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芬梁鳳珍黎雪芬李 玲
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
陳少芬①梁鳳珍①黎雪芬①李 玲①
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64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抗抑郁藥治療,觀察組在抗抑郁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結果:對照組患者依從性為56.25%,觀察組患者依從性為87.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8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對治療抑郁癥患者有重要影響,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抑郁癥; 護理干預; 心理; 治療效果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常被稱作抑郁障礙。抑郁癥患者情緒消極,自卑抑郁,易產生厭世、悲觀等情緒,嚴重者會產生偏激行為,甚至自殺等,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1]。對于治療抑郁癥患者常使用抗抑郁藥物,但多數不理想。由于患者心理障礙,大多數患者不愿配合吃藥,患者依從性差。如何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及更好地治療抑郁癥成為關注的熱點[2]。本文研究本院抑郁癥患者,以心理護理干預的方法進行治療,發現其效果顯著,患者的依從性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顯著改善,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64例,經診斷及檢查均確診為抑郁癥,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3-4]。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6~60歲,平均(42.6±5.4)歲,文化程度調查:大專及以上學歷11例,中學學歷17例,小學及以下學歷4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28~59歲,平均(41.2±5.8)歲,文化程度調查:大專及以上學歷9例,中學學歷20例,小學及以下學歷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由丹麥靈北藥廠生產的黛力新(10 mg/片,H20080175)口服,2片/d,及常規護理治療,給予基礎的護理,1個月為一療程,持續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給予黛力新口服,2片/d,及心理護理干預,其內容包括:(1)多與患者對話溝通,建立護患信任關系;(2)多傾聽患者的心聲,疏導患者的心理,給其心理減壓,鼓勵患者,給患者建立信心;(3)鼓勵患者多運動,多積極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等。1個月為一療程,持續3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標準,SDS、SAS<50分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3]。顯效:患者精神狀態有明顯改善,治療前后SDS、SAS標準分降低幅度均大于等于10分;有效:患者精神狀態有所改善,治療前后SDS、SAS標準分降低幅度有一項大于等于10分;無效:患者精神狀態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治療前后SDS、SAS標準分降低幅度均小于10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24.15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χ2=19.81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也與日俱增,給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厭世、悲觀等消極情緒,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輕生的情緒,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6]。目前抑郁癥的病因并不明確,但可以肯定與社會、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引起一系列人體內部的心理、生理活動及應激反應等,最終形成抑郁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境低落、思想遲緩、認知障礙、意志消沉等情緒表現以及乏力、嗜睡、局部疼痛、局部功能減退等軀體癥狀。臨床上主要治療抑郁癥的方法為藥物抗抑郁治療以及心理疏導治療,兩種方法結合療效最佳。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中度以上抑郁患者,但中度以上抑郁患者由于病情嚴重,使得多數患者拒絕服藥,無法配合治療[7-8]。如何使患者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療及提高治療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心理干預護理是近些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9]。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里,醫療領域從一個純技術性行業漸漸轉變為一個技術與服務并存的行業。有研究顯示,在治療抑郁癥患者時,對其心理的疏導在醫治過程中占很重要的作用[10-11]。由于抑郁癥患者情緒低,無法主動配合甚至拒絕配合治療,患者依從性低,不利于對患者治療[12]。本文通過心理干預護理的方法來對本院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以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發現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治療的患者依從性為87.50%,遠高于常規護理治療患者依從性的56.25%(P<0.05),也證明了這一觀點。在臨床上治療任何疾病,患者的心情都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一個充滿積極情緒的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效果遠好于一個滿是消極情緒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中提到,心理的治療才是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關鍵,只有心理主動接受并有信心,才能更好地體現出藥物治療的效果[13-14]。本文中在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記錄治療效果時發現,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00%,而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達96.8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李玉娟等[15]的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在治療抑郁癥患者時,應注意對心理的疏導作用。使用心理干預護理來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且治療效果有顯著提高,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1]許麗霞,王秀芬,孫惠萍,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2(1):16-18.
[2]許麗霞,孟翠巧,岳文芳.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康復及復發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5):2573-2574.
[3]尤紅,朱亞利,辛博,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0(3):11-12.
[4]周滿娥.心理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當代醫學,2012,12(23):121-122.
[5]王樹珍,王成東,李瑩.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自我意識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1(5):16-17.
[6]劉琴,陳金,黃云清,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康復的臨床觀察[J].四川精神衛生,2010,12(2):113-115.
[7]王藕兒.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8,9(4):667-668.
[8]王紅,曾海波,馮妙林.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擴大性自殺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8(6):82-84.
[9]董文科,耿艷萍,王騫.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4):57-58.
[10]孫萍琴,楊永秀.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15(4):100-102.
[11]王彥,龐勝芝,張風梅.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0(3):265-266.
[12]張素娟,徐枝樓.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HAMD-17評分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12(29):73-76.
[13]梁詠梅,黃曉慧,周健蘭.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右江醫學,2014,12(5):605-607.
[14]楊豐,楊冰霞,徐蕊,等.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7(4):437-438.
[15]李玉娟,楊文東.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婦女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4,13(6):39-41.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HEN Shao-fen, LIANG Feng-zhen, LI Xue-fe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1):084-086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Method:64 cases of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April 2013, 3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ult: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patients’compliance was 56.25%, while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compliance was 87.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fou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00%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as high as 96.88%,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pliance,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Depres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1.029
2014-11-27) (本文編輯:陳丹云)
①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陳少芬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Guangzhou , Guangzhou 51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