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化對城鄉一體化的影響
馬金鵬,馬尚平
(浙江海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舟山 316021)
摘要城鄉一體化是調解中國城市與農村2個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系統的主要方式,其將于未來全球網絡化的背景下產生廣大和重要的影響。介紹了網絡化與城鄉一體化的內涵以及其內在聯系,并深入剖析網絡化對城鄉一體化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化;城鄉一體化;影響
中圖分類號S-9
作者簡介馬金鵬(1990- ),男,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及管理。
收稿日期2015-06-09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for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MA Jin-peng, MA Shang-ping(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21)
Abstract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the main way that coordinat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it will produce vas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network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twork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its inner link,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to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Key wordsNetwork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fluence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社會等各方面發展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長期工業與農業的收入相當不平衡,且城市與鄉村的經濟水平也逐漸拉大,這已然成為阻礙我國經濟進一步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此外,這種逐漸深入的城鄉二元結構也慢慢開始影響到中國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效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在中國現階段正確地了解城市與農村的內在聯系,選取適合其發展的模式,努力推進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交流,減小城鄉協調的元素之間的差距,對城市與農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
城鄉一體化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為了讓農民共享現代文明,實現共同富裕,達到城鄉社會經濟之間相互協調融合。即若讓城鄉居民過上平等的現代生活應采取怎樣的手段和方式。互聯網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如神經網絡一樣把全世界都融和到一起來,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信息交流。網絡化是一場新的革命,它帶來的是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經濟活動空間及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全球實行聯網的時代里,利用網絡溝通交流,實現網絡化,使得我們的效率提高了。誰擁有了網絡信息,誰就抓住了世界經濟的脈搏,誰掌握了技術,誰就會獲取競爭優勢,與網絡化相匹配的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這兩者對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步都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1網絡化與城鄉一體化
網絡是將各個節點和線路互相連接起來的一個整體的立體聯絡圖,能夠探究在不同空間里之實體的內在聯系狀態及其變化趨勢[2]。節點是作為網絡最核心的部分,堪比人的心臟,而線路則是連接各個節點的紐帶,通過線路來傳輸信息。各個節點既可以在一個平面上,也可以在不同平面上,這說明聯絡圖既可以是二維的,也可以是多維的。用區域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來解釋,網絡是代表著不同地域之間互相關聯的一個管道,無論是物質之間還是非物質之間,相互關聯起來構成關聯系統或是關聯組織。網絡并不是絕對靜止不動的,它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其持續發展變化的這種動態過程即為網絡化。
網絡化是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模式。網絡化發展模式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如城鄉空間化、產業組織網絡化與政府機構網絡化等。這也表明局域網絡并不只是單純從技術層面所理解的網絡,更重要的是其也能與社會組織關系相結合。因此,網絡化一方面可以當作是一個發展過程,另一面也可以作為一個發展目標,同時也是代表著某種潛在的制度與成立的契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化既是一個高效率的運行過程,又是一個有效的整合信息。也就是說,在各種形式網絡的支持下,區域已然作為全球和地方層面上的一個高效運轉的空間單元。要想實現區域的網絡化戰略,就需要將各級網絡節點作為核心,根據不同方面的要求,全面推進區域向城市化方向發展,逐漸建立起一個動態的、開放的、富有彈性的空間分工格局和協作的網絡。重點是做好網絡結構與各個節點之間的協調能力,特別是要做好核心網絡,加強其協調各個節點的功能,促進物質與信息的流通。
城鄉一體化將城市和農村的相關資源與各種生產要素融合到一起,進行合理分工,相互協調,以實現城鄉經濟、生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后工業社會信息網絡化的大浪潮襲來,在中國城鄉一體化逐漸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時,應分析網絡對中國發展城鄉一體化有什么影響,加快現有不合理城鄉關系之間的轉型。從區域空間發展與監管機構相結合的角度出發,發揮城鄉關系耦合效應的聯動性,實現相應的流程并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從而促進城市與區域的社會與經濟組織的協調發展。
2網絡化對城鄉一體化的影響
