角色基礎上加進了地理、歷史知識的探究。到了四年級共讀《柳林風聲》,《柳林風聲》被譽為英國散文體小說的典范。作者是肯尼斯·格雷厄姆。通過四個小動物把自然風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找到了對于家鄉自然風景的喜愛。我們在吸取前兩學期的經驗基礎上關注了整個環節氛圍的營造,以“靜聽柳林風聲”為線索,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即:向往柳林(查找資料,制定方案)—漫步柳林(設計導讀,共同初讀)—情系柳林(個性化細讀)—暢談柳林(群體研讀)—回首柳林(反思回讀)—難忘柳林(以讀促研)。使整個共讀融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讓導讀做引領
導讀是讀書的第一站,選擇不同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木偶奇遇記》呈現小木偶長出長鼻子,長出驢耳朵吸引學生的議案球,讓學生提出疑問吸引學生的眼球。而《柳林的風聲》要滲透一些讀書方法,也要把旖旎的自然風光圖片,加上老師的配樂解說,把孩子們帶進泰晤士河畔的那片柳林。同時看目錄編故事,在老師的引導下,激發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是他們喜歡上這本書。
4、師生共讀書
在師生共讀階段,我們去感受每一個小故事,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畫面,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然我們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歡喜,一起憂慮,讓學生能敘述一個個畫面,給予學生的鼓勵和收獲,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然后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同時提倡孩子們個性化閱讀,在博客專欄發布專題之家,讓學生們在專題下留言,交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們很有想法,彈出了對自然的熱愛,對作品的喜愛之情,每一個學生的讀書水平都有提高。學生們還展示了自己讀書的收獲,主要采取表演的形式,《木偶奇遇記》的群體研讀課上,交流離奇情節達到了高潮。《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角色討論。《柳林風聲》無論是友情和角色交流,學生們說、講、演樣樣在行,令人驚喜。更讓我感嘆的是品味作品的語言匯報課,我預設孩子們的起點會很低,因為三年級的孩子品味名家作品能力有限,沒想到他們卻讀得十分投入,說得頭頭是道,我想這就是讀書產生的神奇魔力。孩子們在面對面的交流討論中不僅加深了對本書的理解,也學到了閱讀的方法,提高了語文素養。群體研讀環節是與書的更深層次的交互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在聆聽同學的觀點基礎上,更豐富了自己的觀點,甚至觸動心弦。學生們寫續集,做PPT,畫插圖,做讀書報,潛移默化,樂在其中。
5、讀書有收獲
師生攻讀一本書,收益的不僅僅是教師,更多的引領學生步入讀書的殿堂,讓他們有了更多的讀書體驗,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課,像清泉一樣汩汩的滋潤著學生們的心田,這就是師生共讀的目的。
三、浸潤共讀馨香
師生共讀一本書,就是在學生時期,教師做一盞指引熱愛經典書籍的燈,帶著孩子們暢游書海,他們通過優美的文字,與每一本書中的主人公真心對話,詮釋著經典魅力,一些年后,他們讀過的書會褪色,但是知識永不褪色,因為他已經印在了心里,他們成長路上“悅”賞經典的腳步會更加從容。時光流逝,人們對生活的信念永存,但愿孩子們對書的執著永不褪色!同時也對孩子們進行了人文教育,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