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勛 王紅娟 毛迎新 譚榮榮 楊先進 雷該翔 龔自明



摘要:通過進行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專用緩釋配方肥UFA及UF3試驗,以明確茶樹簡化施肥、省工節本和提質增效的可行性。結果表明,與傳統施肥相比,茶樹施用專用配方緩釋肥后前期產量相當,后期生育加快,能提高產量;能夠提高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增進茶葉品質;緩釋肥UFA處理比傳統施肥增收1 380元/667 m2,增幅為29.36%,緩釋肥UF3增收1 450元/667 m2,增幅為30.85%。
關鍵詞: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緩釋配方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S571.1;S145.6;S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2-5625-04
Abstract: A trial was conducted by using slow-release formula fertilizer(SRFF) UFA and UF3 in Wuhan cit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low-release formula fertilizer on tea[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plant and ascertain the possibility of simplifying fertilize, saving labor, raising quality and y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chnology of using SRFF could saving labor, enhancing quality and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tilizer as UFA and UFS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income by 1 380 RMB/667 m2(29.36%), and 1450 RMB/667m2(30.85%), respectively.
Key words: tea[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slow-release formula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ffect
在農業生產中,由于施肥不當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等原因,肥料投入后往往出現一定的經濟損失和對環境的污染。近十年來,中國茶葉的總產量隨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長,但單位肥料增產率卻隨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顯遞減,究其原因是肥料利用率低,造成經濟上損失嚴重[1-3]。據測算,中國在化肥當季利用率方面,氮約30%~35%,磷約10%~20%,鉀約35%~50%[4]。“十一五”以來中國對新型肥料的研制與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5-7],緩釋肥料(Slow-release formula fertilizer)就是其中重要創新成果之一。緩釋肥料能有效控制養分的釋放速度,延長肥效期,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施肥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因而成為世界各國肥料研究的熱點。湖北省武漢市是國內綠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為了加快武漢市周邊地區生態茶園建設進程,提高茶葉產量,改善茶葉品質,使產出的茶葉達到綠色食品要求,課題組進行了茶園施用緩釋肥的效果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時間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地點在武漢市江夏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試驗場茶園;供試品種為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cv. Fuding Dabaicha],茶園當年定植苗為實生苗;試驗地為紅壤土,肥力中等,土壤pH為4.8。所用緩釋肥UFA、UF3都為武漢綠茵化肥有限公司產品。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設4個處理,分別是A(CK)、B、C、D,各處理重復(小區)4次,小區面積為11.7 m2,種植方式為雙行排列,大行距130 cm,小行距33 cm,叢距33 cm,每叢3株,詳見圖1。施肥時間分別在春季(2013年2月底)、夏季(4月底至5月初)、秋季(6月底至7月初),各處理施肥時間和小區用量組合情況見表1。各處理產量也是春季(2013年3月底和2014年3月底)、夏季(5月底至6月初)、秋季(8月底至10月初)三季分別計產,采摘時鮮葉要求1芽2葉的比例占70%以上,其他的為1芽2葉以上,各小區分別稱重鮮葉,取平均值。
1.3 茶葉品質分析
在茶葉品質成分的檢測上,水分含量測定采用文獻[8]的方法;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采用文獻[9]的方法;茶多酚和兒茶素含量測定采用文獻[10]的方法。咖啡堿含量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中,色譜柱為ODS、C18(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醋酸/乙腈/高純水(0.5∶3∶96.5,V/V);流動相B:醋酸/乙腈/高純水(0.5∶30∶69.5,V/V);梯度洗脫:B相在35 min內由20%變為65%;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為280 nm;溫度35 ℃;進樣量10 μL。
1.4 數據分析
