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國良 胡良成 周海 馬達文 湯亞斌


摘要:在條件相同的15個溫棚培育池中進行培育試驗,將培育池隨機分為3組以分別投放3種不同密度的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苗進行對比養殖。結果表明,通過45 d的培育,蟹苗的出售規格為300只/kg左右,成活率為20%左右,且蟹苗的初始放養密度明顯影響蟹苗的出售規格,但對蟹苗成活率的影響不大。因此,溫棚培育池條件下進行河蟹苗本地化培育是可行的。
關鍵詞: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溫棚培育池;苗種培育;養殖密度
中圖分類號:S96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2-5671-02
Abstract:The cultural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the 15 cultivation pools in greenhouse with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these cultivation poo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for the stocking density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le sizes of the crab seeds were about 300 individuals per kilogram after 45 d cultural, and the survival rates were about 20%. The initial stocking densities had obvious influences on the sale sizes of the crab seeds, but had little effects on the survival rate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 is feasib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ivation pool in the greenhouse.
key words:Chinese mitten crab;greenhouse cultivation pool;seedling cultivation;stocking density
河蟹又稱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是深受消費者歡迎的水產經濟養殖品種[1]。2014年,湖北省河蟹產業已成為繼小龍蝦產業后的第二個百億水產養殖產業[2],但湖北省河蟹產業規模及效益與江蘇省等河蟹養殖發達地區相比仍然相差甚遠。這與湖北省河蟹苗種長期依賴于外購的現狀緊密相關。傳統的養蟹模式是將外購的大眼幼體養成蟹種并經過越冬后在翌年養成商品蟹。這種模式存在養殖周期長、苗種資源嚴重受限、經濟效益較低等問題,與湖北省河蟹產業規模擴大與效益提高的需求極不相稱。為此,在湖北省洪湖市進行了溫棚培育池條件下河蟹苗的養殖密度試驗[3,4],旨在為突破湖北省河蟹養殖產業的苗種資源瓶頸提供技術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養殖池及溫棚條件
養殖池為具進排水設施的生態培育池,規格為54.0 m×9.5 m×1.0 m,坡比為1∶1.5,池塘四周用膠膜護坡,并配有空氣壓縮機及微孔增氧盤等增氧系統。養殖期間,水深控制在30~65 cm,養殖池內種植水花生,其覆蓋率為50%左右。溫棚采用塑料大棚,用鋼管架起塑料膜,兩端開門,四周的塑料膜埋入土中。
1.2 苗種放養與投喂
蟹苗購自江蘇省射陽縣,蟹苗體質優良,活力好,規格為8 000只/kg左右,蟹苗投放前先用池水浸泡2~3次,每次2 min,使蟹苗適應池里的水溫和環境。隨機選取15個培育池作為養殖試驗池,每5個培育池為1個處理,3個處理的蟹苗放養密度分別為4.2萬只/池、3.8萬只/池以及3.0萬只/池。苗種培育期間,餌料投喂方法見表1,且每天下午投料時拌入5%應激靈。
1.3 養殖管理
放苗前半個月用漂白粉20 kg/池進行消毒,消毒時池內水深30 cm左右。試驗時間為2014年4月6日~6月4日,每天檢測養殖池內的pH、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指標,將氨氮和亞硝酸鹽分別控制在0.4 mg/L以內和0.01~0.20 mg/L;視天氣和晝夜溫差變化情況,將養殖池水溫控制在18~25 ℃;每周換水并使用微生態制劑1次以調節水質。
1.4 蟹苗起捕
從5月18日開始捕撈蟹苗出售,出售規格大約在260~360只/kg,規格小的蟹苗經過篩放入1~10號池中屯養,捕撈3次開始干池。蟹苗的成活率=出售數量/放養數量×100%,其中,出售數量=出售規格×出售重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蟹苗生長情況及出售規格
Ⅳ-Ⅴ期的蟹苗經45 d的溫棚強化培育,密度為4.2萬只/池的培育池出售規格平均為366只/kg左右,平均出售重量為22.1 kg左右;密度為3.8萬只/池的培育池出售規格平均為326只/kg左右,平均出售重量為20.5 kg左右;密度為3.0萬只/池的培育池出售規格平均為266只/kg左右,平均出售重量為22.3 kg左右(表2)。蟹苗的生長隨密度的減小而增大,而不同放養密度的各組出售的蟹苗總重基本相近,這說明蟹苗的初始放養數量明顯影響蟹苗出售時的規格,故要想提高蟹苗的出售規格,可適當降低放養密度。
2.2 蟹苗成活率
不同放養密度下,15個培育池的蟹苗成活率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3種密度下的養殖成活率情況基本相同,且成活率偏低(均在20%左右)。
3 小結與討論
3.1 蟹苗生長的影響因素
蟹苗品質,有些品種參雜,有黑色懶蟹苗不長;水質情況的影響,養殖水源不好,下雨時會引起水質惡化,在雨期比較長時,亞硝酸鹽偏高,影響生長;投喂量的影響,因無法精確估算每個池在每個生長階段的蟹苗重量,故可能造成投喂量過多或過少,過多影響水質對生長不利,過少會引起相互殘殺影響成活率;水草情況的影響,水草到后期養殖時嚴重不足,而且部分老化,老化枯萎的水花生分解產生有害物質,對生長不利,而適當的水草會給蟹苗帶來植物性餌料,有助于生長。
3.2 蟹苗成活率的影響因素
本試驗中蟹苗成活率普遍不高,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運輸過程造成的損傷(包括在運輸過程中的蛻皮),在下池后死亡;②池中水花生不足和分布不均,造成投喂時比較集中在水草附近,加上蛻皮時也需要在水草上,飼料不足容易造成相互殘殺;③養殖池進水管處沒有硬化,經水的沖刷,進水管周圍的土松動,逐漸變成通道,大量蟹苗進入,造成偷死現象;④在后期捕撈蟹苗過程中,大棚割開,大規格的蟹苗會爬出,特別在晚上,造成逃跑損失;⑤干池捕捉不干凈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張 杰.南通地區河蟹苗種生產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與分析[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
[2] 湖北省水產局.湖北省河蟹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J].漁業致富指南,2015(5):9-10.
[3] 占家智,張金王,羊茜,等.中華絨螯蟹幼蟹溫棚培育試驗[J].湖北農學院學報,1997,18(4):381-383.
[4] 苗玉霞.不同構型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效果的比較[J].淡水漁業,1997,28(5):43-45.
(責任編輯 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