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里鄧映英歐海娟
神經節苷脂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治療中的應用*
李 里①鄧映英①歐海娟①
目的:探究經節苷脂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患兒治療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20例HIE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的療效、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時間等指標。結果:試驗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縮短,DQ得分提高,血漿NSE水平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節苷脂在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上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神經節苷脂;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治療效果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是指由圍產期宮內窒息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腦部缺氧、缺血,從而誘發的腦損傷綜合征,該疾病致死致殘率高[1]。該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給患者帶來不可逆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智力低下、癲癇甚至死亡[2]。我國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發病率較高,大約在5%~10%[3]。因此,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控制預后改善不良反應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新近研究發現,神經節苷脂在針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的治療中,具有很好的療效。為探究經節苷脂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治療中的作用,本研究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20例HIE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20例HIE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家長知情的條件下展開研究。將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男37例,女23例;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男34例,女26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生后24 h內入院,并開始進行常規治療,所有治療療程為10~14 d,以14 d為統計界限。常規治療主要是對患兒進行“三維持、三對癥”的綜合治療[4-6],三維持:一是維持患兒良好的通氣;二是維持循環系統正常運轉和各臟器血流灌注;三是維持血糖水平在正常水平。三對癥:指控制驚厥、控制顱內壓、消除腦干癥狀。試驗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具體為20 mg神經節苷脂以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溶解,采用靜脈滴注緩慢給藥,1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治療后的療效、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時間、智能發育商數(DQ)、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NSE)。測定血漿NSE水平采用ELISA酶聯免疫法進行測定。
1.4 療效判定標準 (1)治療療效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劃分,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5]。顯效是指患兒在治療14 d 后皮膚變得紅潤,臨床指標如原始反射及肌張力都恢復正常;有效是患兒治療14 d后臨床癥狀得到恢復;無效指患兒在治療14 d 后臨床癥狀并無改善甚至繼續惡化。總有效=顯效+有效。(2)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時間是指患兒在意識障礙、原始反射、驚厥和肌張力等指標從治療開始至恢復正常的時間。(3)智能發育商數在患兒出生3、6、9、12個月后由專業的兒科醫師利用Gesell發育診斷量表進行智能發育商數的評定[7]。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8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3.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s) d

表2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s) d
*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3 兩組患兒DQ檢測結果的比較 患兒治療后在不同時間進行DQ檢測,兩組在3個月時無明顯差異,而在6、9、12個月時有顯著差異,且試驗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DQ檢測結果的比較(±s) 分

表3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DQ檢測結果的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對照組(n=60)71.1±12.875.8±12.981.3±13.585.9±14.1試驗組(n=60)77.2±11.5 85.3±15.2*90.2±16.3*95.7±17.5*
2.4 兩組患兒血漿NSE水平變化的比較 對于患者血漿NSE水平,兩組在治療后均有明顯改善,且試驗組改善程度更大,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漿NSE水平變化的比較(±s) μ g/L

表4 兩組患兒血漿NSE水平變化的比較(±s) μ g/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60)20.7±5.215.9±4.1*試驗組(n=60)21.5±5.7 11.1±3.2*#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屬于新生兒窒息的嚴重并發癥,它對新生兒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神經節苷脂是一種新型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修復藥物,它是神經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其生長和分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8],起到維持功能和修復調節的作用;此外,神經節苷脂可以改善細胞胰酶的活性,活躍患者的大腦供血[9]。
在本研究中發現,試驗組患兒采用神經節苷脂治療后,其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在意識障礙、原始反射、驚厥和肌張力等臨床癥狀上有更好和更快的恢復;在DQ檢測上,6、9、12個月的得分,試驗組也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
血清中的NSE作為神經元的一個標志酶,在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神經元收到損傷時,NSE便會被釋放出來,并且與受損程度相關。因此,NSE被認為是神經元損傷的特異性生化標志[10]。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兒通過神經節苷脂的治療后,其血漿NSE水平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可見神經節苷脂能更好的逆轉神經損傷,恢復神經功能,促進新生兒的康復。
綜上所述,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能明顯提高治療后的有效率,縮短臨床癥狀的恢復時間,提高DQ得分,降低血漿NSE水平。總而言之,在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上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1]崔巍峰.神經節苷脂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2):200-201.
[2]蔡冠虎,蔡林再,許劍蘭.高壓氧結合神經節苷酯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10):1447-1449.
[3]張標,朱俊,陸新杰,等.神經節苷脂治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40例效果觀察[J].交通醫學,2010,24(6):697-698.
[4]黃國盛.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新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2):3194-3196.
[5]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J].中華兒科雜志,2007,35(2):99-100.
[6]余舒恩.早期干預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1):95-96.
[7]趙慧敏.早期干預對中重度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2,31(10):86-87.
[8]相加軍,王平.神經節苷脂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05,22(6):812-813.
[9]喬靜,周雪玲.神經節苷脂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療效的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159.
[10]葉鑫.神經節苷脂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48例[J].中國藥業,2012,20(23):68-69.
Ganglioside in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
LI Li,DENG Ying-ying,OU Hai-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2):065-067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t in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Method:120 children with HI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used gangliosid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children take regular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linical symptoms returned to normal time and so 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effect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recovery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 was shorten, and DQ scores was improved, serum NSE levels was lower too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ganglios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use.
Ganglioside;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 Treatment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2.021
2014-09-16) (本文編輯:蔡元元)
深圳市龍崗區科技立項(YS2013192)
①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人民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13
李里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District South Bay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3,China