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爸爸們哭,是一種什么體驗
7月底,烈日高照,人們都渴望鉆進空調房里享受冷氣的清涼,而我與安琪兒兒童攝影公司的兩位攝像師,走街串巷,采訪一個又一個“能聊上幾句孩子、說說自己怎么陪他們”的父親。我們鎖定這些父親的范圍是:企業老板、經常加班的白領、異地工作者、離異的單親爸爸。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這四類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最少。那么借這個采訪的機會,對孩子想說的話是不是要多些呢?
采訪之前,我對視頻出來的效果并不看好,“這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爸爸們有什么好說的?”所以我只簡單地準備了兩個問題:一是你怎么陪伴孩子的;二是你期待孩子將來擁有怎樣的一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間不勝枚舉。
有一位做商業評論的記者剛“升級”為父親,談到新生的大胖小子,那份喜悅溢于言表,他會模仿兒子那憨憨的模樣,直接笑趴在桌子上,全然忘記自己正面對著鏡頭接受這個采訪;有一位企業高管經常加班,陪伴孩子時間甚少,深夜回家,聽見兒子撂下一句話:“爸,我長大后要去經商,賺很多錢,你就不用這么幸苦了。”回憶起這個橋段,他有些哽咽,幾次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想繼續說下去,可總是“欲語淚先流”,他最終捂住臉,讓我們別拍了。
真正能觸動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其實是平日里最樸實、卻又很少被提及的情感:親情。唯有記掛這份濃濃的情感,我們才得以擁有養分,不斷地去追尋,即使辛苦,就像采訪末了那位父親說的:“我只期待我的孩子擁有快樂的一生。我們現在辛苦,全是為了家人幸福。有什么是比讓家人幸福,更有成就感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