2.1促進新型城鄉地域經濟的協調聯動發展按照如今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趨勢,高新技術產業已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設置在基礎設施良好、周邊環境優美的農村地區,將其作為城市與鄉村連接的樞紐,來實現以城市的發展促進農村的發展的愿景。
從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將會采用工業園區發展的結構布局以代替傳統的零散分布的產業布局。因此這些工業園區的出現能夠暫時緩解中國緊張的就業形勢,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可為中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可靠保證,并且可以提高中國農村居民的基本素質。可見,相關的園區布局也需要迎合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漸漸融合到現在網絡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借鑒成功城市之經驗,最終實現城鄉地域經濟協調聯動發展的目標。
2.2加快產業化,促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長期以來,由于信息交流不暢通,我國農業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十分困難。可通過信息網絡向農民傳授技術,提供市場信息,引導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將分散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市場連接起來,為農民提供網上管理服務。農業信息網絡將為我國入世以后的農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農業信息網絡將縮短農民與國際市場的距離,增強農副產品的競爭力。
區域城鄉發展需要依靠產業的推動,而產業的發展需要另一個助推力,即產業網絡化。產業網絡化主要是通過協調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合理分工及關聯發展,在非空間層次方面形成有機的產業鏈,在空間層次方面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產業密集群,從而形成一個有序化的過程,這是其意義所在。區域城鄉的產業網絡化進程需將城市網絡化作為基礎,依靠城市網絡的基礎設施,慢慢地推進鄉村網絡化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實現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加快城鄉產業網絡化之進程[3]。
2.3推動市場網絡化有助于處理城鄉要素之間高效互動的關系市場網絡化是一種時間和空間共同進行的過程。這表明其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有更多的種類,是一個相關之間協調性漸漸增強及市場逐步完善、市場空間結構層次不斷清晰、核心競爭優勢逐步擴大的過程。中國目前城鄉經濟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城鄉之間有著明顯的二元結構差距、城鄉市場分割、城鄉市場的流通體制不順暢等問題。因此,需推動市場的網絡化,逐漸改善城鄉要素之間不連通的關系,促進其互動高效的發展。
2.4促進了城鄉思想觀念的融合及城鄉文化的創新在信息網絡的經濟時代,城市與農村的聯系通道已暢通,促進城市的物質文明與思想觀念發生改變,進而向鄉村地區快速擴散。以現代都市文明作為代表的城市文化與以民間傳統文化作為代表的農村文化,剛開始會起沖突,但最后都會相互融合。在現代網絡信息化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的群眾也漸漸能夠接受城市文化中的某些先進的、積極的文化思想與意識觀念,鄉村地區的民族傳統文化同樣也能吸引城市群眾的眼球。這正是因為城市和農村信息傳播的多樣化及便捷,能及時、有效地加強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溝通,促進城鄉觀念的融合。
2.5增強了城鄉地域生態系統可持續性與可調控性在全球網絡信息化的社會,城市文明漸漸在各個城市普及,然而仍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城市環境問題。正是因為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才使得人類意識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如此重要。人們不斷在探索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以便尋求一條促進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可持續道路。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城市與農村聯系得更加緊密,縮小城鄉二元結構的差距,它們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更好地為解決與控制城鄉地域生態環境系統提供信息保障與技術支持[4]。
3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區域一體化的共同發展,城鄉一體化作為一種空間地域形式應運而生,對提升中國發展城市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網絡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中國城鄉一體化將會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在充分利用現有網絡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背景下,這將會成為中國城鄉一體化過程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高云虹,曾菊新.城鄉網絡化:統籌城鄉發展的現實選擇[J].開發研究,2006(1):89-92.
[2] 張萱.縣(市)域城鄉網絡化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學院,2008.
[3] 趙莜菊.論信息化推進城鄉一體化[D].成都:四川大學,2006
[4] 曾菊新.現代城鄉網絡化發展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GB/T 7714-2005電子文獻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示例:
[1] 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1995-05-17].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2-08].http://www.oclc.org/ah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ata:Dublin Core[EB/OL].[1999-12-08].http://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