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凱辜樹勇楊逸峰
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觀察*
陳 凱①辜樹勇①楊逸峰①
目的:研究腹腔鏡手術在急性闌尾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數字隨機分組法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64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結果:(1)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排氣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患者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切口感染、腸梗阻、腹腔膿腫。觀察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在急性闌尾炎疾病的治療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降低術中出血量,讓患者盡早下床活動,縮短住院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手術; 急性闌尾炎; 開腹手術; 臨床療效
急性闌尾炎指的就是由于闌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炎性改變,該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是一種多發病[1-2]。闌尾炎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青少年中比較常見,所占比例為40%[3],患者臨床癥狀包括腹瀉、惡心嘔吐、右下腹部疼痛等,現階段主要利用手術給予治療。以往手術方式為開腹手術,這種治療方法切口較大,對患者身體易造成損害,且術后住院時間長,容易有瘢痕留下,治療方式存在局限性。腹腔鏡手術具備出血少、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征,可以確保患者術后身體盡早康復[4]。為了研究急性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優越性,本文選取了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分組法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64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男39例,女25例,年齡24~76歲,平均(42.19±5.62)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6例、闌尾周圍膿腫18例、穿孔性闌尾炎10例。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男38例,女24例,年齡23~77歲,平均(43.12±5.15)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7例、闌尾周圍膿腫16例、穿孔性闌尾炎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開腹手術治療。選取右下腹麥氏點部位實施手術切口,逐層切開后對腹腔進行清理,沿著結腸帶方向,明確闌尾的具體位置并切除。處理闌尾殘端,給予常規消毒,對腹腔進行清理后,將切口縫合。
觀察組:腹腔鏡手術治療。首先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麻醉,留置導尿管,取平臥位,身體朝著左側傾斜,傾斜度為15度,便于在手術實施時,將闌尾充分暴露。于患者腹部,將觀察孔、主操作孔、副操作孔位置確定。主操作孔右側腹直肌外緣與肚臍水平線交點部位,肚臍右側5 cm處進行觀察,副操作孔在恥骨與肚臍聯合連線左上3 cm部位。選取肚臍右側10 mm處,實施手術切口,建人工氣腹,將腹腔鏡插入,明確闌尾部位,并切除闌尾。在操作過程中,需分離闌尾系膜,利用電凝將闌尾根部系膜血管封閉,最后利用鈦夾將闌尾血管夾閉。闌尾切除后,選取闌尾根部,利用套扎器將該部位的可吸收線雙重結扎,電凝對闌尾殘端進行處理。完成手術治療后,需放置引流管,對切口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所有數據由護理人員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16.0統計軟件分析患者數據資料,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比較 通過研究得知,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與排氣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比較(±s)
排氣恢復時間(h)觀察組(n=64)13.29±0.1740.39±1.194.12±0.21對照組(n=64)32.26±3.8258.63±2.028.32±2.35 t值12.3915.624.56 P值<0.05<0.05<0.05組別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
2.2 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d

表2 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d
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觀察組(n=64)3.27±1.311.26±0.423.26±1.41對照組(n=64)6.18±2.532.31±1.646.18±3.42 t值5.2915.624.56 P值<0.05<0.05<0.05組別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腹腔膿腫1例、切口感染2例、腸梗阻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其中腹腔膿腫3例、切口感染3例、腸梗阻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3.1 急性闌尾炎概述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可發于任何年齡段,有資料顯示,在人一生中,急性闌尾炎發生率為6%[5]。以往主要通過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開腹手術于1889年初次描述,后來被作為標準治療手段。急性闌尾炎患者需要盡早對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有利于降低穿孔與并發癥發生率。不過因闌尾炎臨床征象缺乏特異性,因此存在誤診的情況。有相關研究表明,陰性闌尾炎切除率10%~20%,在育齡女性中較為常見[6]。
在以往的治療中,開腹手術最能夠被臨床接受,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腹腔鏡技術逐漸被應用于臨床中,效果非常顯著,該手術治療方式能夠彌補傳統手術治療中的不足,視野非常開闊,有利于對腹腔進行探查,明確腹腔內是否存在其他病灶,在該疾病的治療基礎上給予治療,有利于使疾病治愈率與診斷率得以提升[7-8]。
3.2 疾病闌尾炎腹腔鏡手術的開展 急性闌尾炎疾病發病較快,且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在早期可能會出現嘔吐、高熱等癥狀,部分患者無明顯右下腹疼痛癥狀,不過肌緊張與壓痛癥狀非常明顯[9]。以往主要利用開腹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開腹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害較大,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腹腔鏡在手術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治療后,效果非常顯著,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腹腔鏡手術治療有著更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治療中的一種手段,目前,該技術的實施越來越成熟,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腹腔鏡技術取得的效果也被臨床醫師認可,患者更加易于接受這種治療方式。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使用腹腔鏡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太大損害,手術切口較小,經治療后,患者皮膚美觀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軟組織無損傷的情況,可以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率[10-11]。(2)腹腔鏡技術可以將手術視野擴寬,清晰展現病灶,便于臨床診斷,可以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同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及時觀察到潛在的其他疾病。(3)闌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感染發生率,利用套管針,將切除組織取出,有利于防止切口受到膿液的污染[12]。(4)腹腔鏡技術可以將切口充分暴露,便于吸取殘留膿液,降低術后疾病復發率。
不過,該手術的實施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就患者角度而言,闌尾炎疾病發展比較迅速,病情發展非常快,且常與積膿癥狀、腫脹癥狀合并,嚴重情況下,患者甚至會產生壞疽、穿孔等癥狀,加大了臨床治療的難度,導致腹腔鏡手術無法繼續。就腹腔鏡角度而言,在治療環境比較復雜的狀態下,手術也難以開展,例如肥胖患者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對技術操作有更高的要求,在臨床止血中的難度大[13],因此,必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手術治療方法。盡管腹腔鏡手術具備很多優越性,不過開腹手術仍然不可完全被替代,當患者出現特殊情況后,必須轉為開腹手術治療,其特殊情況表現如下:(1)闌尾為壁內異位或者腹膜外位盲腸時,解剖分離難度較大;(2)闌尾與其他臟器有嚴重粘連的情況,解剖關系未明確;(3)闌尾動脈出血后,止血難度大;(4)出現闌尾穿孔、闌尾根部壞死等情況,無法處理闌尾殘端部位;(5)伴有其他臟器損傷的患者[14]。