試驗所得數據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進行標準化處理,再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緩釋肥對產量的影響
2.1.1 2013年春茶鮮葉產量 試驗得到的各處理2013年春茶鮮葉產量統計情況見表2,春茶鮮葉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的春茶產量只有處理B(施尿素)比對照(處理A,不施尿素,只施磷、鉀肥)高,其余的都不及對照。說明在春季剛施入的緩釋肥(處理C、處理D)其作用還沒有表現出來,而尿素屬于一種速效肥,見效快,因此春季的鮮葉產量以處理B最高是符合茶樹生長規律的。
2.1.2 2013年夏茶鮮葉產量 試驗得到的各處理2013年夏茶鮮葉產量統計情況見表4,夏茶鮮葉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從表4和表5可以看出,各處理的夏茶產量仍然是處理B比對照高,其余的處理都不及對照,說明緩釋肥的作用效果表現需要一段時間,但各處理之間的產量水平越來越接近,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
2.1.3 2013年秋茶鮮葉產量 試驗得到的各處理2013年秋茶鮮葉產量統計情況見表6,秋茶鮮葉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7。從表6和表7可以看出,各處理的秋茶產量都比對照高,尤其是施緩釋肥的處理C、處理D其秋茶產量比非緩釋肥的處理B要高,其中以處理D最高,說明緩釋肥的效果開始體現出來。
2.1.4 2014年春茶鮮葉產量 試驗得到的各處理2014年春茶鮮葉產量統計情況見表8,春茶鮮葉產量方差分析結果見表9。從表8可以看出,各處理的春茶產量都比對照高,其中施用緩釋肥的處理C和處理D比對照增加了50%以上,比常規施尿素的處理B增加了33%以上,增產效果突出。從表9的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F=6.70,大于F0.05=3.49,表明處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而且P=0.006,小于0.01,進一步反映出處理間存在著極顯著性的差異。
2.2 緩釋肥對茶葉品質成分的影響
2.2.1 外觀品質 在試驗里觀察發現,施用緩釋肥處理的茶樹葉片顏色翠綠,芽頭持嫩期長,開花葉(芽頭發生后很快展開為葉片的現象)少,所產茶葉毛峰大(芽頭上著生的茸毛多),制出來的鮮茶手感油軟,炒制出的干茶條形能達到圓、光、直的要求,能充分表現出翠峰類和毛峰類茶葉自毫顯露的特征。
2.2.2 內在品質 ①茶多酚。試驗測定的各處理茶葉茶多酚含量結果見表10。從表10可以看出,春茶的茶多酚含量以處理C最高、處理B最低,緩釋肥處理的均比對照高;夏茶的茶多酚含量以處理D最高、也是處理B最低,緩釋肥處理的均高于對照,其中夏茶的茶多酚含量增幅比春茶高。②游離氨基酸。試驗測定的各處理茶葉游離氨基酸含量結果見表11。從表11可以看出,各處理春茶和夏茶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對照,并且緩釋肥處理后都比處理B高,其中處理D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并且夏茶的增幅比春茶高,表明緩釋肥處理能夠明顯提高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增進了茶葉品質。③咖啡堿。試驗測定的各處理茶葉咖啡堿含量結果見表12。從表12可以看出,各處理的春茶和夏茶咖啡堿含量變化不一,春茶和夏茶都是以處理B最高,緩釋肥處理的相對來說較低,尤其是夏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夏茶的苦澀味。
2.3 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從肥效成本和茶葉增產效果來比較經濟效益,不計品質增加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且茶園增產效果按2013年秋茶緩釋肥開始產生效果的產量來統計,結果見表13。從表13可見,緩釋肥處理比傳統施肥處理的成本高150元/667 m2,節約勞動力成本100元/667 m2,施肥成本350元/667 m2,其中處理C比傳統施肥處理增收1 380元/667 m2,增幅29.36%,處理D比傳統施肥處理增收1 450元/667m2,增幅30.85%。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在茶園中施用緩釋肥,雖然在初期不如傳統施尿素的效果來得快,但半年之后,增產效果逐漸顯示出來,同時能改善土壤養分狀況,從而能有效促進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改善茶葉品質,增加茶園的經濟效益,是一種茶園管理上簡化施肥、省工節本和提質增效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遠鵬,龍 慧,劉志杰.我國施肥技術與施肥機械的研究現狀及對策[J].農機化研究,2015(4):255-260.
[2] 陳 超,李全有,劉劍鋒,等.大量施用化肥對環境影響分析及治理措施[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1):102-104.
[3] 李慶遙,朱兆良.中國持續農業發展中的肥料問題[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4] 畢云虎.淺議我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1, 18(7):55-58.
[5] 彭 玉,馬 均,蔣明金,等.緩控釋肥對雜交水稻根系形態、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3,19(5):1048-1057.
[6] 王 亮,秦玉波,于閣杰,等.新型緩控釋肥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吉林農業科學,2008,33(4):38-42.
[7] 王玉倩.我國緩控釋肥行業現狀分析[J].化學工業,2013,31(6):34-36,45.
[8] GB/T 8304-2002,茶 水分測定[S].
[9] GB/T 8314-2002,茶 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S].
[10] GB/T 8313-2008,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S].
(責任編輯 王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