3.3 并發癥發生情況 急性闌尾炎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主要有腸梗阻、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腸管損傷、系膜血管損傷、腸粘連等,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其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前三種。腹腔鏡手術切口較小,闌尾與切口接觸的相對面積并不大,將闌尾取出后,采用絡合碘消毒,有利于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風險[15-16]。在手術過程中,可采用標本袋,將闌尾與切口的直接接觸減少。開腹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損害大,手術切口大,腹壁血管神經也會因此受到損傷,雖然在手術時采用切口墊對手術切口進行保護,不過與闌尾間的接觸難以避免,導致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情況[17]。腹腔鏡手術便于選取直視角度,對患者沖洗部位進行觀察,并且將積液吸取干凈,以往的開腹手術在實施過程中,采用紗布鹽水墊與人為機械牽拉,在縫線、夾持過程中,均可能損害腸道漿膜與腸系膜,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腸梗阻的情況,于腹腔鏡下實施手術治療,可避免開腹與關腹,減少人為牽拉,降低系膜漿膜損傷發生率,從而控制腸梗阻發生率[18]。
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人們對美容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手術切口盡量隱蔽,開腹手術對有較大瘢痕形成,難以被人們接受,而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手術切口較為隱蔽,能夠減輕患者生理創傷,致力于做到生理微創化[19]。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存在特殊情況,必須及時改為開腹手術治療,在闌尾根部壓榨時,必須控制好力度,如果力度太大,則可能會將闌尾根部夾斷,力度太小,則難以起到壓榨效果,鈦夾不能夾緊,會出現殘端瘺的情況[20],因此,臨床醫師必須掌握好手術治療方法。
現階段,臨床中已經總結了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適應癥,其適應證主要包括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慢性闌尾炎、急性壞疽性闌尾炎等。腹腔鏡技術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目前在臨床中也存在中轉開腹患者的病例,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觀察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也反映出腹腔鏡手術的開展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疾病治療的安全性更高,能夠取得更好的療效。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在小兒患者與老年患者中均可受用,這種手術治療方式具備術后恢復快、手術切口小的特征,術后有著良好的美容效果,能夠控制并發癥發生率,這種治療方式能夠被患者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湛帆.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手術治療及術后抗感染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9):32-33.
[2]蔣榮.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在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方面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6):10-11.
[3]林毅.急性未穿孔闌尾炎134例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23-24.
[4]李阿明.45例闌尾炎手術治療及術后切口感染處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0,8(30):127.
[5]李永香.闌尾炎切除術的術后不同護理方法對患者療效及恢復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9):97-98.
[6]鄒貴軍,吳仕和,郭曉東,等.腹腔鏡手術治療不同類型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1(29):5723-5725.
[7]楊躍濤,谷麗新,王玉華.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4,12(3):434-435.
[8]李國華,李春雨.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和安全性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2):29-30.
[9]吳際,郭燕,許軍.開腹與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觀察[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4,13(4):386-388.
[10]嚴存文.三孔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1):71-72.
[11]包福德,王繼文,江友.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96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2(13):15-16.
[12]程凱,孫發締.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2,12(5):705-707.
[13]羅曉東,蘇華冠.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100例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2,14(6):100-101.
[14]羅水祥,蔣漢卿,吳云川.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對比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8(16):18,20.
[15]徐平.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13(18):2469-2470.
[16]劉世強,區小衛,張少銳,等.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1,7(2):31-32.
[17]方偉民,吳國忠.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39例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12(4):108-109.
[18]李冰,朱云海.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192例臨床觀察與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9(10):1237-1238.
[19]黃開銀.基層醫院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49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8):54-55.
[20]陳明哲,王煒林,張曉林.用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3):12-14.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CHEN Kai,GU Shuyong,YANG Yi-f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1):016-01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acute appendicitis.Method: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4, the clinical data of 128 cases of acute appendicitis were admitted, according to figures randomized law principl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ith open surgery, laparoscopic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exhaust recovery time,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use time, 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ccur.Result:(1)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ng time and exhaust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2)Postoperative bed activit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3)The main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abdominal abscess.of complications in 4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25%.Of complications in 8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2.50%.Observation group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biggish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disease has a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let patients bed as soon as possible,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tibiotic use tim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Acute appendicitis; Open operation; Clinical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1.006
2014-12-23) (本文編輯:陳丹云)
潮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科研項目(潮衛科研201470號)
①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人民醫院 廣東 潮州 521000
陳凱
First-author’s address:Chaozhou An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aozhou 